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曉 陳 紅 張 淼 鮑忠倩
專項疼痛管理對結腸癌患者術后疼痛感及胃腸道功能康復的影響
吳春曉 陳 紅 張 淼 鮑忠倩
目的研究專項疼痛管理對結腸癌患者術后疼痛感及胃腸道功能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結腸癌手術患者11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專項疼痛管理干預。比較兩組術后疼痛評分、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胃腸道功能指標恢復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拔出胃管時間及恢復普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總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專項疼痛管理能夠有效減輕結腸癌患者術后疼痛感,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結腸腫瘤/外科學;專項疼痛管理;手術后疼痛;胃腸道功能康復
colon neoplasms/surgery;good pain management;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結腸癌是指發生于結腸位置的惡性腫瘤,是普外科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多見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匯部位。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結腸癌好發于40~50歲中年男性,且發病率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高居第三位,同時死亡率高居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三位,且近年來其發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主要認為結腸癌發病與長期“三高一低”(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有關[2],同時慢性結腸炎、結腸息肉及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也是發病高危人群。早期結腸癌缺乏典型臨床癥狀,當病情進展至中晚期時,可表現出劇烈腹痛、腹脹、粘液便、粘血便等癥狀,導致既往大多結腸癌患者就診時已發展為中晚期,預后質量極差[3]。隨著惡性腫瘤早期診療廣泛推廣,以及人們健康意識提升,結腸癌早期診斷率明顯增加,因此手術也成為臨床大多結腸癌患者首選治療手段。有研究指出,有效護理管理在結腸癌術后康復中效果明顯,能夠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4]。同時,加強結腸癌術后疼痛管理,成為目前臨床醫護關注熱點課題。本研究探討專項疼痛管理在結腸癌術后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護理提供指導,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結腸癌手術患者118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臨床結腸癌診斷標準;(2)年齡18~70歲;(3)無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肺等器官組織疾?。?4)符合結腸癌手術指征且接受手術治療;(5)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軀體存在其他疾病所致的明顯疼痛感;(2)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3)合并嚴重的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或內分泌系統疾??;(6)接受放化療等全身性治療;(5)伴有神經系統或精神類疾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9例。對照組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齡34~70歲,平均(56.19±10.25)歲。Dukes分期:A期29例,B期18例,C期12例。手術類型:左半結腸切除術22例,右半結腸切除術24例,橫結腸切除術13例。觀察組男性36例,女性23例,年齡32~70歲,平均(57.26±10.41)歲。Dukes分期:A期28例,B期17例,C期14例。手術類型:左半結腸切除術23例,右半結腸切除術22例,橫結腸切除術14例。兩組性別、年齡、Dukes分期及手術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專項疼痛管理干預。
1.2.1建立專項疼痛管理小組 由醫生、護士、心理醫師、檢驗醫師等成員組成。
1.2.2健康知識宣講 講解結腸癌術后疼痛發生原因、程度、處理措施等健康知識,以及疼痛對術后恢復的影響,使患者建立對術后疼痛正確認知,使其主動應對疼痛和配合治療及護理措施,從而提高鎮痛藥物及護理措施效果。
1.2.3心理疏導 因結腸癌疾病本身影響及手術創傷,多數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負面情緒,導致術后治療及護理措施開展困難,此時全面評估患者負面情緒,了解負面情緒來源,針對性進行疏導,同時建立家屬支持網絡,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應對術后疼痛。
1.2.4疼痛評估 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術后定期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總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檢查者需嚴格掌握各級評分標準,保證疼痛程度評估準確性,進而針對性指導鎮痛措施開展。
1.2.5盡早鎮痛治療 根據患者疼痛程度,給予鎮痛藥物或非鎮痛藥物干預。非藥物方案包括心理支持、音樂療法、運動、轉移注意力及物理療法(冷熱敷、理療、按摩)等。藥物鎮痛應嚴格遵循WHO三階梯癌痛治療方案,包括超前鎮痛、術后靜脈鎮痛泵、自控鎮痛泵等措施,根據患者疼痛程度及個體差異調節給藥劑量,最大限度提高鎮痛效果和降低不良反應。
1.2.6多模式鎮痛 術后提倡多模式鎮痛干預,使鎮痛效果實現協同效應,包括傳統醫學(中醫針灸、穴位按摩、西醫鎮痛藥物口服或靜脈注射等)及冷熱敷等多模式鎮痛方案。
(1)比較兩組術后疼痛評分、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其中疼痛程度采用NRS進行評價,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1];(2)比較兩組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拔出胃管時間及恢復普食時間;(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編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較滿意(75~90分)、一般滿意(60~75分)及不滿意(<60分)。
2.1兩組術后疼痛評分、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
2.2兩組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的比較
2.3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n(%)
注:χ2=5.57,P<0.01
