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云
【案例背景】
原本六年級上冊的《雞兔同籠》下放到我們四年級下學期!這樣有趣的中國傳統數學名題,可以說是時間長河中洗練留存至今的具有經典意義的數學問題,研究這個問題及其中滲透的數學思想,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尤其是健全人格是不可忽視的。同時,也由于“貪戀”階梯教室更為優質的液晶實物投影設備,我斗膽在學校的市級骨干引領課中展示了這節課!其實,對于女教師來說,此類“燒腦”的內容,不容易把握,可我想挑戰一下自我!市級骨干,不應該就留個名,躺在鮮亮的標志上度過余生,如此難免會不進則退。自己業務的提升,得擁有成為專業的專家意識。
【案例描述】
課堂上,首先由古代名題的引入,吸引孩子們進行探究學習。而在發現由于數據過大而產生疑問:不容易猜測出結果!怎么辦呢?引起學生的思考,順理成章地化繁為簡,出示本節要解決的例題。在獨立思考后,自主解決問題。由于他們的全神貫注、善思敢想,多數孩子一舉拿下還意猶未盡!之后小組學習,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發現新的思路,完善自己的想法:有畫圖法過程表述清晰的“寶貝”;有列表法按數據有條不紊思考重順序的“嚴謹女”;有借鑒同伴的表格發現自己的問題邊列數據邊計算、邊展示、邊思考的“理工男”;有深化假設法,用全為雞、全為兔的不同展示;更有小杉同學運用抬腿法獨到見解解決疑難的……總之,一堂享受的課,我不忍打斷興趣盎然的孩子們,更欣賞他們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學習習慣,我和孩子們直到課程結束都還意猶未盡呢!這樣生動的內容,適合充分時間探索!孩子們長大了,從剛入學的表述不清到今天層次清晰地思維,大方地展示自己的見解!真心為他們驕傲!一堂課成功與否,大多由孩子們的參與度所決定!在陪伴中,我欣喜地看到他們的成長……
【案例分析】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一個全面發展的健全人格的人,應具備自主發展意識、社會參與能力及文化修養。學會學習、自我管控、解決問題、創新發展屬于個人自主發展應具備的能力。
在《雞兔同籠》這一課,我首先呈現情境圖,借助古代數學問題,學生感知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在感受數學文化的同時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另外,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環節,學生充分經歷了猜測結果、嘗試調整的過程,在得不到正確結論的情況下,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此處,巧妙地體現了關注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體現了健全人格的培養,遇到困難不是等著或是無謂的苦悶,而是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盡力想出積極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忽視在學科教學中健全人格的培養。
而在本節課的過程中,在重頭戲——經歷“化繁為簡”的解題中,學生在自主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假設、畫圖法、表格法等方法解決問題的匯報交流。在匯報中孩子們能異彩紛呈,不是課前的鋪墊,那樣的假課是失敗的,是損害學生利益的,我們必須杜絕。因為平時每一節的課堂中都要注意善于啟發他們去思考,尊重學生,不放棄他們的哪怕是有錯誤的點滴,循循善誘,逐漸陪伴他們的成長。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會發現真正的“教學相長”。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不單培養了學生自信自愛的人格魅力,也會在遇到難題、尋找解決途徑中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這是數學教學中我一直努力追求并實踐著的境界,也是我——為師者一直的初心不變。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而我們的核心素養其實也一直蘊含在我們的平時課堂中、學習生活中。而在本節課上,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里,循序漸進,使學生從中掌握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后續的學習中,逐漸學會自主而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可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而我們人格的健全才是我們整個教育一直追尋、不能忽視的。無疑在數學學科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是值得我們一線小學教師關注并真實踐行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