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南+侯德泉
摘 要:近百年來關于十月革命的紀念活動與紀念文章數不勝數,本文選取了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紀念十月革命40周年、50周年和70周年三篇文章,通過回顧和分析這三篇文章是在怎樣的歷史環境下紀念十月革命、紀念的內容及歷史意義,從而提出并回答該如何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的問題,對于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的發展時期繼續堅持十月革命的道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堅定道路自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十月革命;紀念
十月革命對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么,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通過紀念十月革命的活動來認識十月革命從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百年來關于十月革命的紀念活動與紀念文章數不勝數,本文則選取了建國以來三次重要的紀念活動講話或黨報社論進行分析,以總結歷史經驗,思考在當前歷史關頭該如何紀念十月革命100周年,這對于我們明確“中國共產黨要明確宣示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1]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1 40周年紀念:“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光明大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對中國人民的反動統治徹底結束,中國由此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并開始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即“一化三改”,之后新中國僅用了四年的時間,就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中國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在1956年八大開幕式上指出“我們現在也面臨著和蘇聯建國初期大體相同的任務。要把一個落后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2]。然而八大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并沒有堅持多久,1957年4月,他講:“八大決議關于先進生產關系與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的說法,是犯了個錯誤,理論是不正確的”,在1957年10月講:“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毫無疑問,這是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八大決議沒有提這個問題。八大決議有一段講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種提法是不對的”,當時確實有極少數資產階級右派分子乘機向共產黨和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發動進攻,妄圖取代共產黨的領導,因此強調兩條道路、兩個階級的矛盾對于穩定新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義的。但是,由于對1957年春夏的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估計得過于嚴重又選擇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方式,在全國展開了一場群眾性的政治運動,致使反右運動被嚴重擴大化了。
十月革命40周年的紀念活動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1957年11月6日,毛澤東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十月革命帶給蘇聯的不可戰勝和偉大成就,特別指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與十月革命的密切關系,提出了反對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任務。毛澤東指出“蘇聯人民在四十年前舉行的這個偉大的革命,正如革命導師列寧多次指出的,開始了全世界歷史的新時代”“建立一個沒有人剝削人的社會,曾經是世界上的勞動人民和進步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十月革命破天荒第一次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把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在十月革命后的四十年里,蘇聯兩次發射人造衛星開辟了人類征服自然的新紀元,全世界都公認,俄國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大大增強,在教育、科學、文化事業上都趕上資本主義國家。蘇聯四十年的進程證明了列寧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所帶來的成就,因此“事情很明顯,在十月革命以后,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家如果忽視或者不認真研究俄國革命的經驗,不認真研究蘇聯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并且按照本國的具體條件,有分析地、創造性地利用這些經驗,那末,他就不能通曉作為馬克思主義發展新階段的列寧主義,就不能正確地解決本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問題”,俄國革命的經驗就是列寧指出了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的必然性,“城市中心論”以及不把馬克思恩格斯的具體論斷教條化,而是結合俄國的國情,走俄國特色的道路等等,在中國,北伐戰爭時以城市為中心奪取政權及之后的三次“左”傾錯誤造成了嚴重后果,使得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在學習蘇聯的同時也總結中國革命經驗,突破“城市中心論”,找到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上,中國沒有經驗,一方面學習蘇聯強調要恢復和發展大工業,建立合作社,實行工業農業集體化等,另一方面與蘇聯不同的是中國的農業集體化是在人民群眾的普遍支持下完成的,而且農業生產總值與蘇聯大幅下降不同則是逐年發展,在八大時陳云還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這是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創造性利用,因此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但同時,講話中毛澤東指出“中國有一小撮資產階級右派分子企圖反對社會主義道路...他們的這種狂妄企圖,已經在全國人民的反擊之下徹底失敗了”,“我們正在六億人口中分期分批地推行這個人民自我教育運動,大概再有幾個月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取得勝利。今后,我們準備每年或每兩年舉行一次整風運動,運動時間可以大為縮短,作為解決我國整個過渡時期各項社會矛盾的一個主要方法”等等,這些論斷可能存在盲目自信,忽視客觀規律的傾向,導致中共的政策重新回到強調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路線上,使得中國共產黨人對“右”唯恐避之不及,政治路線從此嚴重左傾,這些變化為之后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埋下伏筆。
2 50周年紀念:“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
在國內,雖然建國后的近二十年取得了些成就,但受社會主義大改造的影響,經濟上急躁冒進的影響尚未清除,1958又開始了大躍進的準備工作,并將人民公社化運動推向高潮,此后雖經過1962年七千人大會兩年時間的調整,國內的形勢逐漸好轉,但在政治思想上的“左”傾錯誤一直未能糾正過來,意識形態領域開展的錯誤的批判與斗爭,最終使得“文化大革命”的發生。國際上,蘇共二十大的召開,是蘇聯歷史乃至國際共產主義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自此之后,在蘇聯持續不斷的出現大量揭露斯大林時代各種謬誤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歷史作用,否定蘇聯的歷史。蘇共二十二大以后,蘇共領導人、蘇聯報刊連篇累牘的發表公開信,攻擊中國黨,推行外交上的霸權主義。與此同時,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也給帝國主義和各國反動派提供了一個反蘇反共的機會,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反蘇、反共、反社會主義的惡浪,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了極大的混亂。endprint
