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九貞
立足傳統文化,彰顯書法魅力
蔣九貞
一
李新忠是一位有境界的書法家,格調高雅,勤奮好學,思路敏銳,性格溫柔,為人厚道。他骨子里有一種堅強的意志。他以簡約質樸的語言和自然天放的筆墨,探悟書藝之道的真諦。
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英雄輩出、人才薈萃的所在,文化底蘊深厚。與李新忠同宗的李可染是近代國畫大師,就是徐州人。在漢文化發源地古彭城徐州出生和長大的李新忠,從小酷愛書法藝術。由于出身貧農,經常吃上頓沒下頓,學校都停課鬧革命,沒有老師上課,只有高年級同學教低年級同學,就這樣李新忠做了兩年輔導員,他三年級時教二年級同學上課,直至小學畢業。
上初中時由于他是全班宣傳委員,經常放學后義務辦黑板報,用毛筆抄寫宣傳材料,由此逐漸喜歡上了書法。家沒錢買字帖,他就經常到云龍山興化寺,看山上的老和尚寫字。在那個時代想找一本書法字帖很難。在李新忠看來,老和尚的字畫飄逸瀟灑,簡直就像“天外來客”,令他景仰和崇拜。憑著記憶,他時常在地上練習字,回到家里,就用鉛筆勾畫出《嫦娥奔月》,涂上水彩掛在自家屋里,感到心情非常好。
從此以后,他喜歡上了書畫,每天回家一有時間就畫畫,練字。
二
李新忠認為,書法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種高度抽象的造型藝術,要想真正學好書法非常不易。自古凡有成就的書法家,無不埋首墨池,幾十年如一日,系統學習并掌握歷代各種書體和書論之后,食古而化,從而在某一、二種書體方面進一步研究、揣摩,付出畢生精力,最后達到爐火純青、人書俱老之境界。潛心書藝四十余載,然自知書多得其形,得其神者少,今后尚需努力,以求書作達到形神兼備之境界。
藝無止境,在學習書法過程中,李新忠經歷了“三次飛躍”。
第一次“飛躍”是1981年,他參加了徐州市民盟舉辦的第一期書法培訓班,由著名書法理論家孔嘯龍講了《書譜》,張俊之老師講解了《蘭亭序》,第一次系統聽了中國書法理論、書法史,受益匪淺。從那以后,更堅定了他學習書法的決心。
1982年,在鼓樓區區長推薦下,拜訪了書法家王冰石,得到了王冰石的當面指導。因米帖沉著痛快,直奪晉人之神,寫米字容易脫俗,王老師建議他學米芾《蜀素帖》,并親自寫兩幅書法送給了他。他同時又拜訪了寫舒同體的金德欣老師,金老師講解舒同體的結構和用筆方法,每次講解都用報紙書寫示范給他看。老師的指點和鼓勵激發了他學書法的動力。1987年,他參加“無錫無法藝專”學習。同年他加入了徐州市青年美術書法工作者協會,1989年加入中國青少年書法家協會,1998年加入中國硬筆書法協會,開啟了他書法人生的跋涉之旅。
第二次“飛躍”是2002年,李新忠參加王冰石在徐州國畫院創辦的書法和篆刻培訓班,同時報考了“北京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在歷時兩年的學習中,全面學習了書法史、美學史、字體演變史、中國文學、詩詞格律等二十多種課本。一邊學習研讀歷代書論,一邊臨寫真、草、隸、篆各個歷史時期的書法碑帖,不斷請教書法老師,對書法的理解和感悟有了新的飛躍。他說學好書法很難,需要幾十年乃至終身為之奮斗,人書俱老就是這個道理,書如其人,書品如人品,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不僅是創作者嫻熟的筆墨功夫的表露,同時也是創作者思想、心血的表露。李新忠通過兩年的系統學習,書法技藝有了很大的提高。2003年,他成功入選江蘇省第四屆書法新人展,同年加入了江蘇省書法家協會。
第三次“飛躍”是2000年至2014年期間,他積極參加中國文聯、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各項全國書法大展賽,每一次投稿都是一次鍛煉。徐州市書法家協會專門辦班,聘請徐州市書協主席王冰石及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尉天池、孫曉云等來徐點評,反復修改以精益求精。在這十幾年中,先后入選、入展中國文聯、中書協辦的三次,省級全國展十余次,國內外巡展兩次,數次獲大獎。后又參加了中國書協原主席沈鵬開辦的書法班,受益很大。學習結束,沈鵬對其書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揚:“傳統根基好,書法有出處,自然不失法度。”李新忠的確善于運用墨的濃、淡、干、濕來表現書法的藝術美。
