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靜聽花開抱月軒
沈嘉祿

且于閑處開看 李 唯/作
靜聽花開,是李唯兄最近刻的一方閑章,很能體現李唯兄的蕭散風度以及觀察世界的姿態,而況他用一個“聽”字來接續與花的情緣,禪意濃濃。抱月軒,是李唯兄辛勤耕耘的藝術園圃。蘇東坡在《赤壁賦》里有“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的名句,以超越時空的浪漫情懷,表達了大文豪超俗脫凡的審美追求和人生態度。在抱月軒里靜聽花開,寫字刻印,賞畫讀帖,汲泉烹茶,焚香撫琴,何等瀟灑!
李唯未及冠禮就開始學習書法了,啟蒙老師是鄧散木的學生葉隱谷,擅長書法篆刻,也能作畫。還有一位老師是趙廉,以篆書、八分見長,作品融會貫通,質樸古拙,富有金石味,篆刻徑取趙之謙。李唯至今難忘的是,趙廉先生不僅為他逐字點評書法習作,還爬上家中閣樓,拂去浮塵,檢出幾冊秦灰劫余的珍貴資料供他參閱,其中就有吳讓之和趙之謙的作品集。
春寒料峭的1981年,南市區文廟借了孔夫子的恩澤開辦藝術夜校,特設書法篆刻班,李唯聞訊后即去報名。那還是“史無前例”后全國第一個藝術夜校。
不久,李唯通過書法班同學的引薦,以程門立雪的真誠與執著叩拜韓天衡先生,最終入列韓先生門墻。三十多年來,韓師耳提面命,令他獲益良多。
李唯曾向我憶及韓師燈下課徒的情景:“數十年來,先生課徒從不收費,早在八十年代初,每個周三晚上,先生為我們學生批改書法、篆刻作業。其時先生家住昌平路近延平路處,南北二室極為逼仄,學生濟濟一堂,熱氣升騰,先生在北屋為我們點評作業,師母則在過道的廚房里輔導一兒一女的功課。常恨時光匆匆,夜深人靜之際,我們仍在燈下聆聽教誨,但師母從未讓我們為難。”
韓師諄諄教導他:“秦漢印是源頭,明清篆刻是其流,對秦漢印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李唯至今未敢忘卻,視為圭臬。韓師又對他說:“治心為上,治技為下,攻藝之人應該要多讀書,從各方面汲取養分來滋養自己的書刻藝術。”后來李唯在藝術課堂執教,仍然從浩如煙海的文史藝典籍中汲取滋養,左右逢源,博采眾長。
尊重師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像韓天衡在家課徒授藝這樣類似私塾性質的藝術教育,可以作為學院教育的補充。

