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椿昊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西 贛州 341000)
青年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手術治療術式及效果分析
周椿昊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探討不同手術治療術式治療青年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將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青年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患者60例作為研究資料,按照手術治療術式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采用常規開顱手術的30例患者為對照組,采用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手術的3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殘余血腫量及GOS預后評分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殘余血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均明顯改善,觀察組評分降低程度更加顯著,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GOS預后較好率76.67%;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6.67%,GOS預后較好率4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青年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患者采用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具有確切的療效,是縮短手術時間和減少殘余血腫量的重要措施,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開顱手術;神經內鏡
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高血壓及長期腦動脈硬化引起的動脈破裂或動脈瘤破裂,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其會顯著提高患者的死亡率[1]。傳統開顱手術存在切口長、定位出血點困難等問題,治療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手術方式[2]。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手術作為先進的微創技術,具有創傷小的優勢,利于患者的恢復。本次研究對不同手術治療術式治療青年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患者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并選擇6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擇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本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青年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患者,均伴有高血壓病史,并獲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依據手術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0.15±2.68)歲,男18例,女12例,發病時間2~40 h,平均(12.36±5.37)h,血腫量30~80 mL,平均(45.83±10.52)mL,GC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5~14分;觀察組患者年齡23~44歲,平均年齡(30.65±2.47)歲,男17例,女13例,發病時間2~38 h,平均(12.02±5.13)h,血腫量30~80 mL,平均(45.62±10.70)mL,GCS(格拉斯哥昏迷評分)5~14分。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性別、年齡、發病時間及血腫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開顱手術治療。選擇患者額顳取“∩”或“+”進行切口,切口長度在10~15 cm之間,將皮膚、皮下及顳肌進行逐層切開,在進行止血處理后,將皮瓣牽開。隨后利用銑刀開骨窗,直徑為6~10 cm,并采用“∩”或“+”切開硬腦膜,并利用腦穿刺定位血腫方向,明確深度,將腦實質切開后,利用棉片覆蓋造瘺通道壁將其牽開,隨后進行血腫清除,利用電凝方法控制血腫腔內活動出血,最后放置引流管后逐層關顱。常規進行抗感染處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首先利用CT掃描明確血腫中心,并取縱行皮膚切口,長度為4 cm。將皮膚、皮下及顳肌進行逐層切開,在進行止血處理后,利用乳頭牽開器牽開,并利用銑刀開骨窗,直徑為3 cm,并采用“+”切開硬腦膜,并利用腦穿刺定位血腫方向,明確深度,將腦實質切開后,通過吸出血腫降低顱內壓,并利用X線膠片做成直徑為2 cm圓筒狀內鏡通道放入血腫腔,隨后利用神經內鏡配合吸引器和雙極電凝進行神域血腫的清除,利用電凝方法控制血腫腔內活動出血,最后放置引流管后逐層關顱。常規進行抗感染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殘余血腫量、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及GOS預后評分進行比較分析。GOS預后評分[3]:1~2分為預后不良,3~5分為預后較好。神經功能缺損情況:NIHS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分數越低,神經功能越好。并發癥包含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消化道出血及多功能衰竭。
1.4 統計學方法 將SPSS17.0作為本次研究中的數據統計學分析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殘余血腫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殘余血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殘余血腫量比較分析(±s)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殘余血腫量比較分析(±s)
項目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殘余血腫量(mL)觀察組(n=30)110.62±20.12 309.25±155.84 3.12±2.15對照組(n=30)156.93±40.36 472.16±142.96 9.62±7.12 t值5.62 4.22 4.78 P值<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均明顯改善,觀察組評分降低程度更加顯著,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分析(s,分)

表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比較分析(s,分)
P值>0.05<0.0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30)34.12±7.69 8.42±2.85對照組(n=30)34.08±6.28 16.42±4.13 t值0.02 8.77
2.3 兩組患者GOS預后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4/30),GOS預后較好率76.67%(23/30);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6.67%(11/30),GOS預后較好率46.67%(14/30),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GOS預后較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作為病死率較高的臨床疾病,目前對其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方式[4]。傳統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存在出血量多、創傷大和殘余血腫量多等問題,造成患者仍然具有較高的死亡率[5]。傳統開顱手術主要是肉眼尋找出血點,困難度較大,且采用棉片壓迫方式止血,止血不確切,很容易出現熱源性腦損傷[6]。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醫療水平的發展,近年來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手術逐漸得到推廣應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和效果顯著等優勢,神經內鏡可以選擇不同角度的觀察鏡進行血腫腔的觀察,且可以通過放大功能呢過進行出血點的尋找,能夠有效避免周圍腦組織被器械損傷[7-8]。但在使用神經內鏡時,需要注意不斷調整觀察鏡的深度和角度,及時進行內鏡鏡頭的擦拭,避免影響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對不同手術治療術式治療青年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患者的效果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殘余血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手術具有減少手術時間和降低術中出血量的作用,且對血腫物清除更加完善。治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均明顯改善,觀察組評分降低程度更加顯著,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手術療效顯著,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GOS預后較好率76.67%;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6.67%,GOS預后較好率46.67%,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手術安全性較高,利于提高患者預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對青年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采用神經內鏡輔助小骨窗開顱手術具有安全性高、療效確切和改善預后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趙麗萍,高陽,楊文.立體定向及顯微手術兩種術式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效果及護理措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8):4-6.
[2] 王啟華,魯大雙,崔杰,等.青年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手術治療術式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2):1258-1259.
[3] 張文學.神經內鏡與顯微手術兩種術式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7):33-34.
[4] 陳鵬.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的效果及預后分析[J].微創醫學,2016,11(1):117-118.
[5] 郭良文.兩種手術方式及保守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臨床比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4):66-68.
[6] 李毅釗,鐘志堅,孫海鷹,等.丘腦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顯微外科治療及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6,43(1):12-15.
[7] 錢明,趙偉,蔡剛.小骨窗微創手術與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23):3889-3891.
[8] 解崗.個體化手術方式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45例[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40(10):1373-1374.
d oi:10.3969/j.issn.1009-4393.2017.3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