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華
(郟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平頂山 467100)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劉素華
(郟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 河南 平頂山 467100)
目的探討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郟縣人民醫院就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8例。對照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顯著,能夠減少患者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壓黏度,增加血液流動性,且安全性好,臨床推廣價值高。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腦梗死;血小板聚集;血液流變學
急性腦梗死屬于臨床常見危急重癥疾病,發病較急,可能合并偏癱、失語等功能損傷,患者運動功能受到影響,肢體感覺異常,肌力較差,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而且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均帶來了沉重負擔。就目前的醫療衛生水平來看,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是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措施,但常規單一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很難完全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1]。本研究通過將患者分組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旨在探討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郟縣人民醫院就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8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為23~77歲,平均(48.61±2.13)歲;觀察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為21~77歲,平均(45.29±2.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營養神經、改善循環及降壓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治療,100 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治療,75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2周。
1.3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②治療效果。按照如下標準評價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癥狀基本消失,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變學指標恢復正常,神經功能缺損降低45%以上;有效,癥狀減輕,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神經功能缺損降低18%以上;無效,癥狀、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變學指標及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均無明顯改善[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1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042,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3不良反應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11,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類型,中老年多發,指的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腦部血液供應突然中斷,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而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一類臨床綜合征。近年來我國急性腦梗死發病率逐年升高,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而且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均帶來了沉重負擔。目前臨床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多采用早期靜脈溶栓、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等藥物。研究發現,急性腦梗死的發生和動脈壁病變之間的關系密切,急性腦梗死可導致動脈血管內皮損傷,血小板黏附到這些損傷的血管內皮表面時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因此,應及早給予急性腦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療[3-4]。
臨床上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種類頗多,其中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是最為常用的藥物,治療效果均較好。阿司匹林主要通過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栓素A2的生成,進而發揮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其對已激活的血小板抑制作用較小。氯吡格雷主要通過與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體相結合,阻礙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同時利于降低血小板在血管內皮的黏附作用,抑制動脈血栓的形成。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實,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效果肯定,主要是因為兩種藥物抗血小板聚集機制不同,聯合用藥可發揮協同作用,減少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5]。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單一的阿司匹林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與黃仕洲[6]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顯著,能夠減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壓黏度,增加血液流動性,且安全性好,臨床普及價值高。
[1] 楊利.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9):96-97.
[2] 郭敏,張彤哲,王雪萍,等.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可溶性P-選擇素、C反應蛋白及梗死面積影響[J].甘肅科技,2016,32(13):115-117.
[3] 徐海波.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醫學版,2016,36(1):79-81.
[4] 梁茜茜,張慶,李莉,等.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6):1446-1448.
[5] 崔志軍,趙衛玲.探討氯吡格雷聯合拜阿司匹林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8):85-86.
[6] 黃仕洲.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師雜志,2005,(s1):28-30.
R 54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076
201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