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蔓玉+周艷琳+葉飛飛+崔孟霄
摘 要:目的:對三全學院校園內的一內湖進行細菌數量的檢測。方法: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對不同環境下的細菌數量進行檢測。結果:在有水生植物處、光照下、陰暗處與無水生植物處細菌量分別為3.3×105 CFU/ml、 5.3×104 CFU/ml、3.3×104 CFU/ml、4.1×104CFU/ml,除有生植物處屬于α-中污帶,其余均屬于β-中污帶。結論:三全學院這一內湖湖水的細菌數嚴重超標,有生植物處細菌數量最高,該環境下利于細菌的繁殖,并為湖水的保護治理和水質的提高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細菌數 水樣處理 水質檢測
生活飲用水與其水源水等水體受到生活污水和人和動物糞便及工業廢水的污染后,水中的細菌數量會大幅增加,其中病原菌也會隨之增加,引發傳染、危害人類健康。水中細菌總數往往同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呈正相關。故水的細菌學檢測是評價水質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三全學院校園內有一內湖,湖水表面長漂浮一層油狀物質,甚至散發出刺鼻的氣味。本研究采取不同環境下的水樣,檢測水中微生物的數量,從而了解三全學院這一內湖的湖水污染情況,并為湖水的保護治理和水質的提高提供一些理論參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高壓蒸汽滅菌鍋、恒溫培養箱、試管、平皿、吸管、采樣瓶、錐形瓶。
1.2 方法
1.2.1 水樣采樣與處理
1.2.1.1 水樣采集 2017年5月20 日晴天在中午12點在校園的湖水中分別在光照處與陰暗處、有水生植物與無水生植物處分別取3支試管并標號的采樣瓶在水下10-15cm處采取,并保證采取、運輸過程中不受污染。
1.2.1.2 水樣處理 吸取各水樣10ml,分別注入含有90ml的無菌水的錐形瓶中制成1:10稀釋液,吸取1:10稀釋液1ml,分別注入含有9ml的無菌水的試管中制成1:100稀釋液,按照以上相同方法制成1:1000、1:10000、1:100000的稀釋液。
1.2.2 細菌總數測定。 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無菌操作吸取1ml稀釋水樣(1:100、1:1000、1:10000),分別注入滅菌培養皿,傾注約15ml已融化并冷卻到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并立即旋搖培養基,使水樣與培養基充分混勻,每個稀釋度做兩個平行實驗,同時在一個培養皿內只注入牛肉膏蛋白胨作為空白對照。在培養基完全冷卻后,將平板倒置放入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4h,進行菌落計算。經計算。稀釋倍數為1:1000為最適合的稀釋倍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細菌數測定結果
再由下表可知三全學院中湖水在光照下與無水生植物處、陰暗處是是處于β-中污帶,在有水生植物處是處于α-中污帶。
3 討論
由上圖可知,總體上湖水中的細菌含量較高,而三全學院的這一湖水屬于校園的內湖,湖水的來源即是生活污水的排放、實驗室用水的排放,可能這些用水在排放之前未得到合理的處理,從而使排放水中本身所含的細菌數量較高,生活污水與實驗室污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質以及其他的化學產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分解消耗氧氣,這類污染物質的持續排放會造成水中溶解缺氧,從而影響魚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動,當氧氣耗竭時會進行有機物的厭氧分解,從而產生氨、硫化氫等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水體將發黑發臭,從而失去資源的功能。另湖水在光照下、陰暗處與無水生植物處均屬于β-中污帶、而在有水生植物處屬于α-中污帶,具有顯著的比較意義。從而說明在水生植物生長旺盛的水環境中,更有利于細菌的繁殖。在本次實驗中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部分,比如本次實驗結果還并不完善,還可以繼續做大腸桿菌總數測定實驗,了解三全內湖湖水水質糞便污染的程度;進一步研究菌落的分離鑒定,了解湖水中微生物的多樣性等。處理好生活污水與實驗室用水的排放,改善內湖的水環境,不僅對校園內生態環境的保護有重要意義,更能給予師生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利于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增靈等,金銀湖水質細菌學檢測與分析,安徽農業科學,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1,39( 34) : 21238 - 21239
[2]韓宏蕾等,微型生物在水質監測中的作用和意義,環境科學與管理,1 673 一1 2 12 《2 00 7 )05 一0147 一04
[3]湯云木等,淺析水中微生物對水質的影響及防治對策,科技風Technology Trend,2010年20期 ISSN:1671-7341
[4]梁紅山,國家標準中菌落數檢測的有關疑點探討,現代預防醫學,2001年第28卷 第4期 Modern Prev en tive Medicine, 2001, Vol. 28, No. 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