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癥狀
發生呼吸道疾病的豬群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咳嗽、高熱稽留、皮膚發紅、精神不振、呼吸困難、喘氣、腹式呼吸、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大便干燥、背毛臟亂等。最急性者呼吸急促,突然死亡。當轉化為慢性病時表現為貧血、消瘦、被毛粗亂等癥狀。當發生嚴重的細菌繼發感染時,死亡率較高。
二、防治措施
1.防止購入隱性感染豬
豬場內嚴格實行封閉式生產,即采用“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防止外源病豬進入本場。確實需要引進種豬時,應遠離生產區隔離3個月,并對其進行預防性投藥,經檢疫證明無疫病時,才可混群飼養。
2.科學免疫
在母豬產前4周開始按計劃完成豬偽狂犬病、傳染性胃腸炎、豬瘟等疫苗的注射工作。給仔豬接種豬喘氣病疫苗,可在仔豬1周齡和3周齡時各注射支原體抗活疫苗1毫升和2毫升。盡量減少在保育期間注射各種疫苗。
3.科學飼養管理
(1)飼料質量要保證。飼喂優質的全價配合顆粒飼料或濕拌料,提高豬體抵抗力。禁止飼喂霉變和劣質飼料。
(2)搞好環境衛生。保持豬舍良好的通風條件,改善空氣質量,降低氨氣等有害氣體的濃度。及時清理豬的排泄物。定期滅鼠、滅蠅。
(3)做好消毒工作。在每批豬出欄后,豬舍須經嚴格沖洗消毒。首先,用高壓清洗機將豬舍內使用過的所有設備徹底沖洗干凈;然后使用兩種廣譜消毒劑對豬舍進行第二次嚴格消毒,徹底消除地面、墻壁上的病原;最后,對空舍采取封閉熏蒸消毒,消滅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豬舍空置7天后再轉入新的豬群。
(4)豬舍內的溫度要適宜。注重控制好舍內的溫度,做到夏天防暑降溫、冬天防寒保暖,盡量使舍內每天早晚溫差不要太大。
4.藥物控制
(1)豬舍內設飲水加藥系統。可按0.7~1.0克/升的劑量在飲水中添加檸檬酸,使其pH值在3.5左右,可使仔豬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明顯增加,提高豬群對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
(2)飼料中添加藥物。未發病之前,在飼料中添加中藥(理肺止咳散、麻杏石甘散等)進行預防。對已經發病的豬群,每噸飼料中添加呼特加(20%替米考星)800克+氟特(20%氟苯尼考粉)800克,連用5~7天。對病情特別嚴重或治療效果不佳的病豬,應及時、果斷淘汰,防止疫病傳播。
(3)配合使用驅蟲藥物。斷奶仔豬轉入保育舍7天后,可在飼料中加0.2%伊維菌素粉劑2克/公斤,連喂7天。間隔7~l0天再喂1次,以后每隔7天驅蟲1次。也可使用滅通,按每33公斤體重1毫升的量肌肉注射。
(四川省賓川縣賓居鎮畜牧業發展服務組 張燕 田婧 郵編:671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