因此,在這一國內國際形勢混亂的關鍵時期,必須要紀念十月革命,保證中國繼續沿著十月革命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打退國際上對中國的封鎖以及消解國內群眾對社會主義懷疑的情緒。于是在1967年,林彪代表中共中央在首都人民紀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大會上發表了講話,其中,文章說到“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概括起來,就是在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在農村中發動農民群眾進行游擊戰爭,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這是十月革命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新的偉大發展”,“毛澤東同志不僅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問題上,創造性地發展了列寧主義,而且在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這個當代最重大的問題上,劃時代地、創造性地發展了列寧主義”,這些論斷在原則上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主義的創造性的發展,是具有進步意義。但是當時的指導思想已經背離了實事求是的本質,文章不乏一些“帝國主義走向全面崩潰,社會主義走向全世界勝利的時代”“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等偏“左”的詞匯,以及過分強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強調無產階級政權的鞏固,從而錯誤地發動了“文化大革命”。在當時國際資本主義復辟、修正主義泛濫,國內政治上的“左”傾思想的尚未糾正過來的背景下,這次十月革命紀念講話,只會強化極左思想,實際上背離列寧主義,背離十月革命的精神實質。
3 70周年紀念:“馬列主義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
在國內,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生產混亂,國民經濟大大下降,知識分子遭到迫害,個人崇拜仍束縛在一些人的腦海里,人們急切的期盼中國能夠擺脫困境。1987年《光明日報》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批駁了“兩個凡是”,鄧小平也給予這場討論與支持,在多種力量的支持下,“打破僵局”“解放思想”的呼聲越來越高。于是在之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及時、果斷的把黨和國家的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79年12月,鄧小平提出中國要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目標。這是一個新的的重要判斷,這個判斷規定了一個既積極又切合實際的設想,這就從根本指導思想上防止了重犯過去長期存在的脫離中國實際國情而急于求成的錯誤”。到1987年十三大,黨提出了比較系統的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十年間,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歸功于探索、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是按照中國的國情來辦,當然要學習別國的建設和管理經驗,但不是照搬照抄,這是一面鮮明的旗幟,指引著方向。在國際上蘇聯關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一直呈現急于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傾向,并逐漸走向極端,到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政治經濟爆發了全面的危機,戈爾巴喬夫對馬克思主義逐漸修正,對蘇聯的歷史和現存的社會主義制度進行了全盤的否定。
在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都對社會主義失去信心的時候,在國內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堅持了正確的道路。《人民日報》于1987年11月7日第一版發布了紀念十月革命七十周年的社論,即馬列主義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社論是代表同級黨委和政府的思想觀點和政治立場,帶有指導性的聲音,是帶有權威性的堅守黨性原則的評論文章,因此這里也選取這篇文章代表中國共產黨的聲音紀念十月革命。文章指出十月革命的道路,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世界和俄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馬克思主義者分析了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各種矛盾,得出結論說: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中葉說的社會主義革命不可能在單獨一個國家內獲得勝利的舊公式已經不適合于新的歷史形勢,由于帝國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社會主義革命完全可能在單獨一個國家內獲得勝利,并且根據俄國是當時世界上帝國主義的薄弱環節這一具體情況,認為無產階級革命有可能在俄國一國首先取得勝利。列寧制定了適合俄國國情的戰略和策略,從而把革命引向勝利,并且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歷史已經證明,馬克思列寧主義必須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奪取政權的革命斗爭中是這樣,在革命勝利后建設國家的時期中也是這樣”,因此,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應當是切合本國實際的一條發展道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前進。“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歸根到底就是恢復和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根據這條思想路線來探索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在十三大上“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述了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十分重要的命題。這是當前中國最重要的國情,是進行決策、制訂路線的根本依據。只有對我國所處的歷史階段有符合實際的認識,才能在進行決策和制定政策時防止“左”的和右的偏差”。在這個時代紀念十月革命七十周年,文章著重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要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要對列寧主義進行合乎國情的創新,這是對十月革命所開創的馬克思主義與實際相結合的這一種革命的實事求是精神的發揚,必須牢牢把握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踏踏實實地開拓前進。
4 100周年紀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今年是紀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也正值十九大召開之際,習近平在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會上指出,在今后和未來的發展中,“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行動綱領,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事關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在這一關鍵時刻,要“認清歷史變革、立足歷史方位,就是在明確歷史任務、把握事業進程”,所以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越是需要明確道路的方向。
