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良
(淮陽縣人民醫院 兒科 河南 周口 466700)
金雙歧聯合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分析
馬宗良
(淮陽縣人民醫院 兒科 河南 周口 466700)
目的探討金雙歧聯合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淮陽縣人民醫院兒科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小兒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給予對照組思密達口服,給予觀察組金雙歧聯合思密達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結論金雙歧聯合思密達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
金雙歧;思密達;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一種多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主要臨床特點的消化系統疾病,多發生于夏季(6~8月)和秋冬季(10月~1月),其中夏季腹瀉多是細菌感染所引起,而秋季腹瀉則是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目前我國小兒腹瀉的發病率較高,5歲以下患兒發病率為每年0.86~3.9次/人。患兒初期可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現,部分患兒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排便次數增多,5次/d以上,糞便呈稀水樣或蛋花湯樣改變,偶可見腥臭味黏液便。小兒秋季腹瀉具有自限性,患兒發病1周后可自愈,但患兒在出現腹瀉嘔吐后若不進行有效治療,可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引發脫水,威脅生命安全[1]。本研究旨在探討金雙歧聯合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擇淮陽縣人民醫院兒科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小兒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中關于小兒腹瀉的診斷標準,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性狀發生變化。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個月~3.2歲,平均(1.6±0.7)歲;觀察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5個月~3.1歲,平均(1.8±0.6)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給予兩組患兒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以及腸黏膜保護劑等常規治療,給予對照組思密達(博福-益普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90)治療,1歲以下者1袋/d,分3次服完;1~2歲者1~2袋/d,分3次服完;2歲以上者2~3袋/d,分3次服完,連續治療3~5 d為1個療程。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金雙歧(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80004)治療,6個月以下者1片/次,2次/d,6個月以上者2片/次,2次/d,連續治療3~5 d為1個療程。
1.3評價標準根據兩組患兒治療1個療程后大便性狀、次數和全身臨床癥狀改善程度評價治療效果。顯效:治療3 d后患兒大便性狀、次數正常,全身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治療3 d后患兒大便性狀基本成形、次數減少,全身臨床癥狀好轉;無效:癥狀無緩解甚至加重。記錄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治療效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n,%)
2.2癥狀改善時間觀察組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2.3不良反應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小兒腹瀉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輪狀病毒最為常見,當病毒侵襲機體腸道后,可破壞腸絨毛,引起水、鈉等離子吸收障礙,進而發生腹瀉[2]。病毒侵襲腸黏膜細胞后可抑制雙糖酶分泌,降低其活性,導致體內糖類食物消化不良而聚集在患兒腸腔中,提高滲透壓從而加重體內水、電解質紊亂,最終導致腸道內環境變化,破壞正常微生物環境。針對小兒腹瀉的治療,目前存在不同程度濫用抗生素的現象,不僅導致正常菌群紊亂,還可能會加重患兒病情。
微生態療法可有效改善菌群狀態,重建微生態平衡,有效促進腹瀉患兒康復。益生菌制劑可應用于大部分類型的腹瀉,對細菌性腹瀉的治療效果尤為顯著,可明顯改善患兒癥狀,縮短治療時間。金雙歧是一種聯合活菌制劑,不僅可以補充腸道內正常菌種,還可在腸道黏膜上形成膜菌群,加強腸道屏障功能,抑制病原菌繁殖生長。此外,金雙歧可促進雙歧桿菌生長,增強吞噬細胞能力,提高患兒腸道免疫力。思密達是一種腸道黏膜保護劑,具有很強的覆蓋力,可選擇性固定、抑制腸道病原菌,減少病原微生物對腸黏膜的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合治療可修復腸道黏膜屏障對病原菌的防御能力,加快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綜上,金雙歧聯合思密達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321.
[2] 方鶴松.小兒腹瀉病診斷及治療的進展[J].中國社區醫師,2012,28(6):5-10.
R 725.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051
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