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勝利
9月23日金融系統的職工運動會在濟南勝利召開,展現了金融職工的健康體魄和奮勇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為什么要開展行業體育運動,行業體育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行業體育對推動全民健康、增進人民福祉又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一、何為體育精神
體育精神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文化意識形態,是通過體育運動形成并集中反映人類力量、智慧和拼搏進取心理等最積極意識的總和,是體育運動的最高級產物。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的靈魂與核心,它反映著人類的價值追求,是人類優秀品格和崇高理想的生動映現,是人類社會珍貴的精神財富。體育精神作為人類社會獨有的文化現象,在社會發展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其價值和影響甚至遠遠超過了體育運動本身。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中華民族、中國體育人多年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崇尚科學、公平競爭、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并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精神財富。伴隨著近年來全民體育的發展,人們強身健體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體育的地位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體育精神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體育所獨有的本質功能和魅力是其他任何社會現象或事物都無法替代的。
二、行業體育的發展
中國的行業體育協會起始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改善當時積貧積弱的國民體質,適應國家建設、國防建設、改善民生的需要,黨和政府將增強人民體質列為一項重要任務。在此背景下,借鑒前蘇聯的經驗,1952年鐵路部率先成立了中國火車頭體育協會,開創了行業體育協會發展群眾體育的先河。195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設立了體育部,并舉辦了首屆全國工人運動會,全國各地開始按行業系統建立群眾性體育組織。到1957年,煤礦、冶金、公安等20個系統相繼建立了行業體育協會,成立了近4萬個基層體育組織,全國行業體育協會擁有400多萬名會員。行業體育協會作為群眾體育的新載體,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積極開展體育運動,行業體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景象。
上世紀60年代,由于特殊的歷史時期,行業體育活動開始脫離實際,違背體育發展的客觀規律,以致陷入癱瘓狀態,最后行業體育協會解散,群眾體育活動停止。
1976年以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行業體育也乘改革的東風,駛入正常的發展軌道,代表體育事業發展的行業體育協會獲得全面重生。20世紀90年代初,行業體育協會進入到新的發展期,在鼎盛時期總數達27個(目前為19個),行業體育組織機構10萬余個,全國工會系統專職體育干部有2萬余人,各種運動隊55萬余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有5000余萬人。
三、行業體育的未來
綜觀我國行業體育60多年來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發現行業體育呈現出明顯的“M”式波浪式前進軌跡。
中國行業體育協會機構最初的設置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參照原蘇聯的模式設置。當時的行業體育發展具有明顯的行政化特征:行業體育組織健全,職工體育開展就比較正常,容易出現高潮;體育的活動內容適應職工的體育興趣和需求的變化,職工體育開展就比較順利;行業體育的開展具有很強的約束力,有一定的被動因素;行業的競賽活動是職工體育發展的杠桿和推進器。
而隨著社會發展的巨大進步,行業體育逐漸由單純的行政命令式向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向發展,行業體育的管理也由集約型向多元化過渡,行業體育的價值取向進入到了由單純健身轉向健身與娛樂、消遣有機結合的新階段,活動形式也向職工自愿參與、休閑為主、突出個人興趣、多方籌辦、公益性的方向發展,使我國行業體育協會的發展步入健康、可持續發展新階段。
盡管行業體育的發展已呈現出繁榮景象,但是應當看到,行業體育的發展還存在一些不足,意識、設施、科學管理和制度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行業體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應符合普遍化、科學化、社會化、法制化的特點,形成行業體育協會、企事業單位、社區、市場化服務機構等共同參與,國家調控、依托社會、服務職工,充滿生機和發展活力的行業體育管理體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