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青
市人大常委會今年把《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作為執法檢查的重點,既是聚焦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也是對民生問題的具體關照。
今年的執法檢查有兩大創新,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創建了“專題”微信群,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和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一網打盡”成為“網友”,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聚焦交通問題,在“網來網去”的交流中,問題被及時發現和反饋,處理的措施和結果也超乎尋常的迅速,大大提升了監督的效率;二是體驗式執法檢查,在37攝氏度高溫下,市人大領導和代表及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用騎行來體驗城市慢行交通,在騎行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思路。
執法檢查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新修訂實施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首次以立法形式倡導慢行優先,那么交通設施的配套是否到位?管理者和交通人都準備好了嗎?顯然,答案不是很樂觀。再比如共享單車一夜間從“點綴狀”到“不夠用的泛濫”,顯示了在國家提倡創新的前提下,政府職能部門對于新生事物的審慎監管。但是“放”與“管”的度該如何把握?對于共享單車這類占用公共資源的企業行為,“放”和“管”的空間有多大?顯然目前還沒有很好的答案。
我建議:1.共享單車是城市交通的有力補充,適合超大城市的交通需求,應該把它納入城市交通規劃予以規范,明確市場保有量、運維標準以及市區兩級政府、企業和使用人的責任。2.管理有序是考驗城市管理者智慧的一大課題,如果共享單車泛濫成災之后忽然消蹤滅跡,則不是科學管理的結果,對于成為社會現象的問題,政府職能部門不能以“慢工出細活兒”為由反應滯后,有擔當才能有作為。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法制委員會委員、SMG東方廣播中心廣播新聞中心常務副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