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琪媛
摘 要:要想了解公共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方向,首先應當了解現代公共圖書館的現狀和所面臨的重大挑戰。本文針對目前公共圖書館的現狀進行了特征總結,認為以紙質藏書為主要館藏形式的傳統圖書館在面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形勢之下表現出嚴重頹勢。本文歸結了互聯網時代給公共圖書館帶來的困境,對未來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與服務方式進行了規劃。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創新館藏方式;創新服務方式
前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發展目標是建立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營高效、服務優質、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公共圖書館是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一員,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通過圖書館設施,實現向社會公眾提供免費、均等的信息資源網絡,以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1 公共圖書館發展現狀
公共圖書館是實現文化服務的重要途徑,是免費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場所。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其發展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1 設施設備
公共圖書館的設施設備作為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基石,是社會公眾選擇圖書館進行學習和閱讀的重要因素。在對部分公共圖書館進行不同等級的縱向對比發現,許多公共圖書館由于經費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設備配備不齊全,影響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圖書館的建設除了需要具備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豐富館藏書目外,還需要依靠資金來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為讀者提供舒適滿意的閱讀環境。但是在目前的公共圖書館當中,圖書館的建設缺失仍然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1.2 館藏建設
館藏建設是公共圖書館根據本館任務和讀者需求,系統地規劃、建立和發展館藏體系的全過程。對于部分公共圖書館來說,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重要任務是滿足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因此在圖書館中,重要文獻的資源館藏相較于大型公共圖書館存在較大的差距[1]。館藏資源在不同級別圖書館縱向對比中的重要性權值評價幾乎持平,這表明館藏建設對圖書館發展的重要性。
1.3 服務工作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是圖書館利用館藏和設施直接向讀者提供文獻和情報的一系列活動,是圖書館與讀者之間進行溝通的橋梁。主要面向廣大居民讀者,這些讀者對于知識的需求、閱讀環境的要求都相對明確,閱讀習慣較為固定。圖書館應當利用對讀者特點的掌握,為讀者提供服務,使讀者獲得滿意的閱讀體驗。然而在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當中,大部分圖書館充斥著陳舊的服務理念,導致服務效果不佳。
2 在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
2.1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
公共圖書館是人們獲取知識、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信息技術不夠發達,信息傳遞嚴重滯后的時代,在圖書館閱讀圖書、報刊是人們豐富知識和開拓眼界的重要途徑。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更新迭代,互聯網成為信息共享和傳播更為便捷高效的媒介,因此傳統的傳媒手段逐漸沒落,以圖書館和書店為代表的傳統平面媒體則面臨著巨大的沖擊。面對信息技術的迅猛攻勢,傳統的傳媒手段大多采取防守策略。以書店為例,現代書店的建設和改造一般都帶有多元化的特征,除了具備傳統書店的基本職能之外,還增加了部分休閑娛樂元素,使目標客戶群體得到其期許的服務內容。雖然作為公益性質的公共圖書館與盈利性質的書店存在差異,但是二者所擁有的文化傳播和信息傳遞的傳媒職能卻十分相似,都在面臨重大挑戰的社會環境當中亟待轉型。
2.2 文化定位存在誤區
在社會環境和科技水平發生變化之時,迫切需要傳統傳媒因時制宜的進行轉型升級。書店重新進行自我定位,避開信息爆炸時代的傳播速度鋒芒,另辟蹊徑,通過文化娛樂等方式重新建構發展模式。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陣地,也需要擁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定位,以此吸引讀者。但是目前公共圖書館文化建設缺乏創新,圖書館文化體系缺乏特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公共圖書館存在認知誤區,認為一般圖書館基本工作就是讀者服務和館藏文獻資源建設;另一方面,在圖書館管理人員的認知中,新舊思想發生著激烈的沖突,如何進行文化定位矛盾突出,文化定位存在誤區。這種文化定位的失誤不僅會造成讀者群體的流失,無法對讀者群體形成吸引力,還會因此造成圖書館發展遇到阻礙,在圖書館內部無法形成統一的發展目標和凝聚力,最終使得圖書館員工在工作和服務當中因無法形成圖書館文化的認同,導致喪失工作熱情和工作動力。
3 創新公共圖書館館藏方式
在當代,創新公共圖書館館藏方式成為公共圖書館未來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定位和服務人群,對傳統圖書骨干館藏方式做出了發展的冀盼。
3.1 數字圖書館建設
對于讀者來說,知識的獲取和更新與其所承載的載體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文化載體。例如造紙術的發明和演化就使傳統利用竹簡進行書寫的知識載體得到了深刻的變革。公共圖書館應當結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利于現代信息技術如數字圖書館,為讀者創造便利的閱讀方式。數字圖書館建設作為一個發展方向,相較于傳統印刷類、手工類圖書,數字化的圖書館是將館藏內容通過計算機的媒體格式進行整合,并存儲于存儲器中。由于媒體形式多樣,存儲方式快捷,相數字化的館藏內容更加豐富,信息量也更加龐大[2]。與此同時,數字圖書館通過技術手段對數字資源建立數據庫,依照內在邏輯對電子圖書類別進行劃分。對于讀者來說,利用數字圖書館,可以進一步提升目標書籍的檢索速度和檢索質量,使訪問效率得到優化。