要充分肯定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列寧的偉大貢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任何一種理論的產生都是由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決定的。恩格斯在1847年《共產主義原理》中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將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革命,而將在一切文明國家里,即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產生”,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的固有的矛盾,盡管資產階級作為新的生產方式的代表,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但是由于資本主義自身的客觀經濟規律導致的矛盾,使得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成為歷史的必然。但到19世紀末列寧活動的時期,列寧分析了資本主義已經由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階段,世界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更加不平衡,所以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鏈條上就產生了薄弱環節,社會主義革命就有可能在這些薄弱環節上首先取得勝利,這是根據當時的世情和國情提出的,改變了馬克思恩格斯先前的論斷。于是,列寧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是他劃時代的功績,任何人都是抹殺不了的。這使得社會主義由理論變成了現實,之后蘇聯在工業、農業、科技和文化上的成績也完全證明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而20世紀末蘇聯的解體是與當時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逐漸脫離甚至背叛社會主義有關,這絕不能歸結于十月革命,事實證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光明大道。endprint
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無論是斯大林搞他的‘社會主義模式也好,還是蘇聯上層‘自我政變也罷,歸根結底是‘和平年代的共產黨人對馬列主義‘信仰的拋棄,進而成為‘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蘇東劇變后,社會主義走向低潮。但社會主義在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方興未艾,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有自信的底氣。今天,實現人類共同利益、共同繁榮、共同發展、共同安全正在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而這些共識正是與社會主義的理念、價值吻合的,所以,中國有道義上的優勢,有理念上的優勢,我們有自信的底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我們當然要在繼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認識上堅定道路自信,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展。十月革命100年來,社會主義的發展經歷了波折。什么是社會主義?應該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怎樣發展社會主義?30多年前鄧小平說,這個問題過去我們并沒有完全搞清楚。那么現在我們是否完全搞清楚了?100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社會主義必須通過不斷地建構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而這種建構必須遵循如下基本規律:
第一,必須立足本國國情。立足國情,就是要立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的旗幟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習近平指出,雖然我國最大的國情和最大的實際仍然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新的發展時期,必須將新的國情與理論統一起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持與發展統一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社會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要把‘初級階段與‘強大起來統一起來,聚焦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第二,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堅持和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關于社會主義本質,鄧小平提出共同富裕,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共享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第三,必須符合現代化和人類社會發展方向。什么是現代化?這個有很多研究。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同于資本主義化。但是,西方資本主義的有些文明成果確實值得我們學習。“一球兩制”的世界,資本主義在與社會主義的并存發展中,來自社會主義的批判實際上對它起到了不斷糾錯從而不斷獲得生機的作用。那么,我們也應注意借鑒資本主義的一些文明成果。
注釋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人民日報,2017年7月28日。
[2]《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人民日報,1956年9月15日。
[3]《毛澤東傳1949—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第658頁。
[4]《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冊》,《做革命的促進派》,1957年10月19日。
[5]《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毛澤東同志的講話》,人民日報,1957年11月7日。
[6]《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毛澤東同志的講話》,人民日報,1957年11月7日。
[7]《在首都人民紀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大會上林彪同志的講話》.人民日報.1967年11月7日
[8]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版,第379頁。
[9]《馬列主義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紀念十月革命70周年》,人民日報,1987年11月7日。
[10]《馬列主義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紀念十月革命70周年》,人民日報,1987年11月7日。
[11]《馬列主義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紀念十月革命70周年》,人民日報,1987年11月7日。
[12]《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人民日報,2017年7月28日。
[13]《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人民日報,2017年7月28日。
[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57頁,2006年。
[15]《習近平總結蘇共亡黨教訓敲響啥警鐘?》,人民日報,2013年10月27日。
[16]《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人民日報,2013年1月6日。
[17]韓慶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做理論準備》,《學習時報》,2017年7月29日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林彪.在首都人民紀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大會上林彪同志的講話[N].人民日報,1967-11-7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7-7-28
[4]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N].人民日報,1956-9-15
[5]毛澤東傳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6]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7]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
[8]馬列主義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紀念十月革命70周年[N].人民日報,1987-11-7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習近平.習近平總結蘇共亡黨教訓敲響啥警鐘?[N].人民日報,2013-10-27
[11]韓慶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做理論準備[N].學習時報,2017-7-29
[12}習近平.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N],人民日報,2013-1-6
作者簡介
薛南(1994-),女,河北武安人,2016級碩士,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侯德泉(1968-),男,湖南遂寧人,政治學博士,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共黨史,民族理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