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景春 徐景攀
北京本草方源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味連,黃連的習稱之一,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毛莨科植物黃連的干燥根莖,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其性寒、味苦,歸心經、脾經、胃經、肝經、膽經、大腸經。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殘留須根。
味連性狀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單枝根莖長3 至6cm,直徑0.3 至0.8cm。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節間表面平滑如莖稈,習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余的莖或葉柄。質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氣微,味極苦。
味連內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癥。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其炮制品酒味連善清上焦火熱,可治目赤、口瘡。姜味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味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味連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