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亮
民間工藝美術市場化利與弊的思考
王軍亮
隨著經濟的發展,民間工藝美術呈現出了市場化的發展趨勢,手工生產模式逐漸被機械工業生產所取代,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對民間工藝美術市場化中的利與弊進行分析,并提出民間工藝美術市場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民間工藝美術;市場化;利弊
經濟水平的提升帶動了各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旅游業,國外游客大量涌入,民間工藝美術對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此背景下,民間藝人找到了新的商機,即推動民間工藝美術向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布制品、刺繡品、年畫、剪紙等藝術品均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市場化是民間工藝美術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也應注意到,這一趨勢給工藝美術的發展帶來了弊端和問題,對此展開探討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民間工藝美術市場化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反過來,民間工藝美術的發展也會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從市場發展來看,民間工藝美術品的消費群體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國內消費者,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在滿足基本溫飽需求的前提下,他們開始關注精神層面的滿足,民間工藝美術品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與內化內涵,收藏這些藝術品能夠使人們的精神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第二部分是國外的消費群體,近年來國外游客大量涌入我國,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較高,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美術藝術品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勾起他們的收藏興趣。
(二)有利于推動民間工藝品的發展
在市場環境中,民間工藝美術品可以作為商品進行流通,商品的集聚還能夠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古玩市場、手工藝品市場,讓消費者可以在市場上欣賞并購買到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區的手工藝品。同時使得國內外均有機會了解到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品,讓傳統手藝得以傳承。
(一)過度迎合市場需求
有時民間藝術品的制作者將注意力放在提升經濟利益方面,過度迎合市場需求,而忽略了對工藝美術品自身特色的保護。在此情況下制作出的工藝品,并不具有民間特色,失去了原有的意趣。
(二)地域化特征缺失
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各地各民族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本地以及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并產生了相應的工藝美術品。但是很多制造商為了擴大自身的市場,盲目引進其他地區的民間藝術品,雖然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對民族文化、當地特色藝術品的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各地售賣的民間藝術品千篇一律,讓消費者感到視覺疲累。
(三)工藝品品質不佳
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工藝品的生產呈現出規?;卣?,一些制造者為了降低生產投入、提高經濟利益,忽略了生產質量,這對民間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市場的發展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
(一)以民眾生活作為依托
民間工藝美術在市場化的過程中應當保留民族特色,使相關產品能夠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保證其文化傳承的作用可以充分發揮出來。
(二)政府需對民間工藝美術發展予以引導
政府部門應當發揮自身的作用對民間工藝美術的發展予以有效的引導,讓制造者意識到凸顯地域特色、提高制作工藝質量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保證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具有較強的收藏價值,使其可以健康發展。
(三)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發展經驗
為了提高民間工藝美術市場化發展的創新性與合理性,相關部門應當積極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發展經驗,讓民間工藝美術真正可以得到傳承與發揚。
(四)建立專業手工文化檔案
很多民間工藝美術制作工藝均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市場化發展的過程中,這些手藝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工業化逐漸取代了手工,這對民間手工傳承來說是不利的,在市場化進程中應對其予以保護,建立專業的檔案,交由相關部門進行研究與保護。
民間工藝美術市場化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在市場化的過程中,民間工藝美術的發展不僅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也推動了經濟水平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認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在市場化過程中,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應當以民眾生活作為依托,政府需要對工藝美術發展予以必要引導,在市場化過程中還應當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發展經驗,同時應當建立專業的手工文化檔案。
畢源.民間工藝美術市場化利與弊的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6(36).
王軍亮(1983—), 男,湖南益陽人,學士,講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產品設計、交互設計、品牌傳播等。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