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麗
(開封市中醫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連續性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絞痛發作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宋美麗
(開封市中醫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目的探討連續性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絞痛發作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開封市中醫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5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連續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出院3個月內心絞痛發作情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癥狀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連續性護理可以減少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絞痛發作頻率,縮短癥狀持續時間,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復。
連續性護理;心肌梗死;心絞痛;生活質量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脈血管急性發作,導致心肌細胞持續性缺血缺氧而出現心肌壞死,該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變化迅速的特點,若不及時治療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導致死亡。由于心肌梗死患者急性發作時可出現心絞痛、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且該病多為中老年人,大多體質較差,合并基礎病較多,進一步加大了治療難度。研究發現,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采取適當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減少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提高其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及早康復。本研究通過對心肌梗死出院患者分組研究,旨在探討連續性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絞痛發作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開封市中醫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時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心前區疼痛,經心電圖檢查提示ST段抬高或ST-T動態演變。采用隨機數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兩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2~71歲,平均(53.2±4.7)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3~70歲,平均(54.5±5.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兩組患者院內護理措施相同,出院后不給予對照組患者任何護理干預,給予觀察組患者連續性護理,包括:①用藥指導。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過程,告知患者遵醫囑正確用藥,對冠心病常用藥物的藥理機制、治療目的、服用方法、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進行詳細講解,叮囑患者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及硝酸甘油藥物;向患者及家屬指導血壓和脈搏的正確測量方法,對于文化程度較低者應多次耐心講解,強化患者自我護理意識。②飲食及運動指導。改善患者飲食結構,鼓勵患者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高纖維素、優質蛋白食物,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入,保證大便通暢[1];控制體質量,戒煙戒酒,規律、適量運動。
1.3觀察指標①心絞痛發作情況。出院3個月后對所有患者進行護理評價,記錄患者出院后3個月內心絞痛發作次數、疼痛持續時間。②自我效能感。指導患者采用Sehwarzer評價量表對自我效能感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③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判定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包括心理健康、自我護理、語言交流、社會功能、運動功能5個方面。

2.1心絞痛發作情況和自我效能感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情況及自我效能感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生活質量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bP<0.05。
3討論
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病,主要是由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的心肌急性缺血缺氧發生及心肌細胞死亡所引起,是一種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且有逐年增高趨勢,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患者心絞痛癥狀頻繁發作,嚴重者可因心肌壞死而發生心源性猝死。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一直是醫務工作者努力的目標。
大量研究顯示,在住院和出院期間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康復。連續性護理是近幾年新興的護理模式,改護理模式保證了護理工作的延續性和合作性,將該種護理模式應用于心肌梗死患者,能將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工作從院內延伸到院外,使得護理模式更加全面完整。本研究中,通過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知識,強化患者自我護理意識,提高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2];通過指導患者正確用藥,有效降低了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了疼痛持續時間,改善患者癥狀;通過對患者院外飲食和運動進行指導,督促患者規律生活,有效促進了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我保健意識。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少于對照組,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連續性護理可以減少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絞痛發作頻率,縮短癥狀持續時間,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復,保證護理工作的全面完整,值得借鑒和應用。
[1] 楊伯泉,朱慧民,王靈紅,等.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與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1,10(1):54-57.
[2] 楊林,李靖,單立,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內心臟性猝死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658-660.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116
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