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改革與創新,鐵礦行業發展得到了質的飛躍。磁法勘探作為鐵礦勘查過程的重中之重,是一個必不可缺的關鍵勘探方法,它能通過充分利用地層下不同礦石間的磁性差異,導致發生的磁性變化去勘查地下的各種有用礦產,同時它也能有效查明地下的具體地質構造。本文將進一步對磁法勘探在鐵礦勘查中的應用展開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磁法勘探;鐵礦勘查;具體應用
引言:磁法勘探作為一種先進的礦產勘查物理技術,在鐵礦勘查得到了普遍的應用,通過專業人員在勘查區域有效搭建起測網設備,接著在磁力儀的輔助下對出現磁性異常現象的位置展開科學分析和探討,最后對分析數據出現異常值的進行改正和記錄。
1.磁法勘探及其特點
磁法勘探作為一種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觀測和分析由巖石、礦石(或其他探測對象)磁性差異所引起的磁異常,從而有效研究出地下地質構造和礦產資源(或其他探測對象)的分布規律。磁法探勘的特點主要包括了以下幾種:1)有效性。鐵礦石具備了較強的磁性,通過運用磁法勘探發能夠高效準確的分辨出不同區域位置的磁性差異,從而工作人員就能夠圈定出鐵磁性物質的投影位置范圍;2)實用性。磁法勘探的實踐應用過程不用考慮外界因素的影響,工作人員開展起來較為的方便順利,能夠大大提高鐵礦勘查的工作效率;3)經濟性。鐵礦企業通過運用磁法勘探方法,能夠正確判斷出鐵礦的具體范圍,明確鐵礦體的空間賦存狀態,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4)便利性。在科學技術的輔助下,在磁法勘探過程中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方便了工作人員的操作,例如磁通門式磁力儀、光泵等,在與計算機成功連接后,就能方便各項數據的輸出與管理。
2.磁法勘探在鐵礦勘查中的作用
在對某工作區進行鐵礦勘查中,工作人員合理開展面積性的測量,將其劃分為比例為1:5000的勘探區域,工作人員要從勘探區域的實際地質情況出發,對磁法勘探到的數據進行定性以及定量解釋,同時嚴格按照實際測量成果圈定出工作靶區。
如下圖1所示,為某工作區的1:5000面積性磁法勘探工作ΔT平面等值圖,根據圖中情況可知勘探區內的ΔT異常為2條近似平行的條帶異常,方向趨勢表現為從西往東。條帶異常的長度大致為1000m極大值為2200nT。按照數據的分析結果得出,此2條條帶異常為平行走向的鐵礦體,埋深長度不大。
3.磁法勘探在鐵礦勘查中的具體案例應用
如下圖2所示為某地區的鐵礦勘查地面磁測異常及地質結果圖,按照1:5000的地面磁測資料顯示,該礦區的磁異常主要由M1-3、M1-4以及M1-5組成。
異常的走向為偏東西,形狀好似紡錘。工作人員將異常以350r算起,長度為920m,寬度范圍為150-450m,磁異常的強度在350r至1250r之間,磁異常曲線較為圓滑,兩側呈現出對稱的狀態。MI-3磁異常系有產狀平緩向東北傾斜的鐵礦體造成,出現負異常的主要原因是F6斷層對礦體的錯動破壞引起。
3.2M1-4磁異常。該磁異常主要分布在礦區的91-105線之間,磁異常的走向呈現出橢圓形,工作人員將異常以450r算起,長度為380m,寬帶范圍為160m-180m,磁異常的強度在450r至800r之間,整條磁異常的兩側較為對稱,分布規律有序。該礦區的M1-4磁正異常體系由向西北傾斜產狀較陡的鐵礦體造成。
3.3M1-5磁異常。該磁異常主要分布在礦區的東北邊緣位置,異常處于M1-4異常的北東延長帶上,異常整個形態較為規整,曲線圓環。工作人員將異常強度以400r算起,磁異常的強度在400r至1200r之間,在該區域設置了4個鉆探工程控制,其中2個鉆探工程見礦,2個鉆探工程無礦,根據判斷分析得出無礦的緣由為偉晶巖、構造破壞。
3.4相關總結。根據三條磁異常的結果分析得出,磁測正異常分布區域都存在著一定的鐵礦體。其中M1-3磁異常處存在的鐵礦體呈現為東西走向、向北傾斜、傾角近于地磁場傾角的板狀體;M1-4磁異常存在的鐵礦體呈現為北東走向,北西傾斜的板狀體;M1-5磁異常系由向北西傾斜產狀較陡的鐵礦體引起,負異常區域內不存在鐵礦體。
結束語:綜上所述,要想促進鐵礦行業穩定持續的發展,最大程度上滿足社會對于鐵礦資源的需求。煤礦企業必須加強對磁法勘探的研究與應用,不斷發展和完善磁法勘探技術,通過合理運用該項物理勘探技術,不斷提高鐵礦勘探的質量和效率,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質量鐵礦資源,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國民經濟和諧健康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