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新蔡縣人民醫院 急診科 河南 駐馬店 463500)
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郭敏
(新蔡縣人民醫院 急診科 河南 駐馬店 463500)
目的探究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新蔡縣人民醫院2014年品管圈活動開展前后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患者各42例,均采取早期藥物治療,分別設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取正常的常規護理干預,護士遵照常規操作流程工作;觀察組參與品管圈活動,依照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開展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二氧化碳分壓、動脈氧分壓及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動脈氧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的開展,強化了護理操作的規范性,增強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可提升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患者的干預效果。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腦?。黄饭苋ψo理管理
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在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患者中應用該模式,有助于提升治療及護理的臨床效果[1]。為探究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對該病的實施效果,本研究選取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各42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新蔡縣人民醫院2014年1—12月品管圈活動開展前后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患者,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藥物治療,按照品管圈實施時間節點劃分兩組。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為41~74歲,平均(56.8±4.2)歲。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為42~73歲,平均(56.9±4.5)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經新蔡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常規補液、解痙、平喘及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并接受0.8~1.6 mg/d的鹽酸納洛酮皮下注射治療,連續治療3 d后給予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檢查[2]。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依照常規護理操作流程對患者進行日常基礎護理、用藥指導、病情觀察及遵醫囑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具體過程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 以持續改善護理質量為目的,成立品管圈。圈長由主管護師擔任,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負責參與、監督和輔助管理活動的開展。由2名護師及5名護士擔任圈成員,共同執行品光圈活動。
1.2.2制定活動計劃 全體圈成員參與,經過頭腦風暴法擬定活動開展計劃,圈長負責活動組織,輔導員從旁輔導,各圈成員各司其職,分工協作。按照計劃、實施、檢查、效果確認及標準化等流程實施開展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
1.2.3擬定活動主題 活動前所有圈成員了解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的護理工作,分析當前護理工作的流程,總結護理干預過程需要解決的問題。以解決問題為核心,擬定多個主題,并分析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開展的本質,最終確定以“品質護理,以人為本”為主題。
1.2.4開展活動,制定護理管理策略 運用頭腦風暴法分析影響護理質量原因:①護理人員技能水平有待提升;②護理人員服務意識需要加強;③護理操作流程需要規范;④護理過程需要“以人為本”。針對以上4點問題,提出以下對策:①通過專業的技能培訓強化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可采取專家講座、座談會、專題培訓會等方式豐富護理人員的知識與技能,提升整體護理水平。②通過知識宣講及主題會議方式強化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強調服務意識的重要性。③規范護理操作流程,按照計劃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以時間為橫軸,以干預措施為縱軸,在不同時間點規范完成護理干預內容。④護理過程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以患者為中心,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⑤將品管圈成員的護理質量、服務意識評價等納入考核中,并結合績效評價機制增加激勵制度,從而保證護理人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來。⑥采取持續質量改進策略,以“周”為單位,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圈成員討論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改進計劃,次周實施并形成循環改進,提升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二氧化碳分壓、動脈氧分壓及臨床效果。療效判定標準[3]:治療后患者恢復清醒神志,無呼吸困難癥狀,視為顯效;治療后仍有間歇性意識混亂,呼吸困難有所改善,視為有效;治療后意識模糊,呼吸困難未改善,甚至加重,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二氧化碳分壓和動脈氧分壓兩組患者干預后PaCO2、PaO2均較干預前改善,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二氧化碳分壓和動脈氧分壓比較
2.2治療效果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2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95%;觀察組顯效17例,有效2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24%。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呼吸衰竭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一般患者會表現出呼吸功能下降、肺部換氣功能障礙等癥狀[4]。該疾病容易合并肺性腦病,主要因肺功能障礙引起。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腦病患者常出現記憶力障礙、頭痛及失眠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上常采用藥物治療該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還需給予適當的護理干預措施,在這一過程中,護理人員依照常規護理操作規范進行護理工作,護理效果并不理想。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的出現,給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護理干預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
品管圈是一種由具有相同工作性質或工作區域人員自發組成的質量管理活動小組,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即是針對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管理模式,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從而促進護理干預效果提升[5]。本研究中,通過開展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在全體圈成員的協同努力下,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討論總結出相應的對策,配合持續改進策略,逐漸完善護理工作流程并改進服務質量,從多角度提升護理干預的綜合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等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提示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效果突出。
綜上,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慢性呼吸衰竭并發肺性腦病患者中,有助于改善護理質量,提升治療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1] 胡建華,裘秀菊,韓麗安,等.6S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肺性腦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49(17):2128-2130.
[2] 張宏偉,徐衛華.早期納洛酮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臨床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A02):998-998.
[3] 吳昊嵐,牛艷慧.5S護理管理模式在老年COPD并發肺性腦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27):3399-3401.
[4] 王麗,張富強.品管圈活動改善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氣道護理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學,2015,39(5):580-584.
[5] 趙慶華,肖明朝,劉捷,等.品管圈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4,29(6):94-96.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103
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