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男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秦嶺院區 產科三區 河南 鄭州 450000)
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依從性及自我效能的影響
張勝男
(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秦嶺院區 產科三區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研究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依從性及自我效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秦嶺院區收治的初產婦162例,依照入院順序分為兩組,各81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母乳喂養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比較兩組產后母乳喂養依從性及自我效能感。結果觀察組產后母乳喂養依從率88.89%(72/81)高于對照組76.54%(62/81),技能、內心活動等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能有效提高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依從性及自我效能。
PDCA循環模式;品管圈活動;母乳喂養依從性;自我效能
母乳是新生兒最佳天然食品,其營養價值高于其他喂養方式。母乳喂養是新生兒最科學有效的喂養方法,有利于促進新生兒智力和體質發育,且能增進母子感情[1]。但隨著職業婦女增加及嬰幼兒食品大量宣傳,母乳喂養率不斷下降。PDCA循環模式是以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的科學工作程序進行的管理循環,從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出發,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2]。本研究選取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秦嶺院區初產婦162例,分組研究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對產后母乳喂養依從性及自我效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秦嶺院區收治的初產婦162例,依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1例。觀察組年齡24~31歲,平均(27.21±3.1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其以下26例,高中及其以上55例;正常分娩48例,剖宮產33例。對照組年齡24~32歲,平均(27.53±3.2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其以下27例,高中及其以上54例;正常分娩47例,剖宮產34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及排除納入標準:初產婦;單胎足月妊娠;無母乳喂養禁忌;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孕期有合并癥或并發癥者;精神障礙者;乳腺炎或傳染性疾病患者。
1.3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母乳喂養指導,講解產后乳房護理注意事項、母乳喂養優勢、禁忌證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具體如下。①計劃:邀請質量管理專家對責任護士進行品管圈活動培訓,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81例嬰兒母親自愿分為3組,每組安排3名護士分別擔任輔導員及聯絡員,并推薦一位大專以上學歷且認可母乳喂養的圈員為圈長,輔導員負責解答圈員問題,聯絡員負責收集圈員意見,圈長定期召開交流會議,并建立微信群。②執行:選定“提高產后母乳喂養依從性及自我效能”為活動主題,圈長每周三、周六召開小組會議,了解圈員母乳喂養現狀,分析影響母乳喂養信心的因素,制定針對性措施,繪制甘特圖,并嚴格按進度執行;鼓勵品管圈組員在微信群里分享母乳喂養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圈員間相互留意彼此情緒變化,發現有焦躁、抑郁情緒組員及時通知輔導員及聯絡員,給予其心理疏導。③檢查:出院后跟蹤隨訪母乳喂養情況,并于產后42 d復診時評估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輔導員每周檢查計劃執行情況,結果以直方圖表示,每月總結計劃落實情況并評價實施效果。④處理: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意見,將成功經驗列入母乳喂養指導內容,轉入新PDCA循環中。
1.4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產后母乳喂養依從性和自我效能。采用母乳喂養自我效能量表對干預前后自我效能進行評分,包括技能及內心活動兩個緯度,每項滿分75分。

2.1依從性觀察組產后母乳喂養72例,對照組產后母乳喂養62例,觀察組產后母乳喂養依從率88.89%(72/81)高于對照組76.54%(62/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18,P=0.038<0.05)。
2.2自我效能干預前觀察組技能、內心活動等自我效能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干預后觀察組技能、內心活動等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母乳喂養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可增加新生兒抵抗力,但目前母乳喂養率偏低,尤其是初產婦,由于缺乏母乳喂養經驗,自我效能感低,往往難以堅持母乳喂養[3]。因此,給予初產婦相關教育指導對提高母乳喂養率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健康教育方式缺乏系統性、互動性,成員未能積極參與其中,干預效果較差。品管圈活動是指工作相關、工作性質相似的基層人員,自發組成團隊,通過全體成員各自發揮自己才能及智慧達到預期目標而舉行的一系列活動[4]。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是一項科學性、持續性的管理活動,打破傳統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讓每一位圈員都參與其中,使其真正意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通過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針對每個具體問題,查找出現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蘇樹帆[5]研究顯示,品管圈活動能通過不斷改進品管圈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有效提高產婦母乳喂養信心。本研究將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應用于初產婦,不同圈員遇到同樣問題可相互交流,彼此借鑒成功經驗,圈員能在不斷學習和交流中熟練掌握母乳喂養技巧,規范母乳喂養流程,提高母乳喂養的自我效能感。另外,每周每月定期隨訪產婦母乳喂養情況,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不斷更新現有知識,有助于整個護理服務工作質量持續優化,從而提高母乳喂養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后母乳喂養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干預后觀察組技能、內心活動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能有效提高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依從性及自我效能。
綜上可知,PDCA循環模式的品管圈活動能有效提高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增加初產婦母乳喂養信心,提高母乳喂養依從性。
[1] 施黃敏,王建春.孕婦母乳喂養知識的認知情況調查及應對措施[J].中國基層醫藥,2015,(23):3659-3661.
[2] 沈美云,黃海燕,單君,等.賦能教育模式對初產婦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5):570-571.
[3] 傅桂芬,梁惠娟,莫云,等.免責直報系統結合PDCA循環模式對護理不良事件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10-12.
[4] 王楊,鄒磊,任婷,等.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影響因素分析及品管圈干預的效果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9):1585-1588.
[5] 蘇樹帆.品管圈在提高產婦母乳喂養依從性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4):56-57.
R 473.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0.120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