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顯璇
購買航班延誤險成了一些遭遇延誤旅客尋求安慰的一種方式。不過,隨著雨季到來,航班延誤、取消成為常態,近期不少旅客發現,一些航班延誤險悄然下架或提高了門檻,想通過航班延誤來賺點零花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8月18日,保監會發布《關于購買航班延誤險的消費提示》,稱夏季汛期航班延誤多發,航班延誤險理賠等方面的消費投訴增加,提醒消費者要注意認清保險責任。
【現象】 延誤險下架或捆綁銷售成常態
“以前在微信上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購買航班延誤險,但現在買不了了。”長沙市民陳先生經常坐飛機出差,以往多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延誤險”來購買航班延誤險,但近來他發現,這個公眾號已經暫停了服務。
筆者查詢發現,微信公眾號“延誤險”由永安財產保險有限公司運營。一份20元的航班延誤險,不管是何原因延誤,一旦延誤半小時就可獲賠付,延誤半小時賠付30元,延誤2小時以上賠付210元封頂。這款延誤險采用全自動理賠,系統實時查詢發現飛機起飛情況,自動給用戶發微信紅包作為賠償,因此受到眾多旅客的歡迎。
8月21日,筆者點擊該公眾號的購買鏈接,頁面顯示“系統維護中,稍后開放”。筆者隨后撥打了客服電話,對方回復稱該產品已經下架,公司已不再單獨出售航班延誤險,有需要購買的旅客,只能通過在線旅游網站購買機票時一并購買延誤險。
筆者了解發現,目前多數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上的航班延誤險都悄然“變臉”,要么產品下架,要么與意外險或機票“捆綁”銷售,要么提高了理賠門檻、下調了賠付金額等。
【原因】 賠付率過高是調整主因
“最近多家險企下架航班延誤險或者對產品進行調整,最直接的原因是保險公司所面臨的賠付遠高于收到的保費。”業內人士表示。
目前航班延誤險的售價多在20元-35元之間,按照賠付規則,通常是延誤半小時就能獲賠,延誤兩個小時以上能獲得200元-400元不等的頂格賠償。賠付有多容易獲得呢?不妨來看看機場準點率的數據。
從航班數據服務商飛常準發布的《7月全球機場出港準點率報告》來看,國內眾多大機場的航班準點率堪憂。在28個國內千萬級機場中,出港航班最多的北京首都機場準點率最低,為29.84%,延誤時間超過2小時的航班超過四成。上海浦東機場的航班準點率為35.66%,位列第24位,延誤時間超過2小時的航班超過16%。長沙黃花機場的航班準點率為49.5%,位列第11位,延誤時間超過2小時的航班超過17%。
“航班延誤險定價不高,會有很多人購買,而國內近期航班延誤情況太多,保險公司賠付率過高,虧損嚴重。一般說來,當一個產品虧損很多的話,保險公司會及時對產品進行調整。”在業內專家看來,市場上一些繼續銷售延誤險的保險公司,通常是把延誤險作為一種獲客渠道,所以暫不考慮短期盈利。
此外,第三方平臺渠道費太貴也是一些航班延誤險下架的原因之一。
【支招】 刷信用卡購機票可免費獲得延誤險
部分銀行的信用卡會免費“贈送”延誤險。為了吸引用戶,銀行與航空公司、酒店等推出的聯名卡越來越多,這些卡一般會提供免費延誤險,但大多有一個隱形要求——持卡人在購買機票時,必須使用本行信用卡支付。理賠時,免費贈送的延誤險大多需提交書面材料,包括理賠申請書、機票及登機牌、航空公司出具的延誤證明、身份證、刷卡憑證等,手續較為繁瑣。
【提醒】 保監會:消費者要認清保險責任
8月18日,保監會發布《關于購買航班延誤險的消費提示》,稱進入夏季汛期,航班延誤多發,有關航班延誤險理賠等方面的消費投訴也呈增加態勢,提醒消費者要認清保險責任。
消費者在選擇購買保險產品時,要認真閱讀保險合同,仔細閱讀“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等保險條款內容,弄清楚哪些情況導致的延誤屬于航班延誤險的保險責任。不同保險公司的航班延誤險承保范圍是不同的,譬如有的延誤險僅針對自然災害、機械故障、惡劣天氣等原因引起的航班延誤或取消進行賠付,而對于航班計劃調整、個人原因未辦理登機等情況引起的延誤則不予賠償。同時,不同保險公司的航班延誤險對延誤時間、起賠時間和理賠金額的約定也不同。
此外,保監會還提醒,除了選擇購買航班延誤險獲得風險保障外,消費者還可留意各航空公司航班延誤相關服務、補償標準,獲取航班延誤的合理補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