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琴
技藝與品德一樣真實
王秀琴

《游擊健兒稱英豪》 蔚學高/作
1944年生于汾河岸邊武良村一個農民家庭的蔚學高,從小愛涂鴉,表現出不凡的繪畫與寫字天賦,深受本村小學校長的點撥。如今,蔚老師古稀有余,作品豐厚。縱觀其一生創作,體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位藝術家,藝術創作離不開天賦,但他所取得的成就,百分之一來自天賦,百分之九十九要歸功于后天的穎悟獨創、勤奮揣摩與學習實踐。
1957年,蔚學高小學畢業,因為他在繪畫與寫字上顯露出逼人的靈性與才氣,村里就叫他畫宣傳畫、寫標語。之后,作為人才苗子,被推薦參加了縣文化館在西城鄉舉辦的為期一周的美術培訓班。1958年,他憑優異成績考取劉胡蘭中學,三年后,初中畢業,文化課門門優秀,專業課優勢明顯,劉胡蘭中學很想讓他留校任教,鼓勵他參加縣里的統一分配考試。結果,因書畫專業特長,被電影隊“搶走”。這一“搶”一“走”,徹底改變了蔚學高的命運軌跡。
來電影隊,干啥?畫宣傳畫,制作幻燈片,同時放映,蔚學高一干就是十幾年。十幾年間,他勤學苦練,辛勤耕耘,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畫了數以千計的宣傳畫,制作了無數幻燈片。這段時間的勤學苦練對他描繪人物肖像、捕捉人物神態,用美術行話叫“擺活人物”,打下了堅實基礎。
認真積淀,勤勉實踐,不斷提高的繪畫能力和堅實功底與山西文水底蘊深厚的地域文化,構成了蔚學高藝術創作中的深“源”。
“文化大革命”期間,蔚學高被抽調改陳劉胡蘭紀念館,開始創作油畫,時間緊,任務重,憑自學,他畫了不少劉胡蘭事跡作品,《抗日點火煉紅心》就創作于這個階段。

