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還種嗎?
遼寧有6128.0萬畝耕地,其中2016年玉米種植面積預計為3388.3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55.3%。遼寧玉米畝產平均按750公斤上限計,2016年遼寧玉米總產量為1465600萬公斤;按2016年新糧上市價格(1.2元/公斤)行情計算,總產值為175.9億元;按10%利潤率,總收益為17.6億元。2016年遼寧鄉村人口人均收入12881元,玉米種植收入占比1.12%。如此,占遼寧耕地55.3%的玉米,貢獻了全省農民收入的1.12%。算完這個帳,這玉米還種么?
關注“一夫吧”公眾號獲取一夫的更多分享
在短缺時代,玉米紅極一時。隨著溫飽需求成為過去,玉米逐漸式微,雖有提煉乙醇等深加工項目挽救,淪為飼料原料、工業原料的去主糧化大趨勢已不可逆轉。在美國,玉米種植幾乎是工業化大生產,具有規模效益,因此有存在的必然;而我國則是過于分散經營的小生產,成本高,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大,玉米已失去了比較優勢。在這種背景下,為何農民還要種玉米呢?原因有三,一是種玉米省事,一次性播種、封地就可以;二是多年種植習慣使然,量不大,可以自行消化;三是不種玉米真不知道種啥。
再回頭看看,3388.3萬畝玉米貢獻17.6億元的純收入。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土地規模和農民群體僅相當于一個中等偏上規模企業所創造的效益,在同等效益貢獻前提下,兩者使用的資源和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天壤之別的。在這種比較中,我們看待玉米產業的視角,回答前面那個問題就會有新的思量,或許出路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