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衛波++白清俊++魏芳++朱紅艷
摘 要:生產實習是高校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是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實踐相結合的關鍵環節。為進一步提高西安理工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通過對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環節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結合本專業生產實習各環節的前期準備、過程管理及后期考核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凝練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鮮明的生產實習教學模式。實踐表明可有效地提高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農業水利工程 生產實習 過程管理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c)-0235-04
Abstract: Production exercitation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stage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major, but also a critical process for combining theories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practic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typical problems occurred during Production Exercitation have been summarized, by combining the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early-stage, in-process management and post evaluation, a set production Exercitation teaching model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s formed, which proved to be useful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exercit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Production exercitation; In-process management; Teaching
model
生產實習是高等院校工科專業不可或缺的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方式[1];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學生能力及素質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行業發展狀況的重要途徑[2]。發達國家的高校十分重視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例如要求學生在企業實習3~12個月,幾乎占整個大學學習時間的1/4[3]。相比于發達國家,國內的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距[4]。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環境和體制的變化,許多高校的生產實習教學環節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例如實習經費少、學生實習被動接受和主動性不夠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效果[5-7]。基于此,本文在總結生產實習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基礎上,結合西安理工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環節的一些做法和經驗,提出該專業生產實習的教學改革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1 生產實習教學環節中的典型問題
生產實習教學環節是實現農業水利工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基礎,但實際操作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結合西安理工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環節,歸納總結為以下4方面典型問題。
1.1 實習單位選擇困難
校外實習基地是綜合培養和鍛煉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是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保證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必備條件[8]。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水利工程建設普遍實行承包責任制,使得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支柱。在這種背景下,工程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普遍不愿接待高校的生產實習活動,擔心未經訓練和安全意識不強的學生進入生產現場,可能給其正常生產帶來安全隱患,同時會浪費大量人力和物力用于接待學生實習,給自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經濟損失,故常將承擔高校學生的生產實習活動當成一種負擔。同時,在聯系生產實習單位,落實實習單位方面,往往憑借實習帶隊老師的私人關系,即使有些單位同意接收學生實習,但具體負責接待學生實習的部門和人員往往缺乏積極性,敷衍了事,從而影響了實習的效果。
1.2 指導教師工程實踐經驗欠缺
在實習過程中,學生主要是在帶隊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故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習效果。當前,高校在教師引進和考核過程中,偏重于科研能力方面,而對工程實踐經驗幾乎沒有明確的要求,使得許多教師持有“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尤其是青年教師,大多為剛剛獲得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進入高校工作后把諸多精力都用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和學術論文的撰寫,絕大多數青年教師工程實踐經驗匱乏,對現代化工程建設技術和水利工程施工流程了解不夠全面,很難對學生實習過程進行有效指導,進而影響了實習質量。
1.3 實習經費投入不足
實習經費一直影響著實踐教學過程,特別是實習過程,而對各類實習影響最大的又是生產實習[9]。近些年來,隨著交通、住宿等費用的大幅度增長,但學校用于生產實習的經費卻由于各種原因而無法同步增加,由此導致不少高校普遍存在生產實習經費短缺這一難題。同時,隨著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態度由“歡迎”到“能推則推”再到“謝絕”的轉變,為進一步提高實習單位接納高校實習的積極性,為全程陪同講解的實習單位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發放一定數額的講課費成為調動實習單位積極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實習經費不足,能夠發放至一線工程技術人員手里的講課費少之又少,往往通過打“關系牌、校友牌”等不可持續方法來勉強維持生產實習的正常進行,再加之實習單位人事變動很快,組織學生到專業對口單位實習變得越來越艱難。無奈只能壓縮實習時間,實習時間從20世紀80年代的3~4周縮減到10d左右[10],難于系統地了解和熟悉水利工程建設、施工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直接影響了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endprint
1.4 缺乏科學的實習考核機制