《武則天》 蔚學高/作
恰逢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30周年,全國舉辦美展,蔚學高《抗日戰火煉紅心》脫穎而出,使他一舉成名,一躍成為全國畫壇新秀。該畫后來還被中央文化部選入赴東歐五國文化交流展,并收入大型畫集。這幅畫,人物形神兼備,在場感十足,蘇光同志曾給予中肯鑒定。
真正的實力派藝術家不動則已,一動則一鳴驚人。第二年,全國又搞畫展。蔚學高受當時文水縣開柵鎮小麥豐產經驗啟發,構思創作出國畫《再創高產》。就像題目富含象征意味一樣,蔚學高個人美術創作也“再創高產”,在藝術創作上獲得大突破和大成功。
(c)應用人血白蛋白,特別是肝硬化白蛋白偏低的患者,提高膠體滲透壓,可能有助于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癥狀(Ⅲ);
對于這幅畫,著名美術家力群的鑒定評價是:
……以手量麥穗長的手法完成獨特構思,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再創高產》來源于生活,又能生動地反映生活,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朝氣蓬勃、日益向上的時代特色用繪畫藝術語言典型地表達了出來……今天看來,這幅畫依然具有強烈的生命力。
當所有的同事與朋友為如此年輕的他取得如此逼人成就感到興奮激動時,一場病魔正無聲無息向他襲來。
一場巨大的病災,一個很大的停頓,一段深切的留白之后,蔚學高藝術道路又將去往何處?其藝術峰途又將如何演繹?
藝術這玩意兒,往往是一層天一層景,一層景一層天,看得見的是技法,是線條,其實內里說的是境界,智慧,道行。經歷這場人生大磨難之后,蔚學高已近暮年,好在,他的《女皇省親》《新居》《春早》《天開鴻運》《游擊健兒稱英豪》等先后問世,構思更加巧妙,結構安排更加合理,技法更加成熟老練,有根有魂,更接地氣,“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其心游萬仞”,“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其人生境界更加舒潤通達,性情更加豁達豪放。
藝術不是再現,而是靈魂的再創造!線條是語言,是以人為核心,形貌、神態、服飾、風度、動作以及一切意猶未盡的語言,將人物內心情緒、精神世界、品性格調逼真地表現出來。蔚學高的畫從來都不是扁平的,而是立體復雜的;不是單色調的,而是復色調的;不是單一描摹生活,而是在集中生活的藝術再創造,反映的是人與社會、人與時代、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既錯綜復雜又和諧自然的關系,創造出的是一個更為廣闊而豐富的藝術世界。
藝術世界得益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實說到底都是社會生活投影于藝術家內心,渙漫成無盡性靈與情感,積淀于胸中,奔涌于腦海,只等覓得一合適出口,隨時化作靈感,迸放于筆下。所以,要我說,在蔚學高筆下,畫,畫出的是靈性與生活;書,寫出的是性情與氣勢;雕,雕出的是造型與格調。
蔚老師是個孝子,“老母在,不遠游”,他一直精心侍奉,直到老母高齡病終,他才放下家庭瑣屑,幾下江南。
蔚老師愛喝酒,或群飲,或獨飲,或大醉,或微醺,幾乎日日不離酒,演繹出不少經典段子。一次,他獨飲,酒為“悶倒驢”。結果暈暈乎乎,趔趔趄趄,連人帶車摔在路旁。好在他人緣好,被人扶送回家。事后,有人打趣他,非“悶倒驢”,而是“悶倒蔚”。
蔚老師是個性情中人,求他寫字的人很多,他總不會叫人落在地上。故字放出去很多,善緣結下不少。如果他知道有人拿他的字去賣,他就有些不高興。有時,他也愛拿言語呲人,呲完以后就自己笑了,笑容里滿是慈善仁恕。
藝術,常常是先從眼里過,再從心上來。你看吧,喧鬧街市,他常游走其間,那是他在“采礦”。
蔚老師恬淡豁達,過的是天馬行空、閑適靜謐的生活,簡單純真,隨性而作,隨情而活。其書法師承臨摹“二王”,受他老岳父影響亦深,在汲取百家基礎上,又久悟慎修,自成一體,楷書修齊正平,清秀雋永;行書筆力雄健,豪氣逼人;草書秉晉人風氣,狂放不羈。一筆一畫之中,一言一行之間,表現的都是一個知識分子游走于天地間既卑微又宏闊的生命氣息與高貴魂靈!
煙酒不分,茶禪一道。平日里的蔚老師隨和親切,見面就團團地笑;進入創作狀態的他,神情里透出一種凜然,叫人想到士君子的剛猛堅毅與職業操守。
總之,看蔚老師寫字畫畫是種大享受,就因為他是一位至純至誠的人,一位技藝與品德一樣真實的大藝術家。

1975年作為山西作者代表參加全國美展的評選工作。多次參加并組織了劉胡蘭紀念館陳列室的改陳工作,在紀念劉胡蘭就義50周年前夕,受山西省委領導委托修改了劉胡蘭塑像。
代表作品:油畫《抗日戰火煉紅心》,1972年由文化部選入赴東歐五國文化交流巡展;國畫《再創高產》,1973年入選中國畫展;油畫《踏著烈士的血跡前進》(與孫里人合作),1978年入選全國美展,現為劉胡蘭紀念館主題畫;國畫《歡歌》,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描金彩繪八扇屏《交城山》(與孫里人合作),1978年被選定陳列于人民大會堂山西廳;國畫《新居》,20世紀90年代選送全國美展,獲山西省文化廳、山西省美協特別獎。2017年出版了《蔚學高書畫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蔚學高簡介:
蔚學高,1944年1月生,山西省文水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首屆呂梁人民藝術家,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