茶馬古道上一個即將消失的手工文明
茶馬古道,曾經燦爛的貿易文明之路,帶動了中國西南地區的發展,而在瀾滄江東岸的一個村莊里,有這樣一道孤獨到老的遺留風景——古老的井鹽手藝。
在西藏昌都的芒康縣,住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世世代代靠鹽為生,女子整日與鹽田為伍,男子則組成騾棒,跋山涉水交流物資,這樣的生活延續到現在已有1300年的歷史,關于這片鹽田的具體年齡已無從知曉,只知道已流傳的《格薩爾王傳》里有記載因為鹽田而發生過戰爭,住在這里的人們,一生下來就注定與井鹽相伴。
上井鹽村居住的居民幾乎都是納西族,多數分布在云南,少數分布在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極少數分布在西藏昌都的芒康縣,在茶馬古道這樣一個歷史印記中,這極少數的納西族人在曾經的貿易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到現在,雖然碘鹽已逐日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但在老一輩的思想里,井鹽才是他們心中最好最珍貴的鹽,據說吃了井鹽身體會長的格外強壯,這其中無需用科學解釋,畢竟在他們的眼里,祖祖輩輩留下的井鹽已成為最堅實的信仰。

在芒康縣,納西族鄉屬于農業鄉,主要特產有蟲草酒、葡萄酒、核桃、藏鹽、鹽井加加面、葡萄、松茸等,其中鹽井加加面大家應該不陌生,加加面是滇藏地區的特色小吃,每次煮一大碗,裝在小碗里,每個小碗也就一口,由服務員分次加,吃完一口加一點,一口一碗,配著腌制的蘿卜白菜,味道極鮮美,直到吃飽。

到現在,隨著歷史的洪流,井鹽越來越少,越來越多被淘汰,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這種古老的的手工并不適應社會的發展,有可能一轉眼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趁有機會可以去芒康縣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