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祥+張月麗
摘 要:西部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要結合地方高校實際情況進行準確的定位;提高師生進行海外研修、交流的國際地位,拓寬師生研修渠道,加強國際前沿學科和薄弱學科建設。帶動地方經濟、教育、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地方高校;深化發展;教育國際化;新舉措
中國教育發展的戰略方向和基本理念是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國際化是教育對外開放,關鍵是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
1 西部地方高校國際化發展的定位
西部地方高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地方高校發展的國際化戰略規劃,(一)落實教育部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二)依據地方發展的特點,建立地方高校特色發展、深挖地方高校內涵發展。
(三)制定地方高校國際化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實施方案。地方高校的定位既不是單純的學術型高校,也不是專門的職業教育型,而是朝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
2 加強西部地方高校教師海外研修、交流
根據交流協會國際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8月至10月對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不同類型高校本土專任教師海外交流情況:
(一)擁有海外博士的教師比例:部屬高校均值7.69%,標準差5.460;地方高校均值2.23%,標準差6.798。
(二)有一年以上海外學習經歷的教師比例:部屬高校均值29.37%,標準差17.874;地方高校7.94%,標準差12.101。
(三)在國際組織與學術性協會擔任職務的教師數:部屬高校均值37.42,標準差91.756;地方高校均值3.09,標準差16.892。
(四)在國際學術刊物擔任職務的教師數:部屬高校均值42.90,標準差94.664;地方高校均值1.73,標準差5.544。
(五)被海外高校授予名譽學銜的教師數:部屬高校均值3.69,標準差10.228;地方高校均值0.56,標準差2.555。
(六)擁有外籍院士稱號的教師數:部屬高校均值0.63,標準差1.616;地方高校均值0.08,標準差0.539。
上述各項指標顯示:地區省屬高校專任教師國際化水平顯著低于部屬高校專任教師國際化水平,地方高校對外方教師人才引進比較欠缺,尤其是具備境外專業背景的師資難以引進,近幾年,西部地方高校加大了師資國際化的資助力度,越來越多的教師能有機會走出國門,開展各種形式的交流與研修,但具有海外博士學位的教師非常有眼,教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有待提升。
西部地方高校基于以上情況,在面對地方高校國際化進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首先解決的問題應該是西部高校能爭取到大量的資金支持,選派更多優秀教師以文科、理工科分別組團赴國外研修、考察,帶回來的新思路、新技術、新科研成果回饋給學校和社會,同時,服務地方經濟。
在西部地方高校整體轉型期間、需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集中資金繼續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繼續加大選派力度,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打造特色品牌專業和課程。
3 拓寬西部地方高校大學生赴國外交流學習與帶薪實習的渠道
西部地方高校相比部屬高校而言,大學生出國留學、深造的機會相對較小,因此繼續拓寬教育對外合作渠道,為學生出國留學提供更多機會顯得尤為重要。現在學生出國主要是公派出國留學、自費出國留學、暑期赴國外帶薪實習,現在要加大學生出國境學習途徑,地方高校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報中外合作辦學,采用多種合作模式,3+1或者2+2,或者雙方互派教師交流學習。
簡化工作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當前各類出國留學的人數越來越多,上交的材料也越來越多,各類出國所需辦的手續繁瑣,如能簡化手續,利用互聯網網上審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制度建設、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
(一)制度建設:地方高校國際化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還不完善,因此加強國際前沿學科和薄弱學科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融合國際上知名高校、國內部屬高校的優勢資源以及先進的管理經驗,加快速度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地方高校制度刻不容緩。
(二)專業建設:地方高校可以結合本地地方特色,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推動地方高校國際化的優勢專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專業。
(三)課程建設: 加快中外合作辦學的步伐,推動學歷學位互認,作為教育改革的試驗田,中外合作辦學承擔著改革創新的使命和責任。
引進國際上比較知名高校的全英文課程,不僅是對學生,更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讓地方高校真正與國際接軌。
5 國內外聯合辦學、進駐地方大學城
地方高校聯合辦學的檔次遠遠不及省屬高校聯合辦學的師資和規模,因此提升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品質顯得尤為重要,提質增效是中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當前的頭等大事,地方高校需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教育質量的提高,研究制定國際教育質量標準,為國內外雙方聯合辦學提供新保障。
地方高校實施國內外聯合辦學,為我國地方高等教育改革尋找創新路徑,中外合作辦學承擔改革創新的使命和責任,我們需借鑒國外高校的先進辦學理念、治理高校發展的模式,人才培養方式以及教學方法,充分吸收、改造、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形成中國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做法、發揮示范作用,引領地方經濟的發展。
借助教育創新發展的東風,地方高校強力進駐大學城,使得地方高校的大學城華麗轉身成為地方高校國際化的大學城,為地方高校國際化交流搭好平臺,多邊共同努力,促進各國教育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合作共贏。
6 教育國際化成效
(一)地方高校深化發展教育國際化能助推素質教育的發展,在中外文化相互碰撞中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只有注重教育國際化的互動交流,才能促進素質教育的提升,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更多放眼世界的國際型人才。
(二)地方高校深化發展教育國際化能助推地方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國際學生帶來的異國文化如一縷清泉注入溪流,使師生以及家長的思想都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國際學生的自立意識和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方式,對國內師生都是一種觸動;在地方的文化領域,也可形成友善和諧的社會風氣;教師赴國外進行科學研究、文化交流給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氣象,同時,也反哺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7 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下一步舉措
(一)地方高校在宏觀政策的調控下處于整體轉型期間、要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集中資金繼續加強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為更好的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打造特色品牌專業和課程而努力。
(二)從激勵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地方高校公派出國研修和自費出國攻讀學位的相關制度,鼓勵教師多渠道出國研修和學習,為地方高校教師申報國家級重點科研課題打好基礎。
(三)加強出國教師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能夠做到學以致用,為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做出貢獻。
(四)地方高校需繼續拓寬教育對外合作渠道,為學生出國留學提供更多機會。
參考文獻
[1]于家. 開展教育國際交流 努力傳播中華文化[J]國際教育交流,2017(2)27.
[2]交流協會國際教育研究中心. 2016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狀況調查報告2016年(11、12)57-59
作者簡介
張云祥(1961-),男,四川鹽亭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
張月麗(1977-),女,湖北仙桃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學研究、國際交流與合作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