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英,伏小布,索 麗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400)
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外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討
劉鳳英,伏小布,索 麗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400)
目的分析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骨外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骨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服務,試驗組實施預見性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2.68%,高于對照組的82.93%,且并發癥發生率為7.32%,低于對照組的19.5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骨外傷患者中的效果顯著,能夠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與應用。
預見性護理;骨外傷患者;應用效果
骨科患者通常是因為車禍、墜落、摔傷等意外事件導致入院治療[1]。由于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在治療期間常常會出現壓瘡、感染等情況,所以對骨外傷患者采取早期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該護理模式可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病情恢復和改善患者的預后。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82例骨科骨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外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骨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1例。試驗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39.9±3.3)歲。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1.8±4.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服務;試驗組實施預見性護理服務,具體如下。
①患者在確診入院治療后,護理人員應對其基本情況和病情進行詳細詢問和記錄,并根據記錄結果為患者制定由主治醫生輔助、護理人員執行的完整護理措施。為患者選取適當的臥位,提醒患者及家屬注意跌傷和墜床[2]。②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采取心理干預,以舒緩其緊張和焦慮情緒,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護理人員要耐心聽取患者的內心訴求,指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可減輕疼痛感。③健康飲食習慣對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具有明顯的療效,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家屬合理規劃日常飲食,多攝取高維生素和高纖維的食物,避免患者出現便秘情況。在治療期間,大多數患者均要躺臥休息,容易造成其臀部和背部出現壓瘡情況,護理人員要保證被褥整潔,為患者定時翻身,并指導其進行早期肢體康復鍛煉[3]。
(1)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2)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本文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2.68%,高于對照組的82.93%,并發癥發生率為7.32%,低于對照組的19.5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個人病情和以往病史,為患者提供切實有效的全面護理措施[4]。由于骨外傷患者長期臥床容易誘發多項并發癥的發生,因此,為患者提供預見性護理對促進其病情恢復具有積極的意義。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骨外傷患者中,如: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體位護理,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提高護理滿意度。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可以舒緩其恐懼、緊張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治療過程中,增強治療效果;飲食護理和體位護理能減少患者便秘、壓瘡等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2.68%,高于對照組的82.93%,且并發癥發生率為7.32%,低于對照組的19.5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骨科骨外傷患者護理中效果顯著,能夠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劉 妍.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科技縱橫,2016,21(8):183.
[2] 唐 靜.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12(6):3460-3461.
[3] 解瑞愛,劉 嵐.預見性護理指引應用于骨科患者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3):2630.
[4] 劉 芳,艾 玉,趙亞紅,等.骨科護理中應用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6(21):360-361.
[5] 丁艷麗,孫迎春.探討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1):130,135.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9.55.01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