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雙麗+肖立
街頭象棋殘局,吸引路人來下注,究竟是挑戰還是陷阱?且聽擺局人怎么說……近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檢察院對李梅、劉波街頭擺象棋殘局進行詐騙一案提起公訴,靜安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李梅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判處劉波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
【案情回放】
2017年3月25日16時許,李梅、劉波等人至本市靜安區共和新路4828弄弄口,由李梅負責擺象棋殘局“坐莊”賭博,劉波在旁望風,其余同伙假裝互不相識,佯裝圍觀群眾誘使路人相信贏了象棋殘局可賺錢。
高某在“圍觀群眾”不斷慫恿下,入圈套了。高某替某“圍觀者”代下一局,輕松贏棋,但因賭注并非高某所出,違反了賭博規則,不能算數。高某在眾人慫恿之下開始了第二局,并將賭注抬高至5000元。鑒于只能現金下注,高某通過微信轉賬給一圍觀群眾5000元,由該人將現金直接給李梅。同樣的殘局,一樣的下法,這次高某卻輸了。心有不甘的他隨即通過支付寶透支了8000元,向上述圍觀群眾又兌了現金下注,對弈到一半,民警到場,圍觀群眾立馬作鳥獸散,李梅、劉波被抓獲歸案。
【以案說法】
李梅、劉波到案后交代,圍觀群眾基本上都是他們的同伙,有望風的、撬邊的、起哄的、換現金的……但惟獨沒有真正下棋贏錢的,“圍觀者”無非為了引誘路人下注。所謂的殘局,若選黑棋,一步不差按正確走法走尚可能會贏,但若選紅棋則鐵定輸,可是表面上看紅棋會贏,所以絕大多數人會選紅棋,結果必輸。此外,下棋最需要心靜,對弈過程中,圍觀同伙會故意起哄,進行人為干擾,對方更難獲勝。騙得的錢財,參與的人都有份。事實上,從擺殘局到現在,很少碰到贏錢的。
檢察官經審查后認為,李梅、劉波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設局誘騙他人參賭并騙取他人錢財,數額較大,構成詐騙罪。
詐騙罪的行為方式如下: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基于該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財產權受到損害。
本案中,首先,李梅擺的象棋殘局系精心設計,被害人幾乎不可能贏,其主觀上非法占有目的非常明顯,客觀上他們的行為具有欺詐性;其次,圍觀群眾佯裝贏錢,以及第一次在圍觀群眾的指點下贏棋的經歷,使得被害人高某產生錯誤認識,以為自己也能贏錢;最后,高某基于該錯誤認識,將大量錢款兌現后下注,最終李梅取得錢款,高某受到損失。從總體上看,李梅、劉波等人的行為完全符合詐騙罪的犯罪構成。同時,李梅、劉波等人存在事前共謀、事中分工合作,事后共享詐騙所得,其構成共同犯罪。
本案中,高某第一次下注5000元,挑戰失敗,李梅等人構成詐騙罪既遂沒有爭議,但對于第二次下注8000元,因賭局尚未見分曉,到底該認定既遂還是未遂呢?承辦人認為,高某已經通過支付寶將8000元賭注轉至李梅同伙的賬戶之下,且該同伙已將現金直接給了李梅,該8000元已經脫離了高某的控制,而實際處于李梅的支配與控制之下,因而應當認定為詐騙既遂。
鑒于李梅、劉波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應當認定其坦白,可以依法從輕處罰;劉波曾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在刑法執行完畢后五年之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應認定累犯,依法從重處罰;鑒于兩人已經退出全部違法所得,可以酌情從輕處罰。綜上,法院最終作出如上判決。(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