坐有琴書 李 唯/作

安康 李 唯 /作

看透 李 唯 /作

獨坐林泉 李 唯 /作

富貴神仙 李 唯 /作
十年前,李唯兄靈光乍現,從古人詩文詞賦中拾得佳句妙聯,經過一個時期焚膏繼晷的精進突擊,亮出二十多方茶文化主題的印章,元朱滿白,各有妍媸,方正圓潤,風姿綽約,引起藝壇關注與好評。主政《印緣》雜志的澳門印社社長陸康先生特辟兩個版面展現李唯“紫泥新品泛春華”,后來黑龍江《篆刻》雜志又發表了李唯的茶文化主題印花數十方,陸康先生又撰文推介。
以中國茶事為表達情志意趣,前人也做過這樣的嘗試,但多半是偶爾為之的案頭把玩,允為一次愉悅的心靈放飛。但這一次,李唯完成了恭恭敬敬的引水合流。手起刀落,玉屑飛濺,玉壺冰心,碧波蕩漾,他用茶文化滋養了印學,又用印學光大了茶文化。
收錄李唯茶文化主題篆刻作品的《李唯茶語印譜》在付梓前,韓天衡先生逐一審讀點評,命筆題簽。劉一聞先生書以“卷中歲月,茶里神仙”佳聯勉勵,陸康先生也書以“茶印同參”給予肯定,楊忠明撰寫妙文熱情推介。海闊天空,春風拂面,李唯兄何等暢快!
韓天衡曾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李唯的篆刻中堂上欣然題跋:“李唯仁弟近二年治印誠以秦漢為宗,所作有本與古為徒,與當今印壇之流行色自有別焉。”
在韓師的鼓勵下,后來李唯又拜在劉一聞先生門下,藝事日益精進,篆刻作品入展第一至五屆全國大展及多次西泠印社國際大展,深獲方家嘉許。及后又在陸康先生的持衡室外鑿壁偷光,學得不少詩外功夫,眼界大開而覓見燈火闌珊處的那位“美人”。當然,對李唯影響至深至遠的,還是韓天衡先生。
也是受到恩師的影響,身為職校專司藝術教育的李唯兄,在三尺課臺上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他帶學生也自有一套,以開啟學生心智、編織知識網絡、培養他們的藝術感覺,激發他們的藝術熱情與潛質為主要途徑,甚至因材施教,佐以個別輔導,總結出了“摹—臨—背”的指導方法,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領悟書法篆刻的奧妙,從而帶出了一批又一批書法篆刻方面的優秀學生,使中國傳統文化和作為非遺項目的書法篆刻藝術得以薪火相傳。在上海市第四屆星光計劃大賽中職生硬筆書法賽中,由李唯兄指導的五名學生全部獲獎,其中兩位學生榮獲一等獎。
現在,李唯兄又有一本作品集即將問世!
這本作品集仍以茶文化為主題,還增加了一些體現閑逸生活的內容,通過他自撰或從經典中采集的優雅文詞來表達。四幀印屏,四個章節,猶如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觀。首先以韓天衡先生題辭的“茶罷書刻同參”作起首,內容仍以茶文化為主題,在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水汽蒸騰中展現欣欣向榮的陽春煙景。第二部分為劉一聞先生題寫的“素心著篆璞玉”為標識,內容以玉印風格為特色,包括姓名印與吉祥語句印,典雅清麗,溫潤如玉。第三部分為童衍方先生題簽的“晴窗弄草拓印”,這部分內容琳瑯滿目,絢麗多彩,卻也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李唯從歷代典籍中精選珠璣短句,以此表達文人雅士修身養性、天人合一、仰觀宇宙的自覺意識。第四部分由陸康先生題寫“且與閑處開看”,這塊內容均為古今文人屬意的閑章,重在表現一種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落英素紙,當為文化密碼的解析,朱砂冰片,浮起硯田墨丘的雅香。
丁酉新春,李唯兄滿面春風地光臨寒舍,向我展現四位大師題簽的四堂印屏,一枚枚旎旖清麗的印花,在綻放之時仍持守著晶瑩和玲瓏,堅致、細密、方正、疏闊,讓我真切感受到金石的撞擊,書畫的墨韻和詩詞的意象。它們是李唯兄的人格外化,承載著他的學養與品性,豐饒無窮,令人神馳,更寄托了一種值得標識與張揚的情懷、志向、趣味,還有日夜不舍的美學追求。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薇。藝術家應該有鮮明的個性,在審美取向上也允許有所偏愛,漢玉印面目潔雅明凈,體勢豐美樸茂,格調溫潤峻俏,風韻清秀綿長,一直為李唯服膺。近年來,他在韓師的指導和鼓勵下,于漢玉印探索方面著力較重,體會頗深,砥礪前行,鍥而不舍。此時,展現在我面前的新作,朱白相間,搖曳生姿,嫵媚生情,引我進入“坐對敬亭山,兩相看不厭”的美妙勝境。
李唯兄受韓師、劉師、陸師等前輩影響,雅好文玩收藏,十余年來收獲可觀。抱月軒里的古典家具,無論紫檀花梨,還是朱金木雕,在紅的櫻桃、綠的芭蕉陪襯下,不聲不響地還原《陋室銘》中的溫馨場景。我曾與他一起逛過古玩鋪子,他眼光之準,下手之狠,令我猝不及防。馬家窯彩繪、漢印紋、晉青瓷、唐越窯、宋影青、元樞府、明青花、清粉彩,——在抱月軒找到最好的歸宿。他還喜歡收藏文人書畫折扇,韓、劉、陸諸大家的作品都齊了,還染指清末民初的名家作品,經年累月,也積有上百件了,不免讓人“羨慕嫉妒恨”。而這些,也都是李唯的詩外工夫吧!
李唯簡介:
1964年生于上海,字唯之,別署抱月精舍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澳門印社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海墨中國畫工作委員會畫師、上海市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作品曾入選“上海·大阪篆刻交流展”;“國際臨書大展”;“第八回日本篆刻大展”;“首屆國際篆刻藝術交流展”;全國第一、二、三、四、五屆“篆刻藝術展”;西泠印社第四、六屆“篆刻作品展”;“中國印大展”;“海派書法晉京展”;“上海書法篆刻精品展—香港邀請展”;上海市第七屆書法篆刻大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