疼痛已被臨床公認為第五大生命體征,嚴重疼痛可引起患者生理、心理及行為出現嚴重劇烈應激反應,導致心率、血壓、呼吸頻率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機體免疫及代謝功能紊亂等,并可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對身心健康構成極大威脅[5]。近年來,隨著惡性腫瘤發病率不斷上升,已成為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同時大多數患者伴有劇烈疼痛感,對生命健康構成極大威脅。相關研究顯示[6],我國高達51.1%的惡性腫瘤患者忍受疼痛折磨,該數據在晚期患者中更是達到60%~90%,其中92.5%患者疼痛為中度以上疼痛,對患者的身心均造成極大痛苦。研究證實[7],癌痛可由多種因素所致,其中癌癥病灶及轉移性是主要原因,同時也與創傷性診治、相關并發癥、臥床、體質及肌肉痙攣等因素有關。結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能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存在創傷大、并發癥多等風險,且術后疼痛也是影響預后質量重要原因。因此,采取科學合理的疼痛管理,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改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已成為臨床關注重點。
近年來,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不斷完善,提高結腸癌患者術后護理質量受到護患重視,術后癌痛控制手段及改善效果也有質的提升。研究發現,疼痛作為術后不愉快的感覺和情感,可造成患者出現焦慮、煩躁、恐懼等心理障礙[8],同時能引起惡心、嘔吐、疲乏及頭痛等軀體癥狀,導致身心癥狀的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術后康復質量。何雯[9]研究發現,心理護理能明顯減輕不良心理應激,提高患者對疼痛的閾值,減輕結腸癌術后疼痛感,證實心理情緒在改善疼痛中的重要性。專項疼痛管理是一種具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改善疼痛手段[10],目前在疾病疼痛管理中有著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效果。本研究從多領域、多層面對結腸癌術后疼痛原因進行評價,采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將疼痛管理納入到術后日常護理中,首先通過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建立患者對術后疼痛的正確認知,改善患者負面情緒,降低負面情緒的應激程度,進而提升自身疼痛耐受閾值,并能主動面對及配合處理疼痛,從而提高鎮痛藥物治療效果。同時,采取科學疼痛評估手段,全面了解疼痛原因及程度,制定更具針對性、靈活性及合理性的鎮痛措施,同時根據WHO三階梯癌痛治療方案,提高整體鎮痛治療效果,并提倡早期鎮痛治療,最大程度減輕結腸癌術后疼痛程度[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拔出胃管時間及恢復普食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1),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
綜上所述,專項疼痛管理能夠有效減輕結腸癌術后疼痛感,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同時護理滿意度高。
1 祝毅,張偉.優質護理服務對結腸癌晚期患者疼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6, 19(6):902~905.
2 Liang YH, Shao YY, Chen HM, et al. Young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have increased risk of second primary cancers[J]. Japa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5, 45(11):1029~1035.
3 Negandhi AA, Hyde A, Dicks E, et al. MTHFR Glu429Ala and ERCC5 His46His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alysis of two independent cohorts from Newfoundland.[J]. Plos One,2013,8(4):614~621.
4 張麗華,葉平江,王佳.快速康復護理對結腸癌患者術后恢復及降低醫療費用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5, 21(13):1552~1555.
5 Aronson M, Holter S, Semotiuk K, et al. DNA mismatch repair status predicts need for future colorectal surgery for metachronous neoplasms in young individuals undergoing colorectal cancer resection[J].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2015, 58(7):645~652.
6 常巧云.基于“降低結腸癌手術患者疼痛程度”主題的品管圈應用[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 13(17):2492~2494.
7 Ishihara S, Hayama T, Yamada H, 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primary tumor resection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stage IV colorectal cancer with unresectable metastasis:a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in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J].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2014,21(9):2949~2955.
8 張延鈞,劉潔,鄭鑫,等.多模式術后鎮痛在腹腔鏡結腸手術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10):1926~1928.
9 何雯.心理干預在結腸癌術后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8(30):152~153.
10 Jian ZH,Lung CC,Huang JY,et al.Sex disparities in the associa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colorectal cancer[J].Journal of Cancer,2013,4(9):691~696.
11 楊建治,于燕,黃崇亞.多模式鎮痛對結腸癌根治術患者細胞因子及皮質醇水平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6,37(9):116~119.
R735.35;R473;R493
2017-03-28)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5.022
230601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合肥 吳春曉,女,本科,護師
陳紅,E-meil:1234705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