書藝的提高是與對書法的認識相關聯的,對書法的認識越深刻,其書藝的提高越快。“一層紙”被點破了,信手而書,都是好作品。2014年,沈鵬、張虎認為李新忠的書法已入展了中書協辦的書法大展,已具備入會資格。中國書法家協會根據《中國書法家協會章程》下文批準,他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在書法藝術征程上進入了新的里程。
三
李新忠由于長期致力于書法藝術的鉆研和練習,廣泛臨摹歷代碑帖和墨跡,真草隸篆皆通,尤其是行草書,更體現了他的個性特點和文化素養。他崇尚王羲之、米芾、孫過庭、蘇軾的書風。書法創作以“二王”為根基,上追秦漢碑版風骨,下及米芾、孫過庭、趙孟頫、唐寅、王鐸、沙孟海等諸家,結構奇正相生,巧拙互現,跌宕起伏。

王羲之《蘭亭集序》李新忠/作

《佛》 李新忠/作
李新忠的書法作品在章法安排上頗具匠心,給人以新的感覺,其書法瀟灑自然,古樸厚重,奇趣秀美,用筆注重遲澀、頓挫,提按及用墨濃淡相宜,多有變化,展現了他的對書法藝術的把握和豐富的哲理感悟。
李新忠的書法藝術善于在古帖中游歷,取尚韻致,博古融今,化人為我,既有傳統的書道,也有個人的情感,形神兼備。由于他的創作傳承有法,個性突出,取得矚目成績。
李新忠最后說,他創作行書書法作品,基本上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的。一是不忘初心,立根傳統,吸取歷代碑帖書家之營養,古為今用。二是多使用提、按和折筆,巧妙運用筆毫的彈性,增強線條的起伏變化和感染力。三是突出墨的濃淡干濕變化,使其突出映帶優勢,豐富點畫和字形的態勢。四是做好章法布局,疏密、字勢、夸張等,做到開放有度,富于自然韻味。他認為,只有懂得古人,知道今人,明白自我,古為今用,他為我用,做好自己,才能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目前為止,其作品主要入選展的有:中國美協主辦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書畫展, 第一、二屆“羲之獎”全國書法篆刻大獎賽,全國首屆中國書法小作品展,“首屆敦煌國際書畫藝術大展”,特邀參加“當代著名書畫家精品年展”,在日本、韓國、法國等地巡展,“洗夫人獎”全國書法篆刻大賽,第七屆全國書畫作品展,首屆“王鐸杯”全國書畫展,首屆“林散之”獎,南京書法傳媒三年展獲佳作獎,“首屆米芾杯全國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篆刻大獎賽,“金鼎獎”全國書法美術大展,《書法導報》國際書法篆刻年展,2015聯合國中華傳統文化交流暨當代藝術名家作品邀請展,“首屆中國書法名家世博藝術展”,“2015聯合國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大會暨當代藝術名家作品邀請展”,等等。
作品主要入編《當代中國著名書畫篆刻家潤格博覽》《中國書法美術60年年鑒》《二十世紀著名書畫家》《中國書法家選集》《中華人民共和國書畫家作品集》《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作品集》等100多部書畫專集。還創作了30米長卷《諸葛亮前后“出師表”》、《唐詩百首》草書長卷、《杜詩八首》15米隸書長卷、《般若波羅蜜心經》10米草書長卷、《蘭亭序》、《陶淵明“愛蓮說”》行草長卷等巨幅作品十余部。書法作品被國家畫院、敦煌美術館、上海世博會、臺北故宮書畫院等很多機構收藏。
李新忠簡介:
李新忠,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為中國國家書畫院副院長,臺北故宮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收藏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藝術研究院特聘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