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小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網絡輿論的政治影響探究
文/侯小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網民實現了“指尖發聲”,輿論進入“圍觀新常態”。網民輿論熱點涉及到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網絡治理、突發事件、交通管理、環境保護等社會話題。網絡輿論處理的得失與主體的形象息息相關。隨著國家政治政策的實施和執行受到網民的關心,政府也更加注重輿論的意見,網絡輿論已經納入我國法律的范圍。
然而以互聯網媒體形成發展的網絡輿論,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媒介環境下其產生、發展和前景又將如何?其對政治具有怎樣的影響力?在新媒體日新月異的發展下,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
美國前總統雷根說:“技術變革會讓政府控制民眾獲取的資訊變得日益困難,微電子晶片將推倒集權巨人”。中國的網絡輿論遵循著中國的歷史傳統,承載著為建設國家、發展經濟、服務政府的功能?;ヂ摼W和網絡輿論在國家和黨的領導監控下發展。
網絡輿論雖然具有監控和政府領導的方向性,但基于互聯網的網絡媒體,依然為網絡輿論提供了一條表達渠道,網絡輿論的形成是基于社會焦點的不同的個人意見表達,“在個人意見形成的過程中,人們總是最先感受到社會問題的困擾,然后逐步形成態度,最后在適當場合發表出個人觀點或意見。”網民針對困擾的社會問題,通過 bbs、qq、博客等網絡媒體發表個人意見,這些個人意見被網民無組織的形成網絡意見圈,網絡意見圈有可能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影響下,在不同網絡區域里形成社會輿論,在這些社會輿論中,一部分意見得到大多數網民的認可,社會輿論一旦形成,便會在網絡上得到更加熱烈的討論,同時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影響下,通過網路意見領袖的網絡輿論引導,形成主導網絡輿論,網絡輿論形成之后,獲得了社會的普遍的關注,又通過傳統媒體和社會人士的討論,得到了主流媒體和權威人士的認可,形成社會強大的輿論導向,這些輿論導向有可能加強或者削弱困擾的社會問題,困擾的社會問題通過新一輪的網絡輿論。

網絡輿論是在互聯網上傳播的公眾對某一焦點所表現出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帶傾向性的意見或言論。輿論是公眾對某些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所達成的共同的意見,公眾是輿論的主要構成主體,基于互聯網所形成網絡輿論,網絡輿論話題要體現以下特點:第一:網絡輿論圍繞著一個共同的話題展開,這個話題是大部分的網民所關注的。第二:網民對這個話題的關注應占人數上的絕大部分,而且此焦點話題有一個發展的過程。第三:網絡輿論是一種社會力量的體現。
網絡輿論具包容性、開放性、沖突性等特點。包容性是指網絡輿論可以對任何事件、任何社會現象發表意見,進行評論。開放性是指在網絡這條“信息高速公路”上,每一個信息的出口,由于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傳播的信息出口高度開放。沖突性是指網絡輿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而多元化就必定產生沖突。
互聯網之所以能夠產生巨大的網絡輿論現象,從某種程度上說,和互聯網的信息聚能有關。互聯網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信息聚集起來,并且通過“輿論場”的散播,形成巨大的網絡影響力。
3.1 網絡輿論推動政務公開化、透明化,實現民眾輿論監督
在網絡“輿論場”里,網絡匯集的聲音在“輿論場”里進行著思想碰撞,打破了信息傳遞的封閉性,使民眾能夠更加具體、多方面的了解政治,更好的知政、議政和參政,實現其公民的民主權利。網絡輿論話題的政治化,使得政府推動政務公開化,一旦政務得到公開化,各種政治進程都透明的暴露在民眾面前,民眾輿論監督使得政務的處理相對更加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盎邮降木W絡評論以其快捷、尖銳的特點,引起高層關注,有力地推動了政治公開化、民主化的進程?!?/p>
3.2 網絡輿論有利于政府公共決策科學性、準確性
政府政務公開化、透明化,使得更多的民眾參與到政府政務的討論中來,網絡輿論廣容性的特點,使得信息不停的、大量的匯入互聯網,并對政府的政務公開的發表看法,提出意見。政府在收集大量信息的同時,也了解民眾的意愿。網絡輿論主體的匿名性,使得公眾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主體的實體性,使得決策者能收集到更為真實和準確的信息。一方面,政府通過互聯網了解政務決策的進度,方便快捷、節省政府的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民眾對決策的監督性,使得決策在最大的程度上有利于群眾的利益,同時對于政府提出的解決方案,可以在網絡上進行討論,評價優失,有利于最佳決策的形成。
3.3 網絡輿論傳播有利于建立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
網絡輿論對于政府政務的輿論監督,使得政務公開、透明化,社會問題的積習暴露的越多,受到重視的程度就會越強,就越容易得到解決,這樣不僅有利于政府對社會問題的發現、決策、解決,而且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諧。
4.1加強相關網絡法規、政策的完善
目前我國雖然頒布了一些有關互聯網的法律條文,如:《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草案)》等,但網絡立法還不完善,尤其對網絡輿論的立法相對來說很少,但建立網絡上的道德、安全規則,防止網絡犯罪行為已經在納入相關政策完善。
4.2 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建立網絡輿論監督機制
網絡意見領袖對網絡輿論的導向性具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第一、要加強培養網絡意見領袖的素質建設。第二、要在網絡上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高的論壇管理隊伍,充分發揮政府的“把關人”的效益,利用技術手段對網絡輿論進行“過濾、加工”,刪除網絡輿論中反動的意見,有利于網絡輿論的環境的凈化。第三、在加強網絡輿論自身素質隊伍的建立的同時,要加強對主流網絡媒體的建設。第四、推廣網絡實名制。網絡實名制并非限制網民的暢所欲言、說真話、說真事,它的推廣實際上是網絡社會責任感的透明和承擔。網絡實名制的約束力可以使網民做到文明守法、誠信自律、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4.3 加強網民文化教育、提高民眾的素質
我國政府在加強青少年的教育方面,雖然制定了很多的相關法律法規,在政治、經濟上都給予了支持。第一:加強網絡輿論導向的作用。第二:加強“把關人”的作用,最大的限制網絡不良信息對網民的影響。第三:要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在信息化的社會里,媒介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里,對媒介的認識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加強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幫助網民認識、認知、辨別、評價所接觸的網絡媒體,幫助網民正確的認識網絡媒體的“神秘面紗”,從而理性的面對網絡意見,形成自己的解讀和認知。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盡管我國新媒體以“服務國家建設”為導向,但是基于互聯網的網絡輿論仍舊迅速發展。網絡輿論的發展不僅具有互聯網發展的特點,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征?;诨ヂ摼W的強大的信息聚能以及網絡主體的多層次性,網絡輿論在發揮政治影響力的同時也凸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社會性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我國國家的政治安定、團結、和諧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①張峻.《論網絡輿論形成的一般規律》[J].《商場現代化》,2006,(5):43.
②譚偉.《網絡輿論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會科學》,2003,(5):189.
候小麗(1982—),女(漢族),山東郯城人,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教育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