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社會和工業社會相較于現代社會,其檔案信息服務工作是很落后的。直接原因在于當時的社會實踐的信息化程度還很低。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信息化顯的越來越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加強檔案信息資源建設,促進社會實踐對它的利用。要做到這些,需要對我國目前關于檔案信息服務的情況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和客觀的評價。文章從以上方面入手,闡述了社會信息化是如何使傳統的檔案信息服務模式發生改變的。
關鍵詞:信息化社會檔案;信息服務管理模式;挑戰
當代社會即科技社會,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人們評價某種服務行業是否成功,主要的標準就是它的效率高低、便捷與否、公眾是否滿意。現代社會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傳統檔案信息服務工作要有所改變,以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社會信息化對傳統檔案信息服務工作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社會實踐環境與傳統檔案信息服務理念
傳統的檔案信息服務是非常保守和封閉的,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直接關系,這也使得當時的檔案信息服務具有單向性,群眾可以知道這項服務,卻享受不了或無人需要這項服務。即當時的社會需求允許傳統檔案信息服務的存在。但這種服務理念在現代社會是行不通的,因為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現代社會要求公開公正,人民群眾思想進步,對檔案信息服務的社會需求有所改變,只有建立開放自由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才能滿足信息化社會的社會需求。
另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使當代社會具有了多元與個性化的標志。隨著社會實踐領域的逐步擴展,群眾擁有了更加寬泛的工作領域,更加多樣化的工作形式,對檔案信息服務的需求主體不再局限于有關部門,如政府。社會各類工作者、經營者都可以借此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了解更多的信息。人人可以進入檔案館,通過先進的現代設備,如計算機等了解到詳細的第一手信息資源,人人可以享受快捷舒適的檔案信息服務,成為檔案信息資源的享受者和利用者。信息化社會使檔案工作融入群眾,逐步成為公共服務事業,滿足了當代的社會需求,使傳統的檔案信息服務理念更加進步,不斷隨社會發展發生改變。
此外,檔案信息服務工作需要一定的創新能力與開放意識。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與產業迅速崛起,一些信息價值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對檔案信息服務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檔案信息服務部門要不斷提高其創新意識,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單方向的服務,要具備更好的開放意識。社會實踐環境的變化,也可以說社會需求的變化,使檔案信息服務必須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這也是一個適應的過程。
2 信息文明與檔案信息服務制度
信息是用來共享的,它可以自由傳播,這與傳統的信息服務理念存在很大沖突。傳統的檔案管理具有封閉性,屬于被動服務,其各項制度也不完善,缺乏考察、反饋等流程,當然也就無法顯示檔案信息的利用效果,其信息是不流通的,是不與外界交流的。另外,傳統的檔案信息服務不注重利用者的參與,使得檔案的利用價值降低,也給要求利用的人帶來不便。在編研中,傳統檔案信息服務的借閱環節存在很大的問題,他不是由借閱者決定要編研的內容,而是檔案管理部門做出判定。這就使傳統檔案信息服務工作空有服務業的外表,不存在實質上的服務。
信息文明要求可以公平、自由的獲取信息,即做到信息傳播民主化。從技術方面看,這可以促進現代社會民主化進程,個體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各種信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可以更加豐富,從而保障了民眾的知情權,是社會群眾了解更多政治內容,了解國家發展動向。這樣,享受檔案信息服務的用戶會越來越多,社會需求越來越大,信息化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受傳統社會封建保守思想的影響,為了維護統治者的利益,信息服務采用封閉保守的方法。之后,到了工業社會,為了順應工業化的發現,不得不對傳統的檔案信息服務模式進行調整。但是,傳統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想做出改變卻仍會受到限制,變化之后的制度,并不能提供大量檔案信息滿足利用者。如,檔案部門想過利用網站完善服務制度,但結果只起到了宣傳作用,沒有達到信息傳播的效果。總而言之,群眾很難在網上看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檔案信息,他們看到的只是關于檔案的簡單介紹。傳統的檔案信息服務工作造成了人們更多的看到的是關于政治、人事處分方面的內容,難免會讓利用者產生負面情緒,從而放棄這種方式獲得信息。這就會人為的使檔案信息的流通受到阻礙,造成資源的浪費。
所以,在信息化社會的時代,社會群眾對信息的社會需求增大,對自由平等的獲取信息也有很大的期望。這就要求檔案信息有越來越豐富的內容,傳統的檔案信息服務理念和做法將被淘汰。
3 社會服務信息化與檔案信息服務方式
從狹義的角度講,社會服務信息化是指社會服務手段和方式的信息化,主要是強調一種方式。從廣義的角度來講,它包括社會服務主體的、客體的、內容的信息化。其中,涉及范圍較大的是社會服務主體的信息化。它涵蓋了網絡、組織的信息化,并要求工作人員有一定的知識結構。而社會服務客體的信息化本質上是社會生活主體的信息化和知識化。社會服務方式的信息化則是社會服務手段和運作過程的信息化。當代社會,社會服務方式的信息化可以說是社會服務信息化的核心內容。
所以,在信息技術還不夠完善的時期,檔案管理者是可以向社會群體提供實體性的檔案資料的,如檔案原件。而在當代社會,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進步,檔案信息的存在方式也有很大的變化,傳統檔案的信息服務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如果仍不改變傳統的信息服務模式與理念,檔案信息服務工作將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能有效的服務利用者,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實施符合社會信息服務化要求的,即高效的、高質量的檔案信息服務方式顯得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信息化社會對傳統檔案信息服務模式的影響[J].陳瑩.才智.2015(12)
[2]基于MVC的企業勞防用品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倪葉杰,凌衛青,王堅.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5(01)
[3]李大叔的房本[J].曾丹芳.檔案時空.2014(10)
[4]土家族檔案文化的開發利用[J].王博.中國地名.2014(08)
作者簡介
池年霞(1983-),女,漢,江蘇,大學本科,中共鎮江市丹徒區委黨校,研究方向:檔案信息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