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公開是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要求,也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特征。2014年修改后的預算法明確提出了建立健全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的要求。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也提出將上海建成全國財政透明度最高的地區的目標。為此,市人大常委會將此項工作列為今年的重點監督項目。
9月27日下午,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民政府所作的《關于本市預算公開情況的報告》。與會的常委會組成人員發表了審議意見,有關代表提出了建議,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目的是讓預算公開的“盤子”更為“通體透亮”。
潘志純(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
第一,預算公開是預算法的核心制度和關鍵內容。中央和市委都提出了非常明確的目標要求。市人大常委會黨組也高度重視預算公開工作,并召開了專題會議對本市預算公開的監督工作提出許多具體的要求。第二,本市預算公開工作在不斷結合上海實際,積極推進預算公開的規范化、便利化、機制化等方面總體走到了全國前列,但與中央的要求、與建成全國財政透明度最高的地區還有距離。
建議:一、預算公開的意識需要不斷強化,避免財政部門唱“獨角戲”。二、預算公開的內容還要不斷完善。逐步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細化、充實預算公開項目的內容。三、預算公開的方式方法、體制機制要不斷提高制度化、科學化水平。制定具體的操作規程有序推進預算聯網監督,進一步增強預算信息的可讀性。四、要進一步重視對預算公開相關信息反饋,主動回應社會關切。
杜悅妹(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
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推進預算公開工作列為重點監督項目,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及時開展調研,形成了調研簡報,報送市委。
調研中我們看到上海市的預算公開工作扎實有序,上海在財政部的考核當中穩步前進,名列前茅。但在調研中有關方面也反映了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從落實橫向到邊(將預算信息公開從預算主管部門拓展到所屬各預算單位)的要求來看,市本級專項資金的預決算公開的主體責任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二、從落實縱向到底(推動預算公開向區鎮兩級政府和所屬的預算單位延伸)的要求來看,各區、鄉鎮之間預算公開的水平參差不齊。
建議:一、市政府要研究制定上海市政府預算公開實施的細則,要按照財政部“誰分配誰公開” “資金分配到哪里、公開到哪里”的原則,落實市級專項資金的公開責任。二、市級層面要加大對區鎮兩級政府預算公開的指導,通過預算公開來促進全市財政分配方式的改革。
徐建民(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
第一,公開決算時同步公開本部門的重點績效評價結果,并選擇至少三個重點項目公開其績效評價報告。其中有三個問題值得研究:一是績效評價主體。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是績效評價的主體,但在執行中比較多的是依賴預算部門評價,怎么強化財政部門評價值得研究。二是公開程度。目前,公開預算時同步公開部門績效目標工作推進得較好,但在選擇至少三個重點項目公開其績效評價報告問題上還需要研究和改進。三是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及獎懲和問責,目前多半僅由審計替代完成,需重視并改進此項工作。
第二,涉及重要民生、社會關注較高的重點項目,要通過評價報告方式向社會公開,回應社會關切。
楊佳瑛(市人大副秘書長、代表資格審查〈人事任免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副主任〉、代表工作委員會主任):
一是建議進一步公開預算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績效的情況。一些代表提出希望了解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比如專項資金投入項目的結余結轉情況,以及收回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情況。建議財政部門能逐步將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的評價同步向代表公開。
二是建議做好預算報告的解釋和解讀工作。如,有代表提出希望以下情況能有相關說明:跟去年相比,今年國有資本預算的收入下降原因。
三是建議向代表公開中期財政規劃的編制情況。這兩年財政部門按照先定中期財政規劃,后編年度預算的原則,每年都提前編制了中期的財政規劃,逐步將年度的預算納入了中期的財政規劃框架里,這也是本市預算管理改革的重點。很多代表希望能夠對三年滾動的財政規劃的編制情況有所了解,特別關注已經編制完成的2017年到2019年中期財政規劃的情況,還有正在準備編制的2018年到2020年的中期財政規劃相關情況。
沈志強(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委員):
對預算的公開方式在便民和創新方面,怎樣可以讓市民“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有以下建議:
一是“找得到”。預算公開有了統一的查看平臺,但這個平臺怎么進一步優化,包括欄目的設置、搜索功能的強化以及信息的永久保留等要怎樣才能更便于公眾下載、查詢和監督,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是“看得懂”。預算是非常專業的工作,在預算公開標準化方面要統一,同時在標準化模式上還要進行一些解讀,比如對推送預算報告的解讀,對一些專業名詞的解釋等,讓社會大眾“看得懂”預算信息。
三是“能監督”。怎么樣主動回應社會的關切,把群眾意見反饋到平臺上讓大家找得到,以及拓寬反饋的渠道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升。
李鳴(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委員):
一、推進實時預算監督。針對實時動態數據與靜態結算數據之間的技術差異問題,建議相關部門以專項資金為重點,積極探索建立健全網上相應數據連接和工作銜接的工作機制。
二、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預算調整及公開機制。重大工程項目工期較長,在實際過程中預算往往會作出相應調整。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有利于項目如期推進的預算調整和預算執行工作機制,同時注重在網上實時披露預算調整后的動態信息。
三、建議逐步建立健全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完成后的績效資金評價向相關專項政策績效資金評估拓展的機制,深化預算公開。為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建議相關部門積極探索建立專項政策績效評估工作機制,努力擴大預算公開對促進各方面工作所產生的疊加效應。
徐季平(市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
一、由被動公開向主動公開轉變。目前預算公開仍存在財政部門“唱獨角戲”的現象。建議進一步增強所有政府部門的主體意識。在職責上將預算公開作為基本職能和分內工作的一部分,在制度建設上要明確分工。
二、由“有所保留”向“完整公開”轉變。預算公開要求做到全面完整地公開,一些部門出于工作原因仍存在“打包”后公開等現象。建議從規則制度、軟件開發和管理監督層面著手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兼顧專業性與普及性。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研究,設計具有可讀性的分類和科目、具有普及性的圖標、具有通俗性的內容說明,讓老百姓能夠積極參與,深入了解,建言獻策。
洪 壘(市人大代表):
一、進一步明確預算公開的主體。目前,一些部門對專項資金和接受轉移支付的公開主體仍不是很明確。建議按照“誰分配誰公開”的原則進一步規范預算公開的主體,并提高預算公開主體的責任意識。
二、盡快梳理、修訂與預算公開有關的法規。建議根據“以公開為常態,以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做好預算公開工作。
三、逐步公開重大投資項目資金安排及使用情況。建議依法依規盡可能多地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包括重大項目績效以及政府資金所投項目信息,以提高預算透明度。
四、進一步在預算公開的方式上做到集中和統一。建議將各區及鄉鎮的預算公開信息集中在一個網站上反映,一方面可以統一預算公開的格式,便于考核,另一方面便于公眾及時有效地監督。
五、加大對預算公開的宣傳力度。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拓展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讓公眾廣泛參與。
(孫鑫、盧慧萍、張楠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