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汐 何洪劍
摘 要:土建施工的核心技術是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整個交通工程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有必要對其技術要點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具體的施工工藝,并探尋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進而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
關鍵詞:交通工程;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術
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土建工程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然而,土建工程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多種專業交叉工作,同時它主要又是是以混凝土施工為主。所以為了確保交通工程土建施工質量得到提升,就必須不斷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而混凝土自身的質量又是確保整個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的關鍵,所以必須強化對其質量的控制,并切實掌握其技術要點,才能更好地確保整個交通工程質量。
1 影響混凝土強度的主要因素
由于混凝土質量決定了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的高低,而強度又是決定混凝土質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須加強對混凝土強度的控制。就多次工程實踐來看,影響混凝土強度的因素主要是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和水灰比的控制。因而為了加強對混凝土質量的控制,就必須切實加強水泥等原材料質量的控制,對其水灰比進行科學的設計。一般而言,由于水泥強度、標號和水灰比的設計不當,往往會對混凝土的強度帶來影響。而粗細骨料也是組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所以粗細骨料的粒徑也會對其強度帶來影響。由此可見,影響混凝土強度的因素主要有材料、水灰比設計和混凝土的拌合工藝等,均會給整個混凝土的強度帶來影響,因而必須在實際施工中切實加強對這些影響因素的控制,才能更好地確保混凝土的強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2 交通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探討
1、混凝土配料與攪拌
對于混凝土配料的選擇,可以根據不同外加劑和摻合劑的作用機理的不同,針對不同的水泥品種和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進行對比試驗,從而得出不同情況下混凝土的和易性、強度、抗蝕性、耐酸性、凍融性和干縮性等作出相應的技術分析,從而選擇最適合的設計強度,滿足工程的最佳配合比,從而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根據工程要求、結構形式和施工條件來確定混凝土各組分的比例關系。由于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體現混凝土質量的強度值總是離散的,這是由于原材料和施工條件的影響,如水泥、集料及外加劑等原材料質量及其計量的波動。基于混凝土的離散性.所以配合比設計擬按正態分布理論、混凝上強度保證率不低于95%進行設計。
3、混凝土攪拌
為了確保所攪拌的混凝土質量與工程施工要求相符,不僅要針對性的進行攪拌機的選擇,同時還應對投料的順序和一次性的投料量和攪拌的時間等進行科學合理的確定。尤其是一次性的投料量,應緊密結合攪拌機進料的容量對其投料量進行嚴格的控制。而在施工配料過程中,則應結合攪拌機的實際和配比要求,對攪拌的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從而針對性的對投料的順序進行確定,從而確保所拌合的混凝土質量達標。混凝土拌合之后,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和施工進度,就應及時的對混凝土進行運輸,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為了預防其具有較強的均質性,尤其是嚴防出現泌水和離析的問題。同時還應將混凝土攪拌到使用的時間間隔降到最低,并將其轉運的次數減少,并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就應進行澆筑,且澆筑量達標,而且在運輸時能確保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連續性。
4、模板安裝
首先對基層的寬度、路拱與標高、表面平整度和壓實度,均應檢查是否符合要求。在混凝土攤鋪前,基層表面應灑水濕潤,以免混凝土底部的水被干燥的基層吸去,變得疏松以致產生細裂縫。基層符合要求后,可安裝兩側模板。模板采用鋼模,鋼模板按預先標定位置安放在基層上,兩端用鐵釬打入基層,以固定位置。模板底與基層間局部出現的細縫可以用水泥砂漿填塞,防止漏漿。模板頂面用水準儀檢查標高,不符合時予以調整。模板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都很重要,稍有歪斜和不平都會反映到面層,使邊線不齊、厚度不準和出現波浪不平現象。因此,施工時必須經常校驗,嚴格控制。模板內部應涂脫模劑以便拆模。
5、攤鋪和振搗
混凝土混合料運送到攤鋪地點后,如不離析可直接攤鋪均勻,如離析經重新拌均勻后進行攤鋪。模板邊部用鐵鍬反扣,需鋪高度可高出實際lO%。震實后與面層標高相符。混合料攤鋪均勻后應用平板振搗器,插入振搗器和振搗梁配合作業。厚度不大于22mm的混凝土板靠邊角先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器同一位置停振的持續時間以混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并泛水泥漿為止。不宜過震,一般為10~15s。當混凝土厚度較大時,應先插入振搗器振搗,然后平板振搗器振搗。平板振搗器振搗完,繼續用振搗梁振搗,將振搗梁兩端擱在側模上,沿攤鋪方向振搗拖平,不平處可隨時找補,使表面平整并反漿。在此過程中不得碰撞模板和傳力桿,并隨時清除模板頂上的砂漿,確保其密實程度滿足工程要求。
3 強化混凝土強度和質量控制的相關措施
1、加強水泥質量的控制。由于水泥是整個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所以在選擇水泥時,為了降低路面出現裂縫的情況,就應切實加強對水泥的強度和質量的控制,并在土建施工中結合結構與部位的不同,針對性的對水泥的品種進行確定,一般應選取水泥水化熱較低的水泥,所以必須緊密結合設計要求,針對性的進行水泥品種的選擇,才能從根本上確保交通工程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由于混凝土拌合過程中對骨料的需求量較大,所以必須對骨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尤其是粗細骨料的粒徑。一般而言,粗骨料的粒徑最大不超過3.2cm,且所選的骨料質量必須符合混凝土各標號在砂石質量標準方面的需要。
2、混凝土養護技術中通常采用的養護方法有:標準養護、熱養護、自然養護,根據具體施工情況采用相應的養護方法。在養護期內必須保持混凝土的飽水狀態,只有在飽水狀態下,水泥水化速度才是最大的。要使混凝土達到所要求的強度并不需要所有水泥都水化,因為在工程上很少能達到這樣的強度。混凝土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水泥石中的膠空比。混凝土在澆筑后水分的蒸發,取決于周圍空氣的溫度和相對濕度,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空氣濕度變化的風度。混凝土和周圍空氣的溫差,也會影響失水。
3、水泥水化熱反應過程中的進度主要受到泥水化熱的放熱速度和放熱最高峰放出的熱量的影響,放熱過大,水化反應過程太快,將使溫度變化很大。如果受熱不均,忽冷忽熱,材質容易產生裂縫,降低工程結構性能,影響工程質量,使工程的耐用性無法達標。必須對這一問題加以重視,優化混凝土配合比例,經過反復試驗,在不斷的實驗中取得進步,研究出最佳配額和比例,保證安全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質量,同時采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出配合比例,不能按照盲目的經驗隨意配置,以免造成施工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同時在具體情況下,配合比可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施工方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混凝土的攪拌,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保證相應材質的最優化配合,以提高其使用性能。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交通工程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對其施工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混凝土施工技術作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構成部分,直接影響了工程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必須充分掌握相關技術流程,加強拌合、運輸、澆筑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措施,確保整個交通工程的土建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孫衛華.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2(01)
[2]郭華華.土建施工建設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J].中外建筑,2015(07) .
[3]劉燕軍.控制現場混凝土結構澆注質量問題淺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0(01).
[4]李康全,鐘夢武.邵永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全面質量管理[J].湖南交通科技,2010(0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