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經濟法的核心支柱,是經濟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經濟法的始末。市場經濟離不開經濟法,經濟法是市場經濟運行順暢的保障。我國對于經濟法的理論研究并沒有較為重視,學者對于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本文通過對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所應具備的標準和所需遵循的原則進行說明,分析經濟法基本原則所應具備的特點。
關鍵詞:經濟法;基本原則;標準;經濟安全
經濟法就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經濟法主要是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所謂經濟法就是調整現代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按照《布萊克法律詞典》中對原則的定義,原則是指“法律的基本真理或準則,一種構成其他規則的基礎或根源的總括性原理或準則。”經濟法基本原則,是指貫穿于經濟法實踐運作全過程之中,作為經濟法規則基礎的指導思想和原理。
1 確定經濟法基本原則的原因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一種概括、普遍、嚴謹的,由國家強制執行的行為規范。
原則,對大眾意義來說是人們對問題的觀察和處理的準則。因為人們的立場不同,因此原則也不盡相同,對原則的理解也有不同的看法。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經濟法法律體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經濟法的基準,對于一般的經濟法律來說,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法律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于案件審理來說也是判斷的依據,當案件審判過程中對經濟法法規有出現理解歧義時,法官可根據經濟法基本原則對不符合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理解進行廢棄或判定無效。
2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應具有哪些標準
2.1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需要具備獨特性
經濟法基本原則需要與其它部門的原則區分開來,因此,經濟法需要具備其獨特性。經濟法基本原則僅僅適用于經濟法,對其他法律不應具有使用意義,而且,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需要更注重于對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生產力之間關系的調節。而且,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在經濟法中相當于人的脊椎,它不具有彈性規定,不能對它進行曲解。
2.2 經濟法基本原則需要具備區域性和與時俱進
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經濟制度,因此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需要符合本國的國情。
2.3 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需要一定的水準
由于經濟法基本原則是經濟法的中心,對一般經濟法則的確立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需要具備一定的水準,在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提煉中要求具有一定的高度。在經濟法基本原則高度的基礎上,重視程度,不要將要求設置過高或過低,過高或者過低的要求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穩定性都具有很大的損害。
2.4 經濟法基本原則需要具有整體性
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不能只重視一個環節,經濟法基本原則需要貫穿經濟法的始末,包括經濟法的立法、執法和守法的整個過程。經濟法基本原則不能是一個局部性的,僅僅只適用于一個領域的原則不能成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適用于單個領域的經濟原則無法駕馭整個龐大經濟法的運轉。
2.5 經濟法基本原則需要遵循社會價值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實際上也在反映當今社會經濟的現象。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也反映著經濟法所遵循的價值體現與本質。從法律的角度看,經濟法在法院審判時所顯示的彈性規定對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不起作用,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對經濟法來說是必須嚴格遵守且不可侵犯的,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在法院審判中對審判過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 經濟法的基本原則需要具備的原則
3.1 遵循經濟民主的原則
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利益相互緊密聯系,又有不同的范圍。經濟法以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為出發點。國家的宏觀調控、個人的利益與市場經濟的發展都與社會利益具有密切的聯系。在我國,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著矛盾。當國家利益與社會利益產生矛盾時,國家通過經濟法對矛盾進行適當干預調節。但是國家在進行干預經濟的同時必須遵循經濟民主原則,若國家干預不遵循經濟民主這一原則很可能會使經濟的發展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去,經濟民主的原則對國家和市場的積極性具有良好的調動作用,對資源配置的優勢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3.2 國家對經濟進行適當干預
經濟法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適度干預的法律手段。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是有序合理的,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可以無限制的自由發展,放任不管的自由市場對經濟的發展反而起到消極作用,這就需要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適當干預,對市場經濟的缺陷進行彌補,保障市場經濟的安全有序發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家干預是不可缺少的,但這也引發對國家如何對經濟進行干預的思考。國家干預必須行之有度,不可過分干預也不可過度放任,對這個度的把握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國家干預需要遵循市場規律,對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出現的偏離發展軌道的行為采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等進行干涉,保護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國家干預只是對市場經濟中的缺點進行干預,對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細節仍然不會過度干預,對市場經濟采取大部分自由,對小部分缺陷進行干預。對于國家干預的度是否合適需要觀察是否妨礙了經濟的發展。不影響經濟發展,對經濟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才是適度的。
3.3 實行傾斜性的權利保護
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社會群體之間的發展實際上是不平衡的,比如消費者與市場企業之間,他們就存在著不平衡的狀態,當發生不合理的情況時,作為弱勢群體的消費者在對本身進行維權時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難度更大,若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實行完全的公平的話,對弱勢群體來說實際上是一種不公正。當為了矯正這種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現象,經濟法對弱勢群體實施傾斜性的保護,對減緩社會矛盾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樣的經濟法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才更具備實用意義。endprint
3.4 經濟法基本原則應該遵循社會本位原則
經濟法的社會本位原則是指經濟法立足于社會整體,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基本目標,在任何情況下都以大多數人的意志和利益為重,具有社會法的性質。經濟法屬于社會法,但經濟法與行政法等是需要區分開來的,經濟法與行政法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社會公共利益在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社會公共利益的滿足度與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社會分配、市場運行等都有密切關系。經濟法遵循社會本位這一原則,保障了在國家進行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時以社會公共利益為基本目標。企業等主體在經濟運行過程中不能忽視社會責任,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簡單追求利益最大化。經濟法基本原則遵循這一準則,國家在宏觀調控時能夠加重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視,企業主體在進行經濟行為時能夠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這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 小結
總的來說,經濟法與經濟法基本原則的關系就像人體一樣,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其骨,經濟法的具體條例為其血肉,經濟法與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統一才形成了保障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的法律部門。經濟法通過宏觀調控對市場進行優化協調,維護市場經濟發展秩序,保障國民經濟的正常有序發展,而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作為經濟法立法的綱領,對經濟法的走向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應遵循的經濟民主、國家對經濟進行適當干預、實行傾斜性的權利保護、社會本位原則,這幾項原則之間的聯系是互相促進的,并不是孤立的,國家在遵循社會本位的基礎上,國家對經濟進行適當干預和權利傾斜保護。經濟法在這些基礎上進行細化,通過將理念與原則的細節放大,促進經濟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功能的完善。因此,對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實用意義。
參考文獻
[1]盧代富.我國國家干預立法及其完善[A].單飛躍,盧代富,等.需要國家干預———經濟法視域的解讀[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73.
[2]漆多俊: 《經濟法學》第三版,載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
[3]再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基于現有經濟法基本原則的提煉。鄧俊,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商 2016,30,234-235
[4]論美國院判例在我國法學教育中的作用——以《經濟法學》課程為例[J]。李友根,法學教育研究。2016(02)。
[5]吳傳頤.社會法與社會法學[A].何勤華,李秀清.民國法學論文精粹[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95.
[6]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張洋洋;-期刊-2015-04-15
[7]〔美〕戴維·格伯爾.二十世紀歐洲的法律與競爭[M].馮利克,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286.
[8]張守文: 《經濟法原理》,載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年
[10]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張曼;-期刊-2011-06-25
[11]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朱田倫;-期刊-2013-10-25
[12]黃茂欽.經濟法現代性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4.8.
[13]淺論經濟法的基本原則[A]。馬海蓮,徐娟,D912.29 (2011)03-0032-01
作者簡介
許前川(1972-),男,漢族,重慶市墊江縣,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經濟法、民商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