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萍
(解放軍廣州總醫院神經醫學專科醫院,廣東 廣州 510010)
人文關懷在頸髓損傷后并發抑郁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黃海萍
(解放軍廣州總醫院神經醫學專科醫院,廣東 廣州 510010)
目的探討頸髓損傷后人文關懷護理對并發抑郁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首次發生脊髓損傷并發抑郁患者60例,將其分為關懷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專科康復護理,關懷組在此基礎上結合心理關懷與人文關懷護理。治療前后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分別評定兩組患者的抑郁水平及改善程度,同時調查住院護理服務態度、康復宣教的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HAMD評分均有提高,關懷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關懷組對護理的服務態度、康復宣教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93.3%、86.7% vs 73.3%、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結合人文關懷護理可有效改善頸髓損傷并發抑郁的癥狀,增加患者住院滿意度,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人文關懷;脊髓損傷;抑郁;康復護理
脊髓損傷(Spinalcordinjury,SCI)是指創傷性因素引起的脊髓結構破壞,其中頸髓損傷(Cervicalspinalcordinjury,CSCI)的病變位置最高,造成運動、感覺、呼吸、循環、泌尿等多系統功能障礙及多種并發癥。患者面臨著終身“輪椅代步”甚至生活無法自理的恐懼,往往陷入絕望和擔憂中。SCI后抑郁的發生率在國外為20%~41%[1],國內高達93.27%[2],使得患者的康復進程拖延,嚴重影響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3],同時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壓力。我科以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為核心,根據CSCI后特殊的生理及心理變化,為并發抑郁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人文關懷護理,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CSCI并發抑郁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關懷組和對照組,各30例。關懷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3±5.2)歲,根據脊髓損傷神經學分類國際標準(ASIA)分級:B級12例,C級3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3~57歲,平均年齡(34.6±4.6)歲,ASIA分級:B級20例,C級10例。患者均為首次發病,經脊柱X線平片及脊髓MRI確診為CSCI,結合查體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抑郁發作的診斷標準,且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DM)評分>16分。排除標準:言語障礙、認知障礙及既往抑郁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ASIA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康復治療及專科康復護理,如良肢位擺放、翻身拍背、負壓吸痰及健康宣教等。
關懷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人文關懷護理,觀察8周。對入科患者執行必要治療和護理工作的同時,立即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工作。強調主動傾聽患者心中的憂慮,給予同情、關心和支持,鼓勵其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治療。講解將要進行的治療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難,及時尋求幫助,使患者時刻感覺有人在關心與照顧自己。并向家屬進行康復宣教,解釋目前的病情,使其了解CSCI及并發抑郁的科普知識,倡導在日常交流中發現患者的心理變化,并盡早干預。根據CSCI后抑郁心理分期的特點給予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正念訓練[4],以消除患者各種不正常的心理情緒障礙。
①治療前后由專人進行HAMD抑郁程度評分,由24個項目組成,大部分項目按無、輕、中、較重、嚴重評定為0~4分,少數項目按無、輕中度、重度評定為0~2分。總分8~20分為輕度抑郁,21~35為中度抑郁,>35分為嚴重抑郁。②8周后采用問卷調查評估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和康復宣教的滿意度,總滿意度=很滿意度+較滿意度。
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收集住院患者滿意度問卷共60份,其中關懷組對護理服務態度滿意度約93.30%,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關懷組對護理康復宣教的滿意度分別為53.30%、86.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服務態度和康復宣教的滿意度比較(n,%)
干預前,對照組HAMD評分為(23.6±4.6)分,關懷組為(23.3±4.7)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HAMD評分均有改善,對照組為(15.4±4.26)分,關懷組為(12.27±3.15)分。兩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 30 23.6±4.6 15.4±4.26 12.21 <0.01關懷組 30 23.3±4.7 12.27±3.15 17.43 <0.01 t 0.20 2.29 P>0.05 <0.05
脊髓損傷患者出現思維遲鈍、言語減少和緩慢,生活不能自理,心理障礙尤以抑郁、焦慮、依賴等多見,嚴重的抑郁甚至導致患者自殺,影響療效。而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則抑郁情緒越明顯[5]。由于脊髓損傷患者需要經過漫長的康復過程,經濟負擔較重,沉重的醫療費用對患者的心理沖擊很大,經濟狀況與抑郁呈負相關[6]。
人文關懷的康復護理要求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新知識、改進服務觀念,對其服務態度、技術操作、知識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護理工作中融入真情實感,針對CSCI患者心理變化的獨特性實施專科護理,把關懷融入到日常交流的每個細節中,配合心理治療盡早對不良情緒進行干預,同時提高住院患者的服務體驗。本次研究中,患者對人文關懷護理的服務態度和康復知識宣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另外,通過加強心理干預與人文關懷護理,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現實,改善抑郁情緒,有利于建立康復信心,提升自我認可,增強對治療的依從性,提升康復效果,從本次研究干預前后HAMD評分對比發現人文關懷下患者的抑郁水平可得到有效改善。認知行為療法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改變患者不良認知的心理治療方法。Duchnick等[7]對41例脊髓損傷住院患者進行3個月的認知行為干預,出院時患者抑郁得分得到有效改善。正念訓練是指導患者以客觀和接納的態度面對各種心身事件和生活體驗,以此來幫助CSCI患者處理自己的心理困擾[8]。梁志鋒等[9]發現,3個月的療程可有效改善訓練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得分。然而,國內目前對脊髓損傷抑郁患者采用正念訓練并進行效果評價的研究較少。
由此可見,脊髓損傷后抑郁患者的綜合康復中,除常規的運動功能康復外,更要重視心理康復。在常規護理中結合人文關懷護理,促進總體康復療效,體現康復護理的專科價值,并逐步與延續護理新理念相結合,把人文關懷帶進生活中。
[1] Bombardier CH. Depression and spinal cord injury[J].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4,95(2):413-414.
[2] 謝思斯,肖 拔,謝文嬌,等.脊髓損傷患者抑郁狀態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2):112-113.
[3] 李曉蓮,肖智真,張 虹,等.50例脊髓損傷患者心理狀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社會支持情況調查[J].護理學報,2014,(5):40-42.
[4] 王 云,楊文紅,魏 巖,等.脊髓損傷患者抑郁的影響因素和心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5,(4):497-499.
[5] 陳銀海,靳安民,姚紅華.脊髓損傷患者的抑郁情緒及其對功能恢復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7,27(6):903-904,907.
[6] Cohen A, Houck PR, Szanto K, et al. Social inequalities in 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in older adults[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06,63(1):50-56.
[7] Duchnick JJ, Letsch EA, Curtiss G. Coping effectiveness training during acute rehabilit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dysfunctio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Rehabil Psychol,2009,54(2)123-132.
[8] 劉紅宇.正念療法干預對改善風濕性關節炎伴有骨關節障礙患者抑郁情緒的成效[J].中國傷殘醫學,2017,25(5):13-14.
[9] 梁志鋒,劉松懷.正念短程訓練對截癱患者抑郁、焦慮狀態的療效影響探討[A].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第八次全國心理衛生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中國心理衛生協會,2015:2.
R492
B
ISSN.2096-2479.2017.39.104.02
課題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5A030401070);廣州市人體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項目(201605030011)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