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利平,李淑瑤,黃貴祥,劉 展,曾 俊*
(1.簡陽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四川 簡陽 641400;2.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醫學科學院急診醫學與災難醫學研究所·創傷代謝組多學科實驗室,四川 簡陽 641400)
利用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對降低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應用效果
謝利平1,李淑瑤2,黃貴祥2,劉 展2,曾 俊2*
(1.簡陽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四川 簡陽 641400;2.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醫學科學院急診醫學與災難醫學研究所·創傷代謝組多學科實驗室,四川 簡陽 641400)
目的評價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在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2015年于我院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11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采取集束化護理的觀察組與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將兩組護理效果作以比較。結果 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104.6±4.3)h、(13.7±2.2)d短于對照組(136.5±4.7)h、(22.4±3.9)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為7.0%低于對照組19.3%(P<0.05)。結論 對于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采取集束化護理可盡早實現氣管插管拔管,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
集束化護理;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
臨床中將于機械通氣48 h后或拔除氣管插管不足48 h內發生的新的肺實質炎癥稱之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除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外,還有可能導致患兒死亡。集合一系列有循證依據的治療方法與護理對策的集束化護理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臨床應用已初獲成效,本文對我院行機械通氣治療的的部分新生兒采取集束化護理,取得滿意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2015年于我院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新生兒11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臨床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7例,觀察組男32例,女25例;年齡2.4~15.3 d,平均日齡(3.6±1.2)d;入院時體重2.4~3.5 kg,平均體重(3.4±0.5)kg;16例胎糞吸入綜合征,25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16例氣胸。對照組男28例,女29例;年齡2.2~13.6 d,平均日齡(4.2±0.9)d;入院時體重2.5~3.4 kg,平均體重(3.2±0.4)kg;14例胎糞吸入綜合征,29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14例氣胸,兩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兒接受臨床常規護理,予以觀察組患兒提供集束化護理。組織觀察組患兒護理人員學習集束化護理知識,通過集束化護理理念、實施細則等內容考核后方可對患兒進行臨床護理。在集束化護理實施前先對機械通氣患兒的護理缺陷與不足進行調查分析,綜合考慮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的危險因素與機械通氣護理缺陷,制定出一套符合患兒實際情況與需求的護理對策,為進一步細化護理措施,以列表形式將每個護理流程與環節以護理清單的形式體現出來。
1.2.1 干預環境因素的集束化護理
室內消毒選用純動態空氣消毒機;使用含氯消毒液的濕抹布擦洗地面、墻壁、窗戶、舍內相關陳設物件;進入病區必須穿戴醫院統一發放的一次性衣褲、帽子、手套、鞋;控制病房探視人員數量與進出入次數,禁止感染性疾病者入內;維持室內空氣流暢,將室溫控制在22~24℃,濕度以55%~65%為宜;對病區環境進行密切監測,及時上報處理不合格標本,通過科學有效的控制措施盡量減少病區環境中微生物[1]。
1.2.2 干預醫源性因素的集束化護理
定期更換呼吸機管道、濕化器,最好每周更換一次,確保集水瓶始終位于呼吸環路最低位,定期及時傾倒瓶內的冷凝水。為避免灰塵覆蓋過濾網影響呼吸機性能,最好每天清洗呼吸機過濾網。為保證呼吸機環路溫濕化適宜,24 h更換一次加濕器內的滅菌注射用水。濕化器及近端氣道的溫度最宜控制在35~37℃,氣體濕度以60%~70%為宜[2]。嚴格手衛生與無菌操作規程,護理人員與患兒接觸后必須洗手。通過聽診患兒呼吸音,估量痰貯存位置、痰量,選擇合適的排痰方式,采取叩背、體位排痰等方法促進痰液及時排出。為防止低氧血癥,吸痰前需加大氧濃度,先將氣管導管內的痰液吸除出,再吸口鼻腔內痰液,將吸痰時間控制在15 s內,滿足吸痰指征后再行吸痰。
1.2.3 干預患兒自身因素的集束化護理
對患兒的口腔衛生及粘膜情況進行每日評估,視口腔PH值而選擇合適的口腔護理液,對眼部、臍部、皮膚等部位加強護理。結合患兒病情,適當將床頭抬高,以20°~30°為宜,采用重力喂養進行鼻飼,為促進胃排空與食物消化,避免發生胃食管反流、嗆咳、誤吸,鼻飼后半小時最好使患兒保持頭高足低臥位[3]。積極治療原發基礎疾病,補充營養。提高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警惕性,對患兒的體溫、痰液性狀、肺部鳴音、血常規、胸部X線檢查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
記錄兩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率并行組間比較。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4例(7.0%),對照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1例(19.3%),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械通氣時間(h) 住院時間(d)對照組 136.5±4.7 22.4±3.9觀察組 104.6±4.3 13.7±2.2 t 2.108 2.034 P<0.05 <0.05
新生兒監護病房呼吸機的廣泛應用雖然使很多危重新生兒獲得及時有效救治,危重新生兒搶救成功率與生存率明顯提高,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新生兒并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不僅延長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治療時間,增加醫療費用,情況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患兒死亡,給患兒的生長發育帶來惡劣影響,對新生兒機械通氣臨床護理措施進行調整優化是十分必要的。
輔助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盡可能優化的醫療護理服務是集束化護理的主要目的,國內外臨床廣泛開展集束化護理并取得理想效果。集束化護理最早在我國是被作為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而被應用于ICU病房。與成人相比,新生兒氣道解剖特點、生理特點有其特殊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措施也異于成人[4]??紤]到新生兒與成人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措施方面的差異,以及患兒實際情況與需求,我院醫護人員共同探討為新生患兒制定出一系列有循證依據的集束化護理措施,干預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呼吸機先關性肺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證實集束化護理確實可以縮短患者機械通氣時間與住院時間,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是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盡早實現氣管插管拔管,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的科學有效護理模式,未來發展前景廣闊,臨床應用推廣價值高[5]。
[1] 劉東巖,孫鐵英.集束化護理措施在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中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147-149.
[2] 張燕華,李建華,陸燕英,等.集束化護理方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3):3109-3110.
[3] 錢 敏,劉艷林,顧 娟.集束化護理干預策略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6):108-110.
[4] 馬益慧,施元美.集束化護理干預在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2):223-226.
[5] 宗小敏,王???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4):266-268.
[6] 戴愛明,潘朝霞.呼吸機集束干預策略在預防VAP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7(16):901-903.
[7] 徐東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22(15):11-14.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39.92.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