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泰
【摘 要】區域教育培訓的可持續發展,要以人力資源的的管理與教育為主,但各區域的這一教育存在很多問題,會受到體制的限制,自身工作內容與職能受到影響,不敢超出體制控制的范圍,這種方式已將嚴重影響教育工組的創新。因此,各區域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合教育資源。
【關鍵詞】區域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對策
引言:
區域職業教育會使用各類信息與數據,并在實際工作中應用,但這三者并未緊密聯系在一起,而是相對孤立,這是其存在的問題之一,對此,教育人員必須妥善處理這些問題,給出對策,優化人力資源的教育與管理,實現區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區域教育職業培訓的現狀
(一)缺少教育規劃,信息、數據、應用三者分離
從當下的教育機制分析,職業學院是全日制機制,按照全日制機制的要求配備設備與教育人員,有明確的考核機制與薪酬制度,但其職業訓練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沒有發揮出其具有的優勢。
從當下資源分配情況分析,其采用的是計劃分配,大量資源被應用于國家的重點院校或是培訓機構,而中小學與社會機構雖然會得到資源,但總體較少,無法滿足其需求,自我調節模式有待完善,并未靈活運用。
從技術的角度分析,各類院校紛紛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方式,增加校內軟件硬件設施的建設,信息并不孤立,但隨著信息教育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和數據,每個信息與數據之間都有一定的關聯,聯系越加緊密,而原有的結構會把數據分割成數個部分,使運行效率不突出的問題更加明顯[1]。
(二)教育提供的人才資源較少,服務經濟的能力較低
人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因素之一,也是社會發展的戰力儲備,會帶來很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對社會發展有很深的影響。有的區域雖然有大量的人才儲備,但社會的發展讓人才有了新的定義,人才資源問題更加明顯,長時間出現“不夠用”的情況。“不夠用”是指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失衡,特別是高端產業、技術產業等,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但由于人才培養制度有待完善,以及其他因素,導致人才供應一直達不到社會的要求。
除了“不夠用”外,也會出“不適用”的情況,因為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匹配,有的產業人才數量較多,但有的崗位卻沒有足夠的人才,特別是海洋高科技、石化、汽車等行業,與人才供應脫節。同時,職業教育學院專業的設置落后于時代,教育渠道不通暢。
(三)教育資源分散,缺少優質的教育資源
現在,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存在教育資源分散的情況,教育資源沒有建立相互之間的聯系,急需整合,同時,又缺少優質的教育資源。即院內教授同一個科目的教師沒有及時溝通,之間的教學經驗相對獨立,課件并未及時傳閱,資源并未有效整合[2]。
(四)職業培訓教育發展不均衡
首先,城鄉的教育發展存在很大的差距,不管是政策支持還是其他方面,得到的資源很少,其次,行業與企業的發展不平衡,有的企業職業培訓水平較高,但一些企業并未樹立職業培訓意識,最后,教育與職業教育失衡,其雖會使用教育教育的觀念,但職業教育的形式并不完善,職業培訓水平較低。
二、實現區域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區域職業教育是劃分出一個區域,根據這一區域的實際發展情況,同時會考慮自然環境與文化,作出該區域的教育規劃。其目的是確定教育的目標,找到明確的定位,為區域發展創建一個新環境,推動地區發展。區域教育目標的制定主要以人力資源建設為主[3]。
(一)組織發展
區域職業教育必須打破原有的管理制度,擺脫舊制度的限制,聯合各個部門,確定每個部門的的建設目標,并成立委員會,為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委員會的組成成員包括教育局、文化局和人才辦等,由教育局監督。同時,其也會建立領導小組,制定人才培養計劃,與行業建立聯動機制,其包括以下幾點:做出計劃統籌,由相關部門帶頭,樹立長遠的工作目標,根據有關政策,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增加社會人力資源的儲備,為行業提供人才;下方經費,增加經費的投入,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對于培訓院校的組織,可以通過同酬與行業合作,創新教育機制,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及市場的變化,確定新的人才培養方式,幫助學生就業。同時,可以與國外培訓機構合作,建立交流的平臺,引進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使人才向國際化發展。
(二)業務發展
教育是民生的前提,而就業是民生的根本,只有真正掌握知識與技能,才可以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才,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教育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但很多教育問題也變得非常明顯,對此,要求區域職業教育培訓擴大范圍,教育對象不再局限于學校,而是社會中各類人群,貫徹民生理念,同時,使教育具開放性,均衡分配各個教育資源。社會職業的多樣性也讓教育向個性化發展,促進教育內容的變革[4]。
以寧波市教育改革為例,其除了會向在校生提供教育外,也會向社會中的老師、工人、管理者等展開教育,并向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教育,提升寧波區域內整體的文化素養。
(三)技術發展
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會受到體制的限制,很難實現一體化,因此,要用技術發展促進教育的改革。
首先,可以建立云數據處理中心,存放大量的信息,有充足的軟件與硬件設備,快速處理數據,可以實現數據的兼容,并適當向外擴展,為第三方提供服務,包括學習、企業、社會機構等。
其次,建立培訓公共服務平臺。這個平臺上,會建立虛擬學習社區,采用電子政務體系,用信息技術管理,構成了三個分系統,為三方面提供服務。并且,要引入第三方服務,根據不同行業的需求,為其提供培訓內容。
最后,提供個性化服務。個性化服務會滿足不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優化教育管理部門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并制定統一的教育標準,方便用戶隨時查閱、使用資源。
三、結語
總而言之,區域教育職業培訓缺少教育規劃,信息、數據、應用三者分離,并且教育提供的人才資源較少,服務經濟的能力較低,教育資源分散,缺少優質的教育資源,職業培訓教育發展不均衡,限制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對此,需要從組織發展、業務發展、技術發展三方面,優化人才的培養,增加社會人力資源的儲備,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佳.區域職業教育培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5.
[2]趙慶龍.提升區域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政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4.
[3]岳婷.重慶職業教育培訓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企業導報,2013,(13):159-160.
[4]別少波.荊州市區域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研究[D].長江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