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教學是一門藝術,英語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所謂的教學藝術就是教師有意識地通過聲音、圖片、形象、表演和活動等一系列能使學生感受到美和體會到滿足的教學手段去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去誘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藝術是一門較復雜、難于把握的綜合藝術。與其他形式的藝術相比,它注重于對藝術創造性這一本質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英語教師除了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懂得藝術,必須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這樣他才能創設藝術的教學環境、使用藝術的教學手段和采取藝術的教學態度。
一、導入的藝術
好的導入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調動學生的情緒,為課堂的發展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課堂導入可以是一段笑話,一個游戲或相關資料片、圖片等??傊?,你的導入要注重審美性、形象性、娛樂性等,讓學生在獲得藝術的愉悅體驗的同時,自然合理地引出你要講的課題。記得有一次,我講到導游、飯店服務人員的講話藝術時,我引用這樣的一個笑話,有一個婦女抱著小孩上了公共汽車,汽車司機對她說:“這是我見過最丑的小孩子了?!边@個婦女聽了以后很生氣,氣沖沖地走到車的后座坐了下來,坐在旁邊的一位男士關心的問發生了什么事。“那個司機說了侮辱我的話”,她憤怒的說道。男士深表同情的說:“呃,這就是他的不對了,作為一名駕駛員,作為一名公眾服務人員,他怎么能對乘客說無禮的話呢。我想你應該過去狠狠的教訓他一下,這樣吧,讓我來幫你抱著這只小猴子。”講完故事,同學們哄堂大笑,笑過以后我不失時機地引出今天的課題,作為一名司機,作為一個公眾服務人物要注意講話的藝術,有些實話是不能講的,故事中的司機說的也許是實話,可他的話卻深深地傷了乘客的心。這樣的導入自然而引人入勝。
二、課堂設計的藝術性
教學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藝術參與性和愉悅性,教師即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也是學生參與行為的欣賞者,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中,既獲得了參與的樂趣,藝術審美的愉悅體驗同時也掌握了教學內容。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為你的整個課堂教學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但要想讓你的英語課堂更富有藝術感染力,必須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你的學生的需求,英語基礎,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來設計課堂,讓學生在感受到美,體會到滿足的同時,達到教學目的。
我記得我進行過這樣一個對話教學,對話說得是一個銀行職員,跟他的朋友聊天,淡到他們銀行前幾天被搶劫,事后仍然心有余悸。如果我讓兩位同學來表演這個對話,肯定沒有什么吸引力。于是,我對重新設計該對話,讓一個同學表演搶劫犯,另一個表演銀行職員,還有一個表演案發后去采訪銀行職員的記者,我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設身處地想想在那樣的情景下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說些什么,由于各自的生活經歷、性格、英語基礎不同,每個學生表演出來的內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同學把搶劫犯兇神惡煞,銀行職員戰戰兢兢,都表演得栩栩如生。對銀行職員勇斗歹徒,負傷住院,然后記者到醫院去采訪的情節也有同學想得出來,學生在表演中極盡搞笑之能事,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我也作為對話里的一個角色參與,引導學生把教學的重點難點應用到表演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注意力更加集中??傊ㄟ^對課文的精心設計,對話更富有表演性,更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刺激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心情舒暢,興趣盎然。
英語教學要注重藝術性,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心情舒暢,興趣盎然。這對其它一些學科也許難以做到,因而可以有個別情況不這樣,但對語言學科來說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就要求每個英語教師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外,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如何讓你的課堂更富有藝術感染力,讓教學藝術服務于你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藝術修養的高低。當然,這并不意味藝術修養高的教師其教學水平就一定比別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個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條件下,藝術修養高的教師顯然比藝術修養低的教師更有利于教學藝術的實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語教學的藝術感染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另外,如果有條件我們也可以通過唱英文歌、看英文電影英文版動畫片等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全方位的接觸英語,讓英語以一種美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最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都應處于一種愉快的狀態。如果師生有一方沒能進入狀態,如興致勃勃的教師因教學不得法而無法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或對英語具有濃厚興趣而情緒高昂的學生面對的是一位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師,教學過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悅性特征,同時也不能刺激同學積極參與。因此,師生情感的共鳴即是創造教學過程愉悅性的前提條件,也是教學過程具有愉悅性的標志之一。也只有在這樣的師生情感融合的課堂氣氛里,學生才能真正的擁有和保持教學藝術所給予們的愉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