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禮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顛覆了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傳統(tǒng)教學過程,其教學基本模式是:把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讓學習者在課外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了師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辯證的角度看,任何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科和學生特點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據(jù)此,筆者在探索和實踐中建構出更適于初中生物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四段式教學。
1 聚焦:初中生物學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
隨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新的方向,教學觀念也得以“翻轉”。在教學實踐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利用翻轉課堂基本的教學模式:課前自學、課中討論和練習鞏固。這種模式忽略了初中生物教學和初中生特點,從而在教學中出現(xiàn)會以下兩點不足。
1.1 教學環(huán)節(jié)孤立,知識碎片化
雖然,課前和課中的教學內容來自同一章節(jié),但由于時間的跨度,加上初中學生的整體觀和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弱,知識間的遷移能力較弱,利用基本的翻轉課堂模式很容易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碎片化。因此,在優(yōu)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體現(xiàn)教學結構的完整性和知識間內在的邏輯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
1.2 教學前提欠缺,教學效果低
翻轉課堂的課堂教學基于幾個基本假設:① 假設學生具有較強的能動性,在家學習完全是自覺的行為;② 假設學生都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對看不懂的地方反復“倒帶”;③ 假設每位學生都能熟練運用數(shù)字化設備;④ 假設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足以充分發(fā)揮其“云服務”功能,支持自主學習、教育均衡和個性化發(fā)展;⑤ 假設每個家庭面臨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都安全。如果這些假設中只要有一個沒有完成,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是無效的。所以在優(yōu)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要考慮以上假設不能完成時,應如何通過優(yōu)化措施來補救。
2 剖析:初中生物教學特點和初中學生不適于翻轉課堂的特點
2.1 初中生物教學的特點
(1) 初中生物教學內容本身存在一種內在邏輯關系,它與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一起共同決定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及其展開過程的“序”,教師應有能力去把握和揭示恰當?shù)摹靶颉薄V挥姓n堂上教學內容具有良好的結構性,才能為學生形成、完善和擴展自己的知識結構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初中生物翻轉課堂中要體現(xiàn)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這一點也是和初中學生認知規(guī)律相統(tǒng)一的。
(2) 新課標基本理念要求初中生物教學面向全體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好教學、診斷、評價和補救四大教學環(huán)節(jié),促進全體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2 初中學生不適于翻轉課堂的特點
(1) 初中學生自覺性不夠或學習動力不足(厭學)。厭學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對課前的微課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或應付了事,所以在翻轉課堂中要體現(xiàn)對課前學習內容的診斷和補救。
(2) 初中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性把握能力不夠。傳統(tǒng)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能會導致學生獲得的知識碎片化,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體現(xiàn)教學的完整性和內在的邏輯性。
(3) 初中學生自我評價和診斷能力不足。個別學生不能有效地利用學習任務單和進階練習對微課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微課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診斷,從而更好地教學。
3 實踐:四段式教學模式
基于對翻轉課堂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不足、初中生物教學特點以及初中學生不適于翻轉課堂的特點的分析,探索適于初中生物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歸納出四段式教學模式。它包括課前、課中兩部分,兩部分共分為四段:微課學習、微課內容的回顧與檢測、合作探究、鞏固練習。
下面以“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教學為例,談四段式教學模式。
3.1 微課學習(課前):自主學習和問題生成
首先依據(jù)教學目標、新課標理念和建構主義理論,設計了微課、學習任務單和進階練習。微課雖“微”,但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具有情景引入、目標展示、知識建構和歸納總結等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設計學習任務單和進階練習輔助學習,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和評價。
教學過程:學生通過學習任務單掌握學習微課的目標、方法、建議等,然后學習微課,再通過進階練習和學習任務單自我診斷學習情況,如有問題,可重復上述步驟。
設計意圖: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評價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收集問題,了解學生的疑難點和興趣點,確定教學重難點,更好的促進教學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3.2 微課內容的回顧與檢測(課中):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本部分是課前和課中的有效連接,體現(xiàn)了教學的連貫性。
教學過程:首先,學生分享交流微課學習收獲:即學生述說學習微課后的收獲,是對學生微課學習情況的一種診斷,也為后面教學提供參考,以獲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其次,完成書本“觀察與思考”:通過問題串和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又對沒有及時學習或消化的一部分學生進行教學補救;最后,進階練習的自評,進行自我評價和診斷,是知識內化和整理的過程。
設計意圖:在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微課內容的回顧與檢測,把課前和課中的學習有機統(tǒng)一在一起,體現(xiàn)了教學的連貫性,防止了知識碎片化;同時,也是當學生不能按時、高質量地完成微課學習時的補救,從而為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3.3 合作探究(課中):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探究題目的依據(jù)來自學生學習微課后的問題和教學目標。例如教學中的一個探究問題是“比較家蠶與蝗蟲生殖和發(fā)育的異同點,進一步理解完全變態(tài)和不完全變態(tài)”,就是學生問題和教學目標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先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表達交流。通過組內和組間評價,歸納家蠶和蝗蟲在生殖和發(fā)育上的異同點,進一步理解完全變態(tài)和不完全變態(tài)。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既是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又能完成微課沒有完成的教學任務。翻轉課堂中的微課是教學的一部分,微課的內容是讓大部分或所有學生能通過自學后基本掌握的教學內容,而相對較難的教學任務還是要依靠課堂教學來完成。所以在設計中利用學習任務單來收集學生學習后的困惑點和興趣點(教師提前關于教學重難點的預設),教師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難點,從而更有效的教學。
3.4 鞏固練習(課中):教學效果的診斷和知識的鞏固
教學過程:通過抽查個別學生回答和集體舉手回答的形式,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體現(xiàn)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診斷、評價和補救,同時也是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4 歸納:四段式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4.1 “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的教學過程(圖1)
4.2 四段式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4.2.1 四部分是有機整體
四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是:微課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和主線,微課知識回顧與檢測是對微課內容的檢測和快速回顧,也是后面教學的必要前提條件;合作探究的主要內容來自微課學習后的生成的問題,而鞏固練習是對微課學習和問題解決情況的升級版的進階練習。與一般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四段式教學多了微課知識回顧與檢測這一環(huán)節(jié),正是這一環(huán)節(jié)讓整個教學更順暢,體現(xiàn)了教學的完整性和內在的邏輯性,避免“知識碎片化”的教學風險,有利于初中學生對知識系統(tǒng)性的掌握,也符合學生認知的邏輯順序。
4.2.2 與教學、評價、診斷、補救四大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
四段式教學模式中教學、評價、診斷、補救四大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緊密,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表1)。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中的教學更有針對性,評價得到落實,診斷及時有效,補救也面向全體學生,這一點也很好的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四段式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總之,四段式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貼近初中生物學教學和初中學生特點,更能保證教學的完整性,更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習慣,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在探索和實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要以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為依據(jù),結合翻轉課堂一般模式,探索適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這才是翻轉課堂探索的有效方向。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3] 朱郁華.關于“翻轉課堂”的幾點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4(25):37.
[4] 董黎明,焦寶聰.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應用模型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07):108-113.
[5] 張文杰.翻轉課堂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 2014,04:56-57.
[6] 李玉民.翻轉課堂:何以“翻”得“轉”[J].當代教育科學. 2014,22:35-36.
[7]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