3.2 信息化圖書館建設
信息化圖書館建設是將數據思想引入到管理中,有利于提升圖書館與讀者溝通的有效性。在對讀者閱讀習慣的分析上,利用信息化調查手段形成大數據,從而研究不同讀者的閱讀習慣;在對讀者的管理上,利用圖書電子標簽、智能藏書架、借書標簽等,實現具有針對性的讀者管理。讀者通過信息化的圖書館更能夠感受到高效、貼心的閱讀借閱體驗。例如公共圖書館方面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平臺的建立,為讀者打造快捷便利的服務環境,在平臺當中,讀者既可以享受到圖書服務的便捷,同時又能夠通過檢索完成書目的查找,節省讀者的閱讀時間,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endprint
3.3 公共圖書館網絡化建設
在以往的公共圖書館,由于面向讀者群體的規模以及自身建設存在局限性,使得其圖書館內容并不豐富,本文在對某些小型圖書館進行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多數圖書館存在文獻收藏、圖書內容稀缺,由此可見這一弊端是目前公共圖書館的通病,而隨著網絡化的普及,在未來的公共圖書館建設中,讀者通過訪問圖書館網站、數字圖書館、官方微信等信息平臺檢索圖書館館藏書目,也可通過互聯網檢索到與之合作的其他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如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攜手,建立了三級網上資源共享系統,該系統通過自建的方式,共同出資購買了國外的數據庫,這一資源系統所具有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為教學與科研提供了重要的資源支持,并成為主要的國際接軌環境之一。在未來的公共圖書館建設中,也可以借鑒這一經驗,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建立獨立的網絡圖書資源,或與成熟的數據庫進行對接,利用公共服務系統,滿足讀者的閱讀要求。
4 未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
4.1 經費投入方式多元化
我國公共圖書館財政經費大部分來源于本級政府部門,受到財政管理方式的制約,導致一些公共圖書館的基礎建設無法跟上時代腳步之外,服務體系和服務方式也存在巨大的變革障礙。未來公共圖書館應突破傳統分級財政制度的制約,建立多元化的經費投入機制,引入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等多元化資金投入,拓寬圖書館資金投入方式,加強圖書館與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合作,激發社會各界投入圖書館建設的熱情。
4.2 服務管理形式的創新
未來公共圖書館建設,可以參考借鑒世界上較為先進的圖書館管理形式,打造符合自身的圖書館特色的管理模式建設,從而實現具有特色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方式。例如美國優秀的公共圖書館就開展了特色圖書館的建設,圖書館不僅僅是閱讀者進行圖書借閱的實體平臺,同時也是文化情操陶冶的重要場所。不同的圖書館擁有不同的主體和風格,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選擇不同類型的圖書館進行參觀和閱覽。本文認為,我國公共圖書館圖書館還可以與博物館進行合作,以文化傳承和歷史情懷為特色,打造圖書館活動吸引讀者,使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圖書館的服務特色和深厚的文化魅力,從而形成對圖書館新形勢的熱愛。
4.3 打造圖書館活動品牌
在公共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圖書館管理者應轉變服務理念、改善管理方式,通過文化交流打造全新的圖書館活動品牌。如上海市浦東區圖書館明確自身定位,將圖書館網絡文化樞紐、社會文化教育中心、新區文獻收藏中心當作其發展的有利條件,利用與各界社會機構優勢互補打造著名的文化品牌活動“愛心圖書漂流”,使區內圖書愛好者形成了愛心凝聚力,為希望小學、貧困地區留守兒童提供了愛心幫助,形成了重要的社會影響。此外,例如遼寧省圖書館,在打造圖書館活動品牌的過程中,就通過積極要求專家學者開展講座的方式,吸引讀者,讀者在圖書館中既可以滿足書籍閱讀的需求,同時還能夠聆聽講座提升自身文化境界。圖書館也借此形成了獨特的品牌文化。
4.4 公共圖書館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是公共圖書館服務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建設應當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開展。首先,物質文化建設包含圖書館的館藏文化、館舍文化、環境文化等內容。其中館藏文化的建設在前文館藏方式的現代化構想當中已經進行了綜述,基本導向應該集中在新技術的應用層面,促進館藏資源與讀者閱讀追求相適應。而館舍文化則可以依據中國傳統文化中“恬淡、素雅”的品行風貌進行“樸素、大方、莊嚴”的館舍文化環境建設,體現出圖書館具有的人文關懷,例如升級配套設施,為殘障人士提供便利等[4]。環境文化建設則應集中在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的營造上,為讀者打造提供舒適安靜的閱讀體驗。其次,圖書館精神文化追求則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公共圖書館在發展中應時刻注意自身的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結合規劃,凝練優秀的價值觀念,構建圖書館人員高度認同的執行理念,提升服務質量,提升公共圖書館活力。
5 結論
現代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也是空前的。不僅要適應有日益增長的讀者文化需求以及高速發展的新興技術的挑戰,還要應對財政資金緊缺導致的基礎建設落后等問題。未來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需要積極應對這些問題,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當代公共圖書館應當重新進行自我審視,重新定位,努力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參考文獻
[1]鄒銘沁.基于DEA的上海市區縣公共圖書館效率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2]郭沫含.儒家思想與圖書館文化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13.
[3]張新興.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信息資源建設模式研究[D].武漢大學,2012.
[4]何嵐,嚴兵,嚴軍.傳統圖書館的局限性和未來發展方向[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12):34-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