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莎
(開封市中醫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對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的護理效果研究
沙莎
(開封市中醫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對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開封市中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5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自評量表(SAS)和焦慮自評量表(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患者兩項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心理狀態的恢復,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加快患者康復。
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冠心病;焦慮;抑郁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約為1.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冠心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動脈內膜上大量脂質沉積,進而發生管腔狹窄,引起心肌細胞暫時性缺血缺氧而出現心絞痛癥狀。CHD病程一般較長,且中老年患者體質差,合并癥多,患者在漫長的病程中要承受極大的心理負擔,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1]。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效果越來越重視,護理模式也在不斷發展,人性化護理模式逐漸在臨床各科室開展應用。本研究通過將患者分組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旨在探討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對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的護理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開封市中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據臨床癥狀或冠脈造影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CHD,排除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及有精神病史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2~70歲,平均(54.3±7.1)歲;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3~69歲,平均(55.2±7.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包括記錄患者胸部疼痛時間和程度,觀察心電圖變化等。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包括:①健康教育。詳細告知患者冠心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過程,同時對患者自我護理進行指導,對于文化程度較低者應結合圖片等形式耐心多次講解;按照醫囑指導患者用藥,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和運動習慣。②心理疏導。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充分了解其興趣愛好,找出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原因;通過散步、深呼吸、聽輕音樂等措施緩解其緊張壓抑情緒、轉移其注意力;與患者進行深入交談,引導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發現自我價值;充分獲得患者家屬的理解和支持,以幫助患者矯正不良心理狀態,減輕心理負擔。
1.3觀察指標①心理狀態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分。②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對兩組患者及家屬做護理滿意度調查,根據評分結果將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等級,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SAS和SDS評分兩組患者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護理后SAS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護理前比較,bP<0.05。
2.2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cP<0.05。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中老年人多發,近年來,由于工作、生活壓力增大,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環境惡化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冠心病的發病人群有年輕化趨勢。該病發病急、病死率高,不僅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同時也嚴重影響社會穩定。臨床實踐表明,對冠心病單純進行藥物保守治療效果有限,患者病情遷延不愈,心絞痛癥狀頻繁發作,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大量研究顯示,患者心理狀態與預后亦存在密切關系,因此保持良好心理狀態可以促進疾病康復。
冠心病的治療需要醫護人員和患者兩方積極配合,如果患者情緒悲觀,缺乏治愈信心,甚至出現放棄治療的想法時,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謙和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認真傾聽患者的想法,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盡可能使患者情緒始終處于積極樂觀的狀態[2]。通過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促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通過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從發病機制、病理形成和疾病轉歸、治療原則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減少其恐懼焦慮情緒,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康復鍛煉方法以及自救措施,調整生活飲食規律,同時積極爭取患者家屬和社會的支持,讓患者得到關愛,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顯著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促進患者身心的全面恢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充分體現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價值。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在臨床工作中是一種能夠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值得借鑒和推廣應用。
[1] 梁燕儀,畢婧瑋,蔡文瑋,等.冠心病心衰患者抑郁、焦慮狀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3):1493-1496.
[2] 陳雪,陳瑰麗.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對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68-69.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107
201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