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田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構建高效課堂,在課堂上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要做好課堂中的問題設計。特別是要進行情景創設并設置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一、設問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的課堂設計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必須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選取他們的興趣熱點進行情景創設提問,使設計的問題形式新穎,富有情趣,為學生喜聞樂答。如:在學習必修II第三課“古代手工業的進步”一課時,可以用成語“一言九鼎”“爐火純青”是什么意思?導入新課,以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把學生的視點切入到我國古代青銅器制造上來。或者設計為“當今商界的人們交往時,往往主動出示名片,上面標注著各種頭銜,什么公司的董事長,神馬集團的CEO等等,以顯示他們的職業身份等,也介紹他們的產品和經營范圍,現在請你為我國古代手工業設計一張名片,你將如何設計?”這樣設問,既激發了學生要設計名片的興趣,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正題上來------中國古代手工業的名片。又如,在學習必修III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課后,可設問“一位同學,經常遲到,違反紀律,如果班主任分別秉承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思想,將會分別作出怎樣的處理?你最喜歡哪一家的處理方法?”通過這種使學生感興趣的設問,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歷史課堂的提問幾乎千篇一律:“XX事件的歷史背景是什么?”“XX歷史事件爆發的原因是什么?”“這件歷史大事的影響、意義是什么?”等這些老套的模式化的問題是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的。
二、問題情景要生活化
探究性學習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程注重“課堂生活化、生活課堂化”,“設置探究性問題所依賴的問題情景必須反映時代潮流和社會發展趨勢,以現實生活中的時政熱點、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地方特色素材為依托,注重學生的經驗與感受,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動力和興趣,扎實地開展探究活動” 。如:在學習第一次工業革命一節時,關于工業革命的條件,可聯系當前國家大力扶植大學生創業,設問“如果你去創業當老板,需要哪些條件?”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從而得出創業需要資金,市場,技術,勞動力等條件,這也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條件。又如,當今各個城市交通擁堵嚴重,交通信號燈可適當緩解交通無序的擁堵,可設問“古代有沒有交通擁堵的問題,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誕生的條件有哪些?今天城市先進的交通信號燈的改進要依托哪些科學技術?”這種問題既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又與歷史知識“三次科技革命”相聯系。學生解決這個問題也是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三、問題設計要能培養學生的理性和思辨能力
當今歷史高考特別注重提供新材料,考查學生的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依托材料,讓學生準確理解材料的基礎上設置一些有理性和思辨力的問題,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如:在學習唐朝三省制時可提供材料指出:“凡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未經政事堂議決副署,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被認為違制的,不能為下屬機關所承認?!备鶕@則材料,可設問為:“這里所謂‘違制的論斷,主要指皇帝背離了什么?” 這一設問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如果改為“皇帝與三省的關系是什么?”就只是考查學生的識記力了。學生的思辨力就弱化了。學習完“古代手工業的進步”這節后,可以設問“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后逐漸走向衰落,原因有哪些?”假如董永家住廈門,鴉片戰爭后,就織女是否還織布的問題,他們夫妻可能作出什么決定?為什么?說明中國經濟發生了什么變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的理性思考和思辨能力。
四、問題設計要有開放性和探究性
在教學中設計些帶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鼓勵其創新思維,課上常會出現令人驚喜的情況。如學習完兩次國共合作后,可設問“兩次國共合作給了我們什么啟示?當今兩岸能否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談談你的展望?”學生經過討論,學生都能認識到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國共兩黨應該實現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民族復興大業。又如學習完“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后可設問“阻礙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認識? ”這種開放性的問題,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動力。這種開放性和探究式學習,就其思維過程來看,是從已知領域出發,向未知方向探索,是一種發散式的思維方式。所以設置問題要掙脫教材的束縛,拓寬學生思維的視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質疑、探究,允許并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之,課堂設計的問題有多種,可以用在課頭,即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用在課中,以突破重點難點;也可用在課尾,以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但問題必須相互結合,穿插使用,有層次性、有梯度,使全體學生都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此外,教師要善于選擇和把握提問的時機,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發揮問題設計的作用?!敖處熢O計問題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想學、樂學、愿學、會學,并能質疑,以求解疑,主動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索。” 從而實現高效課堂,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最終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