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羽,徐雙,王高舉,王清
(1.西南醫科大學,四川 瀘州 646000;2.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四川 瀘州 646000)
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1例并文獻復習
周虹羽1,徐雙2,王高舉2,王清2
(1.西南醫科大學,四川 瀘州 646000;2.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四川 瀘州 646000)
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由于突出物巨大,易與頸椎管內腫瘤混淆。本文對1例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分析及文獻復習,探討該病的臨床特點、診斷及治療。
頸椎間盤突出癥;椎管內腫瘤;文獻復習
頸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因為椎間盤在退變基礎上,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發生破裂,髓核組織突出或脫出,造成神經根或脊髓受壓引起相應臨床癥狀[1]。而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由于突出物穿破纖維環及后縱韌帶,易與頸椎椎管內腫瘤相混淆,兩者臨床表現及影像學表現相似,易誤診。2016年5月我院收治1例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現回顧分析其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患者,女,46歲,因反復腰痛3+年,頸肩部疼痛半年,加重伴雙下肢乏力、踩棉感3月入院。患者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腰部疼痛,疼痛呈間歇性脹痛,伴雙下肢酸脹痛,行走、彎腰時加重,坐位、平臥位時緩解,VAS評分6~7分;半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頸肩部疼痛,疼痛呈持續性酸脹痛,VAS評分4~5分,時反時復;3+月前上訴疼痛加重,伴雙上肢酸脹痛,伴右手手指不靈活,以系紐扣、持筷明顯,伴雙下肢乏力、踩棉感,伴心慌、頭昏、多夢,院外MRI提示C5-6椎間盤突出,C6-7平面脊髓空洞,為求進一步治療入本院。入院查體:患者行走不穩,腰骶部有叩擊痛;雙上肢感覺正常,右側伸肘肌力IV級,左側肱二頭肌反射未引出,雙側肱三頭肌、橈骨膜反射未引出。雙側腹壁反射消失;雙下肢感覺正常,左側踇背伸肌力IV級,肌張力不高,雙側膝反射、跟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陰性,髕陣攣、踝陣攣、霍夫曼征陰性,直腿抬高試驗、股神經牽拉試驗陰性。入院診斷:①脊髓型頸椎病;②腰椎間盤突出癥,入院后完善頸椎CT提示C5-6椎間盤可疑中央后型突出,C5-6平面椎管內占位,MRI提示C4-6椎體層面髓外椎管內梭型占位,相應層面脊髓受壓伴脊髓空洞形成,建議MRI增強掃描。完善增強MRI提示C4-6椎體層面椎管內髓外硬膜外大小約3.26×0.73的梭型異常信號(見圖1),影像科會診意見考慮C4-6椎體層面椎管內腫瘤或炎性病變。經科室討論后,仍有大多數醫生支持椎管內腫瘤的診斷。于當月在全麻下行經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術中見C5-6椎間盤變性,后縱韌帶破裂,硬膜囊前方可見椎間盤樣組織及脫出的髓核(見圖2)。術后1周患者訴疼痛明顯緩解,右手較術前靈活,下肢較術前有力。術后病理結果顯示送檢組織為退變增生的髓核組織。

圖1 術前增強MRI可見C4-6椎體層面梭形異常信號,邊界清楚,存在不同程度強化

圖2 術中所見 椎管內占位主要為白色質韌的髓核,周圍有炎性肉芽組織附著,術后病理結果顯示為退變增生的髓核組織
2.1 臨床表現 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和頸椎管內腫瘤臨床表現大體相似,兩者都可壓迫脊髓引起相應癥狀,但二者臨床表現仍存在區別。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有受傷史,起病急,病程短,可有脊髓或者神經根受壓的表現,由于突出物無生物活性,無明顯進行性增大的趨勢,故患者癥狀時反時復,呈波浪式進行加重。而椎管內腫瘤存在生物活性,腫瘤可進行性增大,故患者的癥狀呈進展性,可逐漸加重。本例患者存在脊髓、神經根受壓表現,病程短,癥狀時反時復,從癥狀上看,支持頸椎間盤突出癥,因此詢問病史需仔細,避免誤診漏診。
2.2 輔助檢查 當兩者癥狀及體征無特異性時,需結合影像學檢查,而磁共振檢查是鑒別頸椎間盤突出癥與椎管內腫瘤的重要檢查[2]。多數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通過MRI檢查可發現椎間盤向后突入椎管內,突出的椎間盤與殘余髓核組織的信號強度基本一致,兩者存在連接[3]。但對于少部分患者,由于后縱韌帶破裂,突出椎間盤組織通過破口進入椎管內,且兩者信號不一致,對診斷造成困難,對于此種情況,需進一步行增強MRI檢查。椎管內腫瘤一般邊界較清楚,由于血管豐富,不管是髓內腫瘤,還是髓外腫瘤,均可見不同程度強化[4,9]。游離椎間盤由于血供不豐富表現為不強化,與周圍椎間盤組織呈相等的信號[5]。
本例患者MRI提示突出椎間隙無明顯變化,顯示頸椎管內占位,而相應椎間盤無明顯蛻變信號,增強MRI可見占位病變與硬膜囊分界清楚,均勻強化,因此仍然很難與椎管內腫瘤相鑒別;而付志安等[6]認為,如果椎間盤組織游離時間長,發生炎性增生反應,血管長入,那么行增強掃描仍然可有增強效應,因此不只是腫瘤才有增強效應。
2.3 治療方式 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由于存在椎管內占位,脊髓受壓,應盡早手術,徹底解除神經壓迫。手術包括前路手術和后路手術。Williams等認為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壓迫主要來自前方,故前路手術可以直接去除致壓物,使脊髓得到徹底減壓[7];而對于脊髓前后方均有壓迫的患者,且合并頸椎管狹窄的患者,后路通過椎管擴大,間接解除脊髓壓迫,療效滿意[8]。本例患者無頸椎管狹窄,僅存在前方巨大的壓迫,故行前路手術減壓,術中見后縱韌帶破裂,切開后縱韌帶探查,可見脫出的髓核,病撿提示送檢組織為退變增生的髓核組織。
綜上所述,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易與椎管內腫瘤混淆,因此需將癥狀、體征、影像學資料相結合并仔細分析,必要時通過術后病理結果鑒別。
[1] 田晶,謝林.頸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現狀及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4):426-429.
[2] 沈寧江,王書成,李建軍.MRI診斷頸椎間盤突出癥[J].頸腰痛雜志,1998(2):112-114.
[3] 王明飛,倪斌,陶春生,等.巨大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治及其與頸椎管內腫瘤的鑒別(附19例報告)[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19):1519-1520.
[4] Fryer JC,Quon JA,Smith FW.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tadiometrie assessment of the lumbar discs after sitting and chair-care decompression exercise:a pilot study[J].Spine J,2010,10(4):297-305.
[5] 張良,王強,紀權,等.后路顯微內窺鏡下椎間盤切除術的中遠期療效及腰椎MRI影像變化[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9(5):365-368.
[6] 付治安,李寶衛,劉秀珍,等.頸椎間盤髓核脫出誤診為椎管內腫瘤5例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4(17):1261.
[7] Williams KE,Paul R,Dewan Y.Functional outcome of corpectomy in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Indian J Orthop,2009,2:205-209.
[8] Kong Q,Zhang L,Liu L,et al.effect of the decompressive extent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spinal cord shift after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J].Spine,2011,13:1030-1036.
[9] 翁義,劉祥治,謝燕鳳.椎管內腫瘤的MRI診斷[J].實用醫技雜志,2006(18):3174-317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