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
9月2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關于檢查本市貫徹實施《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情況的報告。
執法檢查是人大法定且經常行使的一項職權,但如何在依法監督、正確監督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多種監督方式方法創造性開展執法檢查工作,確保監督實效,是人大專門委員會常做常新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今年組織實施《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執法檢查的過程中,上海市人大內司委集思廣益,著力在工作機制上進行探索創新。
執法檢查活動理念新
條例到底實施得怎么樣,條例確定的綠色交通、從嚴管理、以人為本等理念是否得到有效貫徹,在馬路上最能體現出來。
為此,執法檢查組堅持“沉下去”調研,盡量減少“會場”、增加“現場”,到路上去發現和推動解決“路上的問題”。記得7月中旬驕陽似火的一天,執法檢查組組織部分代表騎上共享單車,沿著人民廣場到打浦路,一路4公里實地體驗自行車騎行環境。盡管每個人都汗流浹背,但路上遇到的騎行“斷頭路” “機非混行”、人行道推行等多處“痛點”,卻讓大家印象更為深刻,提起意見建議來也更加接地氣。
為了解交通設施規劃建設情況,執法檢查組到幾處繁忙路段評估交通標志標線優化調整效果;為了解重點場所周邊交通管理情況,執法檢查組到幾家醫院門口現場檢查交通組織優化措施;為了解道路停車泊位設置情況,執法檢查組召集居委會干部與市、區交警和交通部門同志一起看現場,研究小區周邊道路夜間停車泊位設置的難點與對策……
“代表微信群”互動熱
現在微信已深深滲透進公眾的日常生活,收發微信是不少人每天睡覺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既然如此,能不能用足微信“短平快”等特點,更好地發揮代表在執法檢查中的作用呢?為此,執法檢查組建立了“代表微信群”。果然,代表對這種“碎片化” “全天候”的履職方式大為歡迎。
30余位人大代表踴躍入群,市公安局、市交通委的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也欣然加入。“群賢畢至”后,代表的所見所聞所議與執法部門的所思所想所為就在同一平臺上得到了“直接碰撞”的機會,代表的建議、訴求和相關部門的回應、改進形成了無縫銜接的“閉環”,取得了“第一時間反映、第一時間溝通、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反饋”的良好效果。代表們都說:“這是個非常熱鬧的微信群、非常有溫度的微信群。”建群幾個月來,著實處理了好幾個棘手的交通難題,比如解決一些路段“白天能停晚上不能停”問題,快速調整一些設置不合理的交通指示牌,優化一些堵點的交通組織,等等。最近,群里一直在熱烈討論共享單車規范管理問題,來自社區、法律界、媒體的代表和一線民警、執法部門領導等,從不同角度進行觀點交流和思路碰撞,對共享單車管理規定的盡快出臺和更加完善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執法檢查報告附件多
在執法檢查報告之外,執法檢查組還為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報告準備了幾百頁的厚實參閱材料,其中有市公安局、市交通委提供的貫徹實施條例情況的報告,有市民巡訪團專項巡訪報告,有12345市民服務熱線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報告,還有16個區的執法檢查或調研報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市16個區積極開展上下聯動,對條例進行全覆蓋檢查,推動解決轄區內道路交通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不少區的監督工作做得很深很實,比如崇明區人大梳理了5個方面共94個具體問題,奉賢區人大聯合街鎮開展區街聯動調研,青浦區人大專門委托區統計局開展專項調查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