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麗,劉學智
(山西省臨汾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山西 臨汾 041000)
醫護一體化聯合微信平臺在STE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
董麗麗,劉學智
(山西省臨汾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山西 臨汾 041000)
目的醫護一體化聯合微信平臺在STEMI患者院前轉運途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某三甲醫院院前接診的STEMI患者72例,按照收治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采用小組責任制護理模式,觀察組實施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并聯用微信平臺實時與心內科醫生交流會診意見。比較兩組FMC to B時間、患者及醫護人員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FMC to B時間、患者及醫護人員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院前轉運途中患者采取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并借助微信平臺,能提高FMC to B時間、患者及醫護人員滿意度,有利于對STEMI患者及時進行治療,優化治療和護理的過程。
醫護一體化;微信平臺;STEMI患者;溶栓治療
醫護一體化是指醫生和護士形成比較固定的診療小組,為患者提供治療、護理、康復一體化的責任制整體醫療服務[1]。實施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利于促進醫護患之間的溝通協作,從而提高院前急救的綜合醫療服務質量,提升了患者對醫生與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在醫護一體化工作實施中,需要醫生和護士共同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相互溝通需要特別關注的治療或護理內容。近年來,這種模式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提高了醫護服務的質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且病情發展快,因而對救治時間的要求很高,所以在接診的每一個環節上,時間截點的控制方面已然成為院外急診救護的一項標準。伴隨著我院申請胸痛中心項目的開展,以及院前急救系統的開通,如何做到讓患者在急救車上得到及時、規范化、流程化的救護,顯得尤為重要。
我院借助微信平臺建立胸痛中心救治群,通過網絡平臺實時給心內科醫生傳輸心電圖,交流診治意見,節省診治病情的時間,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時、專業的救治提供有效保障。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院前接診的STEMI患者72例,入院后均進行PCI。
選擇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聯合微信平臺后的STEMI患者36例為觀察組,選擇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聯合微信平臺前的STEMI患者36例為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醫護各負其責的工作模式,觀察組實施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聯合微信平臺網絡會診。
在救護車接診STEM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途中,醫護一體化聯合微信平臺工作內容包括:(1)護士:10 min內采集十八導聯心電圖;醫生:及時將心電圖借助微信平臺傳輸給心內科醫生進行網絡會診;溝通病情及診治意見。(2)醫生:下達采集血液標本項目;護士:采集靜脈血。(3)醫生:下達用藥醫囑;護士:建立靜脈通道并遵醫囑用藥,同時觀察用藥反應。(4)護士:采用心電監護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與醫生溝通患者的心電情況;醫生:根據觀察病情變化適時調整藥物。(5)護士:除顫儀等各種急救儀器處于備用狀態。(6)醫生護士共同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例如讓患者制動,請患者放松心情等心理護理。
為達到及時轉運、及時救助、避免浪費的目的,我院借助微信建立胸痛中心救治群,此群由我院和周邊各個縣區及鄉鎮衛生院的急診科和心內科的醫生及護士工作人員組成。為我院協助下級醫院會診或需要我院出車接診提供通訊保障。
在救護車接診的過程中實施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由1名醫生和1名護士組成救治小組,分工明確、緊密配合、有條不紊、相互溝通進行醫療護理工作,為患者提供醫療、護理、康復一體化、全程化整體的醫療服務。可縮短STEMI患者救治時間,提升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觀察兩組STEMI患者FMC to B時間、患者及醫護人員的滿意度。
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聯合微信平臺后FMC to B時間明顯高于之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FMC to B時間比較(±s,min)

表1 兩組患者FMC to B時間比較(±s,min)
組別 n FMC to B時間觀察組 36 70.86±16.04對照組 36 92.38±16.58 t 5.604 P<0.001
兩組患者及醫護人員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及醫護人員滿意度比較(n,%)
胸痛是急診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占急診就診的5%~30%,以胸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急性肺栓塞等。這些疾病均具有起病急、病情變化快、救治時間短的特點,故對胸痛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是每一位醫護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
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總缺血時間越短,愈后越好,缺血時間延誤30 min,患者死亡風險將增加7.5%[2]。為了提高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率,我院由院長成立胸痛中心,并對科室進行整合,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流程進行規范;確定院前接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工作流程,使院前急救與導管室之間能夠做到“無縫連接”,縮短院外急救患者FMC to B時間(FMC to B時間<120 min被認為是評價急診PCI治療愈后的關鍵指標[3]之一)。
然而在接診途中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是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體現。實施醫護一體化聯合微信平臺,做好醫護協調和相互配合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院前急救的工作效率。
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醫患、護患兩條平行線的格局[4],即強調醫生、護士明確分工,又強調全方位密切合作,最終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5-6]。利用微信群上傳患者的心電圖信息進行網上會診,及時確診并確定治療方案,有效縮短救護時間,迅速明確患者轉運的目的地,減少救治過程中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利于及時繞行急診科和CCU,大大縮短了FMC to B的時間,及時高效的醫護服務不但為患者的救治爭得了寶貴的時間而且在救治過程中更加人性化,可提高患者的就醫感受。
[1] 李繼平,李 李.醫護一體化優質服務模式探索[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2):5-7.
[2] 霍 勇.積極推動胸痛中心認證,提高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水平[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27:503-506.
[3] Menees Ds, peterson ED, Wang Y, et al. Door-to-balloon time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CI. N Engl J Med,2013,369(10):901-909.
[4] 蔣 艷,曹 華,彭曉華,等.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405-407.
[5] 孫永建,尤振兵,何 吉,等.醫護一體化護理對食管癌患者術后不良情緒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6):4378-4381.
[6] 錢 敏,鞠 佳,何 芳,等.醫護一體化綜合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4):4133-4136.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39.125.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