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
摘要: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以外,老師必須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探索,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強化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讓學生在以后的成長和發展的階段中,有更強的潛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積極地探索,如何才能夠真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培養方法;思考建議
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地嘗試運用科學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更好地挖掘出學生的潛力,這才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
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
在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中有很多的道理,這些道理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其實語文就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將日常生活和教學的情況進行整合,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學生和知識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地思考如何才能夠真正的幫助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識,因此老師應該將實際教學和日常生活整合在一起。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經驗的積累,探索如何真正地發揮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價值。
二、培養學生質疑發問的習慣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質疑發問能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果學生沒有弄懂所講的內容,不懂裝懂,沒有質疑和發問,得過且過,就會增加疑惑,對以后的學習不利。對于教師來說,如果學生平時不敢問,就應該多鼓勵他去提問,只有不斷提問,發現問題,才能激發自己的思維,學到更多的知識。為了培養學生發問的習慣,教師應該多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回答中,歸納總結。如果學生有疑問,還要培養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工具書作為不會說話的教師,能幫助學生解決很多學習中的難題,從而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生詞生字,教師不要立馬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尋找解決的方法。這種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三、培養學生提前預習和定期復習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币簿褪钦f,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個充分的準備。學習也是如此,在講新課前,如果能提前預習知識點,對授課的內容能加深印象,自己聽課也會認真。同時對自己預習存在的問題會特別注意,有利于新知識點的接受。預習可以是課前、每周、每個學期的。學生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看不明白的做個標記,就能起到重要的效果。同時,定期整理和復習對于學習來說也是有必要的。定期復習可以溫故知新,因為舊知識中蘊涵著新的內容。還可以防止遺忘。將很多表面不相關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做到觸類旁通。學生可以每天整理,也可以每周整理,及時將所學知識進行梳理。這在以后總體復習中也會更加輕松。
四、養成生活中處處動筆的好習慣
語文學習離不開寫作的練習。無論課內還是課外,學生都應該有勤于動筆的意識,平時自己讀課外書時要有將感想記下來的愿望,并且要畫出好詞好句。學生外出機會多,要主動去記下所想、所看的東西,如日記、隨筆等,關鍵在于堅持。現在學生是非常討厭那種一有活動就進行寫體會、寫感受的安排的。多動筆,也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寫字訓練。讓生性好動的孩子喜歡寫字,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養成一個好的寫字習慣是非常不容易的,學生的習慣形成是一個不斷積累,螺旋上升的過程。因此,良好的寫字習慣不能光靠幾節寫字課,必須對學生嚴格要求。要求學生寫字課內與課外一個樣,校內和校外一個樣。經常向家長宣傳學生良好寫字習慣培養的重要性,要求家長積極配合,與老師通力協作,齊抓共管,對學生每一次的家庭作業都能認字檢查。教師也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最近的寫字情況,讓學生感到壓力,逐步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境界。
五、培養學生建立錯題集的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谝郧?,老師會要求學生抄課文,抄詞語,抄做過的試卷等,這種方式早已過期,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如果還用這么老一套的辦法不但沒有效果,而且會引起同學們的反感,我從不布置這樣的作業,所有的生字詞語課文,我只是默讀一遍,要求學生把錯的詞語寫幾遍,我還建議學生建立了錯題集,對于生字以及試卷,練習冊,各種練習批改時出現的錯誤,建議學生重新做一遍,把做錯的題匯集到一起,讓孩子了解發生錯誤的原因和類型,避免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也為以后的復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于長期堅持,每次試題一講完,學生們都會主動地把錯題集拿出來,把做錯的題目匯聚在一起。
六、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對學生來說認真書寫是最基本的,可是現在能寫出一手好字的學生越來越少。平時作業全班找不到幾個沒有錯字的同學!于是我讓不認真寫的作業重新用一張紙抄寫一遍,直到他做到認真為止。然后讓孩子自己比較一下,哪種更省時,這樣幾次以后,孩子便對得到良好有了畏忌之心,感受到認真書寫不但節約時間,還受到教師的表揚,漸漸地就養成了認真的習慣。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涍^長時間的鍛煉,學生的書寫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寫出的字工整又有筆鋒,受到了很多老師和家長的好評!
習慣是一種在長時間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見效的,必須在長期的教學中反復訓練,加以深化,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小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我們相信,每一個教師只要有愛心和恒心,都可以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完全有希望培養出孩子的良好習慣 。
參考文獻:
[1]周雪麗.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養成談[J].課外語文,2016(23)
[2]韓慶華.關于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狀況的調查與對策[J]. 中華少年,2016(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