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
摘 要:文物是我國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較高價值。正是由于該特點業使得市場上出現一些復制品、贗品,魚目混珠,文物真假難以辨別,嚴重沖擊著文物市場。怎樣進行文物鑒定與鑒賞,成為社會重要研究課題。接下來,筆者根據實踐研究,就文物鑒定與鑒賞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文物;鑒定;鑒賞
文物是社會活動中遺存下的具有藝術、歷史、科學價值的遺物與遺跡,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但現階段由于文物市場混亂,使得文物鑒別具有一定困難性;也只有通過文物鑒定與鑒賞才能夠確定文物年代與價值。在我國歷史文化中,文物是其重要產物,其文化意義與社會效應難以衡量。因此,文物鑒定與鑒賞具有較大價值與影響。
文物文化含義
不同的文物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歷史社會發展現狀、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等,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21世紀現代化背景下,文物保存到現在歷史悠久,對社會發展與文化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科學研究上文物也做出了較大貢獻。文物價值影響著文物意義的大小,各文物有著各自的價值意義。在古代社會發展中,文物是古代人們的生活工具或物品。所以,文物有著明顯的社會特點;進行文物鑒定與鑒賞,對歷史發展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2 文物鑒定
(一)文物類型劃分
把混雜的文物分為不相同、相排斥的類型,有助于保管與研究。文物分類過程中,應與文物概念連接性綜合考量。例如:玉器、青銅器、石器等定義。如果各文物定義相近,則可以劃分為相同類型文物。因此,文物定義概念的界定是主要判斷標準。通常情況下,文物定義結構為屬性與種差結合。例如:陶瓷定義為,將黏土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在600℃高溫下燒制成為硅酸鹽制品,即是其屬性。瓷器則是將高嶺土作為組成材料,通過1200℃的高溫環境下制成硅酸鹽制品。文物定義與類別劃分是主要鑒定方法。
比如:鑒賞商周墓葬文化遺址時,找到青釉硅酸鹽制品,文物外層為青色的玻璃質釉,結構嚴密,呈灰白,敲打時伴有金屬聲音。不過,該聲音和瓷器聲音有明顯差別,瓷器更為晶瑩。所以,想要鑒定瓷器或陶瓷還需要根據分類形式。分別與瓷器、陶器比較。隨后,得出相近于瓷器但不抵瓷器成熟,所以歸類為原始瓷。
(二)文物對比
文物鑒定常見方式為對比法。比較方法指的是:在各文物中找到相似點或不同點,進而定義文物特征。對比方法是將兩種文物根據相近點進行比較。例如:銘文、形態、圖案等尋找相近點。通常方法為:結合現有的標準文物,把具體聯系的文物展開比較,找到文物與標準文物的不同與相同點。隨后,綜合對比鑒定目標的內外聯系與矛盾問題繼而準確判斷。
(三)文物辨別
文物辨別是進行文物綜合研究與分辨。研究與分辨也是認識社會的重要方法。每個文物有著多元性的統一,若分析文物過程中未分成多個部分與因素,則不能準確了解文物。不過,研究無法單獨的提供完整可靠的認識也是一個綜合的過程。綜合是經過分析的結果,把不同事物與現象作為總體的認知。文物分辨是建立在一定經驗條件下,經過文獻查閱、考證等途徑,結合文物與相同類別產品存在的規律,找出文物本質,構成文物的普遍概念。
例如:鑒定陶瓷過程中需要辨認文物形態、圖案、結構等得出該文物社會背景、年代等。只有經過仔細辨別才能夠得出,而通過口頭敘述容易導致鑒定錯誤。另一方面,文物瓷器中是凡具有該特點的基本都為同年代生產,也是概括作用。一般情況下,辨別包含真偽辨別,即:在應用與流通的條件下。斷代,確定文物社會背景進而與當代社會相融合展開深入調查,得出文物歷史意義與地位。評價,則是研究文物內外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等。
3 文物鑒賞
(一)鑒賞分析
文物鑒賞屬于一種藝術與美的欣賞,文物鑒賞涵蓋了較多意識形態。例如:情感、想象、理解等并將其轉為文物的評價。文物的鑒賞可以讓人陷入其社會背景產生情感共鳴。文物鑒賞基本3個時期:第一,心理情緒處于鑒賞狀態,應停止所有的現實認知,形成一種希望的情感。第二時期,了解文物后心情會得到放松、愉悅。隨后,把情感與理解過渡為理性的分析提升到精神層次中。第三時期,根據對文物的了解保存在思想意識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文物鑒賞得到的是一種知識的增加,其主要驅動在于溫故知新。
文物鑒賞即是欣賞與評價的結合,是立足于現實生活中得出的。思想認知有著較強的主體性與思想導向。當然,也涵蓋著客觀性,也是一些文物鑒賞學者或專家對文物的鑒賞產生共鳴的直接因素。不同的人對相同文物有著不同的態度與評價,其不同態度與評價通常具有對立性。想要達到文物鑒賞的統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還需要長期不斷的探索與分析。
(二)文物鑒賞文化導向
文物鑒賞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發展變化中也發生了變化。一些文物由于年代久遠或損壞,使得專家、學者在判斷其年代時具有一定困難,特別是一些復制、仿造文物具有較大難度。對此,還需要通過文物鑒賞繼而鑒別文物真偽與文化象征。
第一,文物鑒賞可以提升綜合素養與文化氣質。文物鑒賞時心靈得到凈化,人的情緒是平靜的、意識是集中的,讓人處于最佳愉悅狀態沉浸在文物欣賞中,推升自身文物鑒賞認知。
第二,文物鑒賞在一定程度上也屬于美育工作。人們從文物中感知中國繁榮強大與歷史悠久,提升國家榮譽感。提升文化素養,提升自身欣賞水平。文物欣賞分為2種:即:文物藝術的認知、聯想、理解。集中體現在文物藝術的欣賞。另一種則是文物美的風格與形態辨別。集中體現在文物意識形態的認知與研究。
筆者以玉文化鑒賞為例。《周立 春宮 大宗伯》曰: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青圭禮為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分別提到不同玉器的基本類型。玉器是我國東北讀取的紅山文化,江南地區的良渚文化、南北文化連接的齊家文化。通過對不同玉器的鑒賞讓我們仿佛走向了另一個世界,使我們對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有了新的認知。溫柔而潤的玉器帶給我們新的文化認知與思想方向,引領著我們從古代走向現代,有著濃厚的古文化韻味。通過對玉的鑒賞能夠讓我們看見華夏文明的風采與神奇魅力。
4 結語
綜合分析,文物鑒賞對社會文化建設、人們思想意識導向有著重要影響。我國是一個傳統國家,注重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遺產的價值發揮,從文物中挖掘歷史年代與社會背景,繼而得出現代價值與意義。文物的鑒定與鑒賞是兩種不同概念文化,深入學習我國歷史發展,了解傳統文化,值得進一步推廣與發揚。
參考文獻
[1]劉玉梅.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藝術科技,2017(02).
[2].文物鑒定與鑒賞(文物刊)[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11).
[3]苗建強.對文物鑒定與鑒賞的探討[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10).
[4].文物鑒定與鑒賞[J].大眾考古,2015(07).
[5].文物鑒定與鑒賞(文物刊)[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