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江
最近有個車手拍了個電影,票房還不錯!拍片的家伙叫韓寒。在他身上背負了太多頭銜,從最早的問題少年、到后來的著名作家、再到國民岳父、再到如今的韓導等等,但是在我看來他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車手韓寒。前幾天這位車手拍的部新片《乘風破浪》第一輪放映后就卷走了接近10億票房,真擔心韓導這么不務正業(yè),車技會不會受影響。讓人欣慰的是在12月中旬的CRC收官戰(zhàn)長春拉力賽上韓寒最終還是將年度冠軍的獎杯捧回了家中。
讓我們把目光轉回到這部《乘風破浪》,看過它的人下面這段文字可以忽略,我先給沒看過的人科普一下,《乘風破浪》講述了賽車手徐太浪(鄧超飾)一直對父親反對自己的賽車事業(yè)耿耿于懷,在向父親證明自己的過程中,阿浪卻意外的卷入了一場時光倒流的奇妙冒險。
這是第一部與賽車有關的電影
按照韓寒曾經(jīng)的說法,他希望在電影中給中國拉力車手來一次閱兵似的集體亮相,盡管片中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部戲也并非實實在在的賽車電影,只能算與賽車有關,但縱觀全片賽車依舊是貫穿始終的點睛之筆。下面我們就來帶著大家仔細的看看《乘風破浪》中的賽車元素。
獻給飛車王徐浪
當片中鄧超飾演的主角喊出自己的名字——徐太浪時,我就意識到這部戲其實是為了紀念韓寒的好友而拍的,他就是在2008年6月17日在穿越東方越野拉力賽中不幸身亡的中國飛車王——徐浪。電影看到這里,徐浪這個快要被我遺忘的名字此刻又再一次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我想片中的這首插曲《別送我》也是送給徐浪的吧?
第一次在賽車節(jié)目里看到徐浪是2002年的上海拉力賽,他當時駕駛的是333車隊的桑塔納,真不愧名字中的“浪”字,在雨后濕滑的賽段里,徐浪駕駛的兩驅(qū)桑塔納的一路超越很多大馬力四驅(qū)賽車,最終獲得了1.6升組的第三名。自此這個名字里有個“浪”字的車手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4年對于徐浪來說,可謂高開低走的一年,年初的上海站上他駕駛佳通輪胎車隊的翼豹STI,戰(zhàn)勝了當時的WRC青年組冠軍阿特金森(如今一汽大眾車隊外援),獲得了全場冠軍。而在后來的龍游拉力賽上因為機械故障退出了。之后徐浪來到了香港車手陳自華組建的杭州金牛車隊,在貴州六盤水和北京站則更是以翻車收場。
2005年到2007年則是徐浪賽車事業(yè)的頂峰,除了參加達喀爾拉力賽獲得中國車手最好成績之外,在國內(nèi)的拉力賽場上徐浪也是所向披靡,在那些年里他和劉曹冬是唯一兩個能對外援車手發(fā)起沖擊的中國車手。在紅河車隊時,外援的發(fā)揮并不穩(wěn)定,而徐浪經(jīng)常擔負起單騎救主的角色,他往往能幫助車隊在形勢并不樂觀的情況下扭轉戰(zhàn)局。
在紅河車隊期間是徐浪賽車事業(yè)的高峰
時間來到了2008年,由于年初的達喀爾拉力賽因為非洲安全形勢嚴峻而取消,所以很多國內(nèi)車隊將注意力和資源投入到了年中的穿越東方拉力賽上。在6月中旬的穿越東方馬拉松越野賽,賽程進入歐亞交接的烏拉爾山區(qū),由于連日大雨,此賽段非常泥濘,在73.28公里處,多輛賽車陷入泥潭,徐浪的車也同樣陷了進去。徐浪脫下頭盔走出賽車和眾人一起想要拉出最前面的那輛賽車,但是忽然實施救援的拖車的拖鉤繩斷裂,擊中了徐浪頭部,傷情嚴重,徐浪隨后立即被直升機送往醫(yī)院。但是終究沒能挽回他的生命。
當聽到徐浪在穿越東方拉力賽上受傷的消息時,遠在上海的韓寒當時以為只是受了點皮外傷,按照韓寒自己的說法:最多崩掉幾個牙,毀點容,泡妞時要困難點!但噩耗傳來,韓寒震驚了,熱淚隨之奪眶而出。當徐浪的遺體運回老家武義下葬時,韓寒更為其抬棺送行。葬禮上,平時總是嘻嘻哈哈的韓寒,嚎啕大哭。
后來韓寒寫過一篇文章叫《致徐浪:生活就像是跳樓一樣往下延續(xù)》文中他這樣評價徐浪:他是我見過的最調(diào)皮但最穩(wěn)重最堅強的中國車手,也是我最好的朋友。盡管徐浪走了,我們的生活依然像跳樓一樣往下延續(xù),他是最先接觸到地面的人。我和你看到的人都在最好的時光里,我們都很開心,而你又在最好的時光里離開了,這也是最好的事情。
來!給小強一個鏡頭
還記得去年3月斯巴魯XV拉力賽車的發(fā)布會上,韓寒就自稱要拍一部與賽車有關的電影,到時會讓他的領航孫強飾演其中的一個角色。結果沒想到在《乘風破浪》當中強哥演的卻是他自己。片子開頭那段:左二接右三緊接左一150米,就是孫強報的路書。
作為合作了十多年的領航員,孫強與韓寒歷經(jīng)了333車隊、FCACA以及如今的斯巴魯,從兩驅(qū)的N2組到四驅(qū)的N4組再到價值600萬的XV賽車,二人之間的配合已經(jīng)非常默契。而且2014年在韓寒因為拍戲停賽一年的時間里,孫強駕駛韓寒的111號賽車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可見強哥的車技也和領航手藝一樣了不得。不知早已躋身金牌領航行列的強哥如今的出場費是多少?我想至少不會比潘總低多少吧?
