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喜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江蘇 揚州 225001)
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防便秘的效果分析
蘇 喜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江蘇 揚州 225001)
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對預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生便秘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6~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并比較兩組患者排便頻率及排便性狀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便秘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防便秘發生有積極的應用效果。
護理干預;急性心肌梗死;便秘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持久而嚴重地急性缺血導致的心肌壞死。其發病較急,病情較重,預后較差。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較常見的并發癥。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便秘時,會由于腹內和心內壓力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臟負荷而增加各種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本文選擇我科2016年6~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分組對照比較,對其中45例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的預防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6~12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齡32~81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治療方法一致。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1 合理飲食。告知患者飲食對便秘形成的影響,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指導患者多進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食多餐。每日早晨服用溫開水,無糖尿病者可給予蜂蜜20 mL加溫開水同飲,血糖高的患者可用決明子泡水促進腸蠕動,刺激排便反射,以利于排便。
1.2.2 活動指導。適當的活動不僅可以改善心臟供血功能,還可以促進腸蠕動,減輕便秘癥狀[1]。在患者病情及身體癥狀允許下,心臟康復治療師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治療方案,運動過程中加強監護。
1.2.3 心理護理。因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往往心理負擔重,易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這些負性情緒可抑制外周自主神經對消化道的支配,減低腸蠕動,易發生便秘癥狀。因此,心理護理十分重要,護理人員首先應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對其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消除其焦慮恐懼情緒;向患者講解便秘的危害,宣傳預防便秘的重要性。
1.2.4 腹部按摩。患者取平臥位或半臥位,從下腹部開始,按結腸的解剖順序,順時針做環形按摩。進行腹部環形按摩可促使結腸內容物向下移動,并可增加腹內壓,促進排便。
1.2.5 排便訓練。指導患者定時排便,一般在晨起或早餐后排便,以早餐后排便最佳。如有便意要及時排便,不要克制及忍耐。給予充足的時間排便,不習慣臥位排便的患者可使用便盆增高架協助其床上坐位排便,使用床簾遮擋,給患者創造隱蔽的環境,保護其隱私。
1.2.6 用藥干預。患者入院后常規給予一清膠囊口服,對3天未排便、有便意大便干結者使用開塞露軟化糞便,刺激排便。使用開塞露時囑患者取側臥位,腿屈曲,護理人員戴好一次性手套,將開塞露容器瓶蓋取下,涂以油脂少許,緩慢插入患者肛門,然后將藥液擠入直腸內,注意動作輕柔、緩慢,以免增加患者的不適感。
觀察者經護理干預后排便頻率高于對照組,說明護理干預可以預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生便秘。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排便頻率比較[n(%)]
觀察組排便性狀為先干后稀的比例高于對照組,說明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大便性狀。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排便性狀比較[n(%)]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發生便秘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床上排便,患者活動減少致胃腸蠕動減慢,加上不習慣床上排便,導致排便習慣紊亂;另一方面,患者精神過度緊張等因素引起植物神經紊亂而抑制規律的排便活動,導致便秘。便秘會使患者感覺痛苦,產生煩躁、焦慮、緊張等反應,還可導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和心臟負擔加重,易發生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心搏驟停等[2]。本文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便秘的發生,從而降低便秘導致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1] 馮 琳.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并發便秘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6,24(1):28-29.
[2] 翟秋玲.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住院患者便秘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9):1104-1105.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9.25.01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