考核是保證實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督促學生在生產實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實習內容[11]。當前,許多高校主要以學生撰寫的實習日志和總結報告為依據,對學生的實習效果進行考核和評定,未將學生在生產實習過程中形成的技能性成果和實習過程中的日常表現納入考核范圍,使得學生不去思考和分析生產實習過程中的專業問題,也不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導致開展的實習歸納和總結也流于形式,既談不上知識的轉化和能力的提高,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鍛煉,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實習效果。
2 生產實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是該實踐性環節的核心目標。針對以上生產實習環節中存在的典型問題,西安理工大學以不斷提高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宗旨,貫穿實習前期準備、實習過程管理及后期考核總結等各個環節,對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實踐,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2.1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與維護,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西安理工大學支持鼓勵教師積極承擔水利類建設和管理單位的課題,幫助企業解決生產實際中的難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與技術支持,形成真正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并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不定期地幫助企業進行員工培訓和繼續工程教育,提高人員素質,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增加學校的辦學經費,真正實現了實習單位與學校的“共贏”。通過日常的合作與交流,我校與陜西省內多家水利類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簽訂了實習協議,這樣一來,企業在對待學生實習的態度上會有明顯的改變,有利于增加學生生產實習的積極性,提高實習效果。
以2012年我校與渭南市澗峪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建立的生產實習基地為例,澗峪水庫是一座以城市供水、灌溉、防洪,兼有發電功能的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大壩為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采用先進筑壩技術進行施工建設,具有典型代表性,是我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實習的經典基地之一。我校與澗峪水庫管理局進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在水庫修建前期準備階段,承擔了水工模型試驗研究,對側槽式溢洪道的設計方案進行了優化,降低了該部分的工程投資;水庫運行階段,承擔了大壩安全監測系統設計任務,為水庫的安全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持;目前,與澗峪水庫聯合探索建設“綠色水源工程”,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時,根據水庫管理局的實際需求,我校不定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培養和繼續工程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澗峪水庫對我校的科技服務能力極為認可。筆者在2012年帶領2009級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學生前往澗峪水庫進行生產實習,管理局給予了全方位的配合,對學生實習工作積極熱情,精心準備,認真講解,學生們受益匪淺;同時,澗峪水庫管理局主動提出希望與我校共建實習基地,架起與學校相互合作的橋梁,使學生、老師、企業三方受益,達到共贏的目的。通過實踐證明,建立和維護穩定、可靠的水利類企業作為實習基地,對提高我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質量和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
2.2 合理配備指導教師,提升工程實踐能力
為了保障生產實習工作的順利進行,西安理工大學制訂了水利類專業的實習制度,要求按照實習隊師生比為1∶15~20的比例,需提前1年做好實習指導教師配備計劃。對于指導教師除了綜合考慮年齡、職稱和實踐經驗等方面外,還需考慮實習指導教師梯隊建設,培養和提升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為專業的生產實習儲備師資力量。
以我校2013級農業水利工程為例,該年級生產實習教學環節安排在第六學期期末,即2016年6~7月份。根據我校實習制度要求,2015年上半年制定指導教師配備計劃,實習隊安排指導教師4人,其中由1位經驗豐富的教授擔任隊長,負責實習單位聯系和實習隊的總體指導及全面管理;中青年的副教授2人,要求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過硬,且須結合我校“青年教師赴大型企業鍛煉”工作安排,至少到專業對口企業單位實習3~6個月,考核合格后方可參與生產實習指導環節,具體負責實習過程中指導與管理工作,以保證實習環節的教學質量和效果;講師1人,一般為新入職1~2年的青年教師,由于從“學校”到“學校”,工程實踐能力欠缺,在實習中主要負責后勤保障工作;同時,通過讓青年教師參與實習過程鍛煉,主要目的是培養其工程實踐能力,發揮我校教學實踐環節“傳、幫、帶”的優良傳統,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為以后生產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培養生力軍。另外,由于提前確定了指導教師和實習隊隊長,各實習隊就可以提前著手聯系實習單位,編制實習指導書、思考題,并有意識地收集實習單位的有關資料,使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更具針對性。
2.3 從專業領域的實際出發,精心優化實習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以及水危機的日益加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已由過去以農業生產服務為中心,擴展到了城市供水、水利施工、管理、設計等諸多領域,故實踐性環節的安排,應從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和以后主要的工作領域進行考慮。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應盡可能涵蓋所有工程類型,以便讓學生通過生產實習,見識、學習不同類型工程中所蘊含的不同的工程知識,并積累較多的初步工程經驗。因此,在制定實習方案時,應將優選實習的工程類型組合作為實習方案制定的一項重要工作。
我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在制定生產實習計劃時,以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就業方向為基礎,借助系所的教學法活動展開討論,并考慮實習經費短缺的實際情況,立足于省內的水利工程,制定了包括寶雞峽灌區(渠系建筑物和渠首樞紐工程)、澗峪水庫(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樞紐工程)、李家河水庫(混凝土雙曲拱壩樞紐工程)、石頭河灌區(土石壩樞紐工程)、引紅濟石調水工程(隧洞施工技術)、金盆水庫(城市供水工程)、東雷二期抽黃工程(梯級泵站)等在內的多種類型工程作為組合實習對象。從實習實施結果來看,實習方案真正收到了在有效利用時間、節約經費的同時,又能切實確保實習質量的良好效果,學生普遍反映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并積累了多種工程類型的工程經驗。endprint
2.4 加強實習動員工作,突出實習紀律要求
實習動員是生產實習過程的第一個環節,通過實習動員強調紀律要求,為后期的實習過程管理奠定基礎。學生對待生產實習的態度,直接影響實習的效果和質量,同時也影響著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的態度。因此,通過強化實習中的紀律要求和過程管理,才能得到實習單位的認同,激發其積極性,避免“走馬觀花”式實習過程,以保障實現的質量和效果。