從胡生到六一場地賽冠軍高華陽
頭次看到冠軍車手高華陽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我差點把飲料噴出來,在《后會無期》里他演了個腦子并不好使的胡生,饒了房子讓馮紹峰炸平了,最后還被落在了小旅館里,丟了戲份。終于盼到了《乘風破浪》上映結果一看,他飾演的六一完全是胡生的翻版,盡管腦子依舊不好使,但是有情有義,實話看到六一躺在太平間里那場戲,我的眼眶也是濕潤的。
對于一個車手來說,轉行拍電影也算不務正業(yè)了,要不是為了幫隊友韓寒的忙,這位CTCC全國場地錦標賽的冠軍得主死也不會連續(xù)演了兩次傻乎乎的角色。在電影《乘風破浪》的發(fā)布會上,當時高華陽臉上滿是笑意卻眼神堅定的告訴導演:“我真的不想再演傻乎乎的角色了。”
對于不是車迷的觀眾來說可能對那臺藍色涂裝的拉力賽車一時叫不出型號,這臺車就是斯巴魯中國拉力車隊與斯巴魯美國拉力公司合作打造的XV拉力賽車。這是一臺CRC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的S6組賽車,配備的2.0T發(fā)動機可以爆發(fā)出350馬力的功率以及620牛米的峰值扭矩,匹配6速序列式變速箱,關鍵是換擋不用踩離合呦!全時四驅(qū)系統(tǒng)和51:49的車身配重讓它在賽段里能有更加出色的操控性。
如果說電影開頭的斯巴魯XV賽車是領隊,那么電影后半部分中出現(xiàn)的那臺經(jīng)典的斯巴魯翼豹ImprezaWRX STI,就要算是壓軸出場的重量級角色了。這第一代STI車型的車架號為GC,它是為了對抗三菱的Lancer Evolution車型而誕生的。
斯巴魯?shù)母咝阅懿块TSTI(SubaruTechnica International)在1994年1月為WRX車系追加STI車型,針對操控性能和動力做出了大量改進,如強化缸頭、活塞、特制引擎室拉桿等,馬力輸出上升到250馬力,扭矩亦達到308.7牛米。同年10月,260匹的翼豹WRX STI車型被推出,緊接著,以賽車為基礎開發(fā)的翼豹WRX Type RA STI則將馬力進一步推至275馬力,扭矩高達318.4牛米。我想在我們欣賞這些經(jīng)典名車的同時,我們更要感謝三菱Evo的不斷進化,給斯巴魯帶來了前進的動力。
而且韓導為了拍出更加精彩的飆車戲,還為這臺車進行了賽車改裝,按上了防滾架和液壓手剎,只不過目測這臺車還只能算是N組改裝,拉手剎抱死后輪的時候還要踩離合....
最吸引我的群眾演員——場地與拉力賽車
如果說片子中的斯巴魯賽車是主角的話,片中其余的賽車只能算是群眾演員了,盡管只是一閃而過,但這些賽車的出現(xiàn)更體現(xiàn)了韓寒對于賽車專業(yè)方面的一絲不茍。這些群眾演員包括:斯柯達紅牛車隊的精銳S6組拉力賽車,上海大眾333車隊的凌度場地賽車。究竟是場地賽的POLO 還是拉力賽的高7呢?明眼人幫我看看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