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久媛
“南豬北上”
——朝陽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生豬產品供應大市
文/王久媛
畜牧業是朝陽市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生豬產業是朝陽市畜牧業中的主導產業,生豬在畜牧業產值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朝陽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天時地利與人和,隨著廣東溫氏、河南牧原、江西正邦三大養豬企業的相繼落戶,全面提升了朝陽市生豬產業水平及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推動了朝陽市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

朝陽市位于遼寧省西部,地處遼、冀、蒙三省交匯處,國土面積1.97萬k m2,全市轄朝陽縣、建平縣、喀左縣、北票市、凌源市五縣(市)和龍城、雙塔兩區,有168個鄉(鎮、街)、1375個村,總人口340萬,其中農業人口235萬。近年來,隨著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飼養逐漸飽和,國家也開始調整產業布局,逐步形成由南向北轉移的趨勢。朝陽市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憑借交通、土地、氣候、和勞動力等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南豬北調”戰略轉移中最適宜的飼養地之一。
在遼寧省和朝陽市一系列畜牧養殖優惠政策的帶動下,吸引了國內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紛紛入駐,2011年廣東溫氏集團率先來朝發展,2016年河南牧原、江西正邦也相繼落戶。到2016年末,僅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養豬戶,全市已達到1316個,全市生豬飼養量超過600萬頭,北票市、朝陽縣先后被列入是國家生豬調出大縣。

2011年,溫氏集團入駐朝陽。
廣東溫氏集團率先在朝陽成立溫氏農牧集團東北養豬公司,總部設在朝陽縣,朝陽市每縣(市)成立一個子公司,采用公司與家庭農場合作的方式,為養殖戶提供豬苗、飼料、疫病防控和生豬回收等一條龍服務,破解了養殖戶有錢建場沒錢飼養的瓶頸。公司結合朝陽實際與精準扶貧有效結合,準備利用五年時間在全市建設每批次出欄1000頭生豬的扶貧家庭農場1000個,可有效帶動1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到目前,溫氏在朝投資近15億元,已建家庭農場達到341個,全部投產后,年出欄商品豬可達到260萬頭以上。
2016年,江西正邦和河南牧原也在朝陽相繼落戶。
江西正邦集團在朝陽市建設生豬全產業鏈產業扶貧項目基地,重點發展商品豬養殖、生物飼料加工、商品豬屠宰加工等產業化項目。擬總投資20億元,生豬年出欄可達200萬頭。預計項目達產后,可帶動1000戶以上農民增收,提供2000個扶貧就業崗位,新增年產值50億元。目前已初步完成地塊選擇工作。在建平小塘鎮3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也已施工建設。
牧原集團計劃在建平縣建設年出欄200萬頭生豬養殖體系項目,擬投資29億元,占地約13.33 k m2,主要建設17個現代化標準養殖場,1個年加工60萬噸飼料廠,1個日處理30噸無害化處理場,1個年可加工10萬噸有機肥加工場。整個項目計劃2019年全部建設完成,屆時將形成以黑水鎮為中心,輻射帶動建平北部熱水、昌隆、馬廠、義成功、北二十家子五個鄉鎮共同發展的格局。目前項目發展迅速,子公司已有員工近200人,已完成三個場區的土地流轉。

通過引進三大生豬養殖企業,預計到2020年全市生豬
飼養量將達到1200萬頭,屆時朝陽市生豬飼養量和產值將會翻一番,真正成為北方生豬產品供應第一大市。
朝陽市借此“南豬北上”新的發展機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思念,以供結側結構性調整為主線,進一步促進生豬產業發展,通過強化領導、政策扶持、創新機制、加強服務等一系列措施繼續引進更多大型生豬企業入駐。積極引導溫氏、牧原、正邦等大型養殖企業加快屠宰及深加工項目建設步伐,加快流通領域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全面提升朝陽市生豬產業綜合生產能力、產品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使生豬產業實現由單純養殖向涵蓋屠宰分割、食品加工、商貿物流的全產業鏈轉變,實現由單一養殖業向種養結合生態農業轉變,實現由富民型產業向富民與財稅增收并存型產業轉變,把朝陽由活豬供應基地建設為生豬食品供應基地,并逐步建設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生豬食品工業大市。
■ 王久媛
漢族,遼寧省朝陽市人,現就職于遼寧省朝陽市畜牧獸醫監測預警中心,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獸醫病理學;職稱:獸醫師;目前主要從事工作:負責朝陽市畜牧業信息統計測報,動物疫情暨畜產品安全預警預報工作及朝陽市畜牧獸醫局網站維護運行及功能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