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濤
摘 要: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非常普遍,深入研究,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之與其他講授方法有機結合,才可能真正實現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起到應有的作用,發揮出多媒體技術獨有的強大優勢。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優勢
如今,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強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方便又直觀,解決了許多用語言難以表達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上功不可沒。在進行授課時,唯有深入研究,策劃和使用信息技術,使之與其他教學方法相融合,才會真正優化課堂教學,真正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到恰當、合理的輔助作用,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做到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才是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的有效途徑。
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時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習興趣。要想使學生有興致主動地進行思考,參與到對知識的探索中來,就要開發其內在動力。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或對象產生濃厚興趣時,就會集中注意力仔細觀察,產生深刻記憶,并觸發豐富想象,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信息技術集成了多種信息傳導方法,具有非常強的直觀性和真實感,信息量大,會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引起學習興趣。并且,信息技術交互性強,讓學生動手寫寫畫畫,或利用游戲等手段可以強烈激發其進行探索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吸引過來,達到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主動學習的目的。其次,應用多媒體技術在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時能起到“它山之石”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在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知識內容離學生的認知范圍較遠時,即使表達得非常準確、形象,學生也往往聽得似懂非懂,難以突破課堂中的重點和難點。而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再現知識生成過程,能夠非常直觀、有效地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地收到最佳成效,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觀察理解,收到了以往單純靠老師講解難以達到的效果。最后,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恰當應用能夠強化學生的記憶。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具有過去性、具體性的特點,信息技術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盡顯優勢。它利用直觀、生動、互動等特點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地強化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具有明顯的優勢,科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但應用信息技術于課堂,也并非毫無缺點。實踐證明,應用信息技術于課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雖然有與傳統教學方法難以企及的優勢,但這種優勢絕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方法,應與傳統教學方法融合才能真正發揮其優勢。如實物教學就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優勢,再精細、逼真的課件也不如實物真實,再生動的短片也不如實物鮮活,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形象地探索事物內在的規律和特性等深層次的東西。所以只有兩者有機結合,其教學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其次,要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信息技術雖然有很多特殊功能,但在課堂上應科學合理運用,注重取舍,而不是一味、盲目地擺花架子。再好的教學手段也要服務于教學目的,信息技術在課堂上是否運用得恰當,研判的標準就看它是否在完成教學任務時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不能在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中起到恰當、有效的輔助作用,就是無用的花架子,應予以摒棄。而真正優化教學過程的信息技術應用,是那種使課堂教學更有效率的設計。
2.教師在選擇多媒體時應以學生的身心特點為依據。學生的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快,因而具有聲、光、電等綜合刺激特點的多媒體能夠非常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特別是兒童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會使身心疲憊,從而導致學習能力下降的不良后果。因而,信息技術在課堂中使用時要注意切忌頻繁濫用,要適時適度地使用,界面制作要干凈自然,切忌令人眼花繚亂的設計,否則將適得其反。所以,使用信息技術時必須要注意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選擇符合認知規律的媒體,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在運用信息技術時內容表達簡潔、清楚、準確,在加強趣味性的同時做到難易適當,視覺、聽覺信息要合理分配,音像要經過嚴格精選,所設計的問題要易于學生接受,避免由于視聽不協調而產生干擾,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起到相反的作用。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進行鮮活、形象、有趣味的信息提供,選擇能夠真正起到突破時間、空間、抽象、宏觀、微觀限制的多媒體,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基礎,選擇學生易于理解的角度和手段展示事物的內在規律,開闊學生的視野,會使學生易于理解事物產生、發展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合理、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會豐富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從而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更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