以我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為例,生產實習開始前的1周,集中學生做實習動員工作。實習動員由學院和系所領導、帶隊教師等共同進行。實習動員的主要內容包括:生產實習的重要性;生產實習計劃和實習內容;實習紀律和安全事項,除了嚴格要求學生遵守企業的安全章程外,重點強調紀律要求,如實習期間禁止飲酒、嚴禁下河游泳、實習現場嚴禁打鬧等;實習學生分組管理,實習學生一般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5~7名學生;實習期間的時間觀念及考核制度,提出嚴格要求,例如無論任何原因,遲到3次以上取消實習資格,不準無故不參加實習等。從實施結果來看,學生在實習期間紀律性方面表現良好,能夠認真遵守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和要求,同時能夠認真聆聽專業技術人員的講解,受到了澗峪水庫、寶雞峽灌區、石頭河水庫等單位管理人員的一致好評,認為我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學生“素質高、求知欲強,專業基礎扎實”。
2.5 校外工程參觀與校內講座相結合,深化實習效果
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校外實習單位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已無可能,故現場實習以參觀為主,但這就有可能導致實習過程流于形式,為使現場參觀實習的效果得以延伸和深化,輔以專家講座、現場專業技術人員和指導老師講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觀,增強實習的互動性和目的性,確保實習的教學質量和實習效果。
以西安理工大學2016年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為例,結合上述7個實習工程,有針對性地按照工程參觀的先后順序,在校內穿插安排了10場專家講座,并結合專家講座,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觀看相關工程的音像資料、參觀相關教學模型及實驗室,以加深學生的專業知識;在現場參觀實習期間,除由現場特邀的專業技術人員講解工程建設基本情況外,還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兼具的優勢,將工程實際和專業理論相結合,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寶雞峽灌區實習過程中,在參觀學習渡槽和倒虹吸輸水建筑物時,專業技術人員和指導教師分別給學生講解了這兩類輸水建筑物的特點,包括設計過程中水力計算、受力分析、地質要求、施工難點,以及在灌區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如何進行方案比較,以選取合理的輸水建筑物等問題。通過這些講解,將工程實際問題與水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工程地質、水利施工和水利經濟等課程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現場實習的效果得以升華,使學生從所實習工程中獲得更全面、更深入的專業知識。從實習實施結果來看,該模式對于提升實習效果作用顯著,受到了學生的普遍好評。
2.6 強化實習過程管理,構建科學合理的實習考核評價體系
如何確保實習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有效、有序展開,并獲得預期的效果,是生產實習指導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點問題。根據筆者連續7年指導農業水利工程生產實習的經驗,認為加強實習教學的過程管理,建立并實施科學合理的實習考核評價體系,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有效措施。以西安理工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為例,主要做法如下所述。
(1)實習過程的考核(占總成績的40%)。在實習過程中,加強考勤和紀律監督,做好學生紀律操行記錄;指導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聽講、提問、討論發言等情況,并不定期對實習日記進行檢查,做好學生學習狀況的跟蹤記錄。由此積累進行學生平時成績考核所需的素材。
(2)實習報告的考核(占總成績的40%)。改革以往主要通過學生的實習日記、周記和總結評定實習成績方法,弱化該部分成績所占比重。同時,要求指導教師在評閱學生的實習總結報告時,要重點考察學生的實習認知水平、實習收獲與體會等有個人特色的內容,由此判定學生的期末成績。
(3)實習答辯的考核(占總成績的20%)。近年來,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不斷總結經驗,逐漸形成了實習答辯制度。答辯委員會由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組成,若條件允許可聘請實習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加。根據實習分組情況劃分答辯組,每答辯組3人,每組匯報時間不少于15min,提問10min左右,每組設1個主匯報人,其余組員參與匯報,并要求所有組員都要回答至少1個問題,答辯成績為該組所有成員該環節考核成績。
從實施結果來看,學生普遍反映該考核方式對學生學習起到了有效的督促作用,從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鍛煉了學生的匯報能力;同時成績考核體現了公平與公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保障了實習的質量和效果,實習單位對生產實習隊的評價也非常高。從2010年至今,筆者所帶的農業水利工程生產實習隊已經獲得4次校級優秀生產實習隊稱號。
3 結語
生產實習對于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本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何種模式,以便有效地提高實習效率,保障實習的質量和效果,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與研究的問題。結合筆者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西安理工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總結。雖然其他高校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可能有所不同,但本文所提出的生產實習教學模式對其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然,本文所提出的生產實習教學模式仍有值得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之處,以期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我國的農業水利工程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后備人才。
參考文獻
[1] 胡青.以實習教學構建創新人才成長平臺——實習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4):149-150.
[2] 唐鴻儒,紀曉華,束長寶,等.測控專業儀器儀表課程群的建設[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6):91-94.
[3] 黃紹平,李靖.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培養高質量工程人才[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18-20.
[4] 田夫,孫濤,謝蓉,等.工科院校生產實習工作的問題及建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2):179-182.
[5] 彭英.工科院校生產實習問題與對策[J].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2):171-173.
[6] 蘇玉萍.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實習與基地建設探討[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1(5):65-67.
[7] 趙經華,洪明,馬英杰,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大學生生產實習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8):75-77.
[8] 趙道利,南海鵬,吳羅長,等.水利水電類專業提高生產實習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8):108-110.
[9] 劉進兵,吳鳳艷,張超.制藥工程專業生產實習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山東化工,2016(1):109-111.
[10] 劉會君,項斌,計偉榮.改革生產實習模式提高生產實習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11):130-132.
[11] 李學佳,繆愛東.紡織工程專業認識實習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5):146-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