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娜 張曼 張歌
(1.舞鋼市人民醫院 骨二科 河南 平頂山 462500; 2.內一科; 3.急診科)
引導式教育護理對老年髖骨骨折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及依從性的影響
董曉娜1張曼2張歌3
(1.舞鋼市人民醫院 骨二科 河南 平頂山 462500; 2.內一科; 3.急診科)
目的探討引導式教育護理對老年髖骨骨折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恢復及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擇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舞鋼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髖骨骨折患者50例,根據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5例。所有患者根據骨折情況采取相應的手術,同時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干預組患者引導式教育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髖關節功能評分及依從性。結果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出院當天及出院1、3個月后髖關節Harris評分均低于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依從性均低于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髖骨骨折患者實施引導式教育護理,可促進其髖關節功能恢復,提高依從性。
髖骨骨折;引導式教育護理;髖關節功能評分;依從性
老年群體因年齡增長,骨密度不斷降低,容易導致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骼系統疾病,病理特征為骨量降低、骨微細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骨強度下降等,易引發骨折。由于髖骨所受應力較大,因此,髖骨骨折發生率較高[1]。由于髖骨解剖學位置的特殊性,髖骨骨折的發生會對患者的行動能力造成顯著影響,因此,患者骨折后生活質量高低與患者髖骨骨折后愈合好壞明顯相關。引導式教育護理是一種通過引導員科學、有技巧的對患者的康復訓練進行指導,以增強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的護理干預模式。本研究通過對老年髖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及術后實施不同的護理模式,旨在探討引導式教育護理對老年髖骨骨折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及依從性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舞鋼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髖骨骨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經X線、髖骨CT及磁共振聯合檢查確診,排除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精神疾病患者。根據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5例。對照組男11例,女14例;年齡62~74歲,平均(68.93±2.86)歲;骨折復位手術18例,髖關節置換術7例。干預組男10例,女15例;年齡63~76歲,平均(69.12±2.54)歲;骨折復位手術17例,髖關節置換術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根據患者骨折情況給予其相應的手術治療及手術前后對癥支持治療,并按照如下方式進行護理。
1.2.1對照組 患者接受常規運動指導、飲食指導等,并在患者出院后在患者或家屬主動咨詢時給予答疑。
1.2.2干預組 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引導式教育護理,具體如下。
1.2.2.1建立引導小組 由康復醫師1名及專職護理人員3名組成引導小組,根據患者關節情況制定圍手術期及術后康復期引導計劃。
1.2.2.2選取家庭引導員 從患者家庭成員中選取一名身體健康、心態好、具有一定文化水平、長期與患者共同居住的成員為家庭引導員,并建立微信或QQ交流渠道,對家庭引導員院外疑問及時指導。
1.2.2.3加強引導員培訓 ①患者入院初期對家庭引導員進行為期3 d的基礎康復知識健康教育,加強引導員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②患者住院4~7 d內對家庭引導員進行相關康復訓練技巧,并指導引導員使用康復訓練輔助工具;③患者術后10~15 d對家庭引導員進行情景模擬訓練,糾正引導員護理疏漏及不當。
1.2.2.4工作開展 ①患者圍手術期時由護理人員與家庭引導員協同開展對患者的護理工作,初期以護理人員為主,之后由引導員進行,主要工作為引導患者逐步進行康復訓練,并及時給予鼓勵,護理人員隨旁監督、指導;②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每天通過電話、微信、QQ等方式與引導員進行交流,詢問患者康復訓練情況,并對引導員所咨詢的問題給予指導,并進行上門訪視,2次/月,評估患者髖關節恢復情況及患者依從性,根據訪視結果及時調整護理計劃。
1.3評價標準①髖關節功能狀態。應用Harris評分系統[2],從患疼痛程度、關節畸形情況、關節活動度、關節功能等方面對患者髖關節功能狀態進行綜合評估,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髖關節功能狀態越好[3]。②依從性。發放醫院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日常飲食、鍛煉、作息、復查等方面的完成情況對患者依從性進行評估,每項最高均為10分,取綜合平均分,得分越高,依從性越好。

2.1髖關節功能評分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出院當天及出院1、3個月后髖關節Harris評分均低于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髖關節Harris評分比較分)
2.2依從性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依從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患者不同時間點依從性均低于干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依從性比較分)
髖骨為人體最大的不規則扁骨,與股骨構成髖關節,若髖骨骨折后愈合不佳易影響患者髖關節的活動性及穩定性,直接影響患者行走能力[4]。患者術后常需進行長期的關節康復訓練,但患者多因康復訓練時間長、短期效果不明顯而喪失訓練積極性,極易影響術后康復效果。因此,臨床需加強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骨折愈合效果、髖關節功能狀態及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對照組出院當天及出院1、3個月后Harris評分及依從性均低于干預組,研究結果說明引導式教育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依從性,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快速恢復。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考慮干預組患者康復較好的原因為:①引導式教育護理通過選用家庭成員為引導員,可有效減少患者對陌生人員指導康復訓練的抵觸情緒,提高訓練依從性,且家庭引導員更易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及調整,促使護理更貼合患者情況。②針對家庭引導員進行階段性培訓,可有效提高引導員的綜合康復護理能力,避免護理不當,利于患者關節功能的恢復。③在患者住院期間,由護理人員及引導員協同進行護理可有效提高引導員臨床實踐能力,同時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日常訓練,控制日常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利于骨折處愈合,增強康復效果。④在患者家庭康復期間,對患者的康復訓練執行情況及效果隨時進行監督,對家庭引導員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和答疑,可有效促使引導員日常護理實際落實,有利于家庭護理科學化、規范化進行,避免患者出院后護理斷層的發生,促進其康復[5-6]。
綜上所述,在老年髖骨骨折患者中實施引導式教育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依從性,增強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
[1] 魏金鑫,王歡歡,朱衛南,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臨床特點及并發癥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醫學,2017,38(1):39-42.
[2] 莫艷玲,楊錦媚,粟愿學.引導式教育在腦癱兒童康復中的研究現狀[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9):4079-4081.
[3] 朱敏麗,封秀琴,沈志坤.動機性訪談對人工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康復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2):1737-1740.
[4] 岳月娟,李愛瓊,陳紅濤,等.照顧者思維導圖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2):81-84.
[5] 袁月環,梁珍玲,林俊,等.可視化健康教育提高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居家生活方式依從性的研究[J].中國醫刊,2016,51(2):108-109.
[6] 乜廣珍,張冬梅,張浩,等.電話隨訪式延續護理對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生活質量和功能恢復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6,38(13):1565-1568.
R 473.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090
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