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晉
精簡的情趣表達
李 晉

《山居圖》畢傳國/作
畢傳國是畫畫的媒體人,放在古代,也就差不多是能寫會畫的師爺,這樣的師爺,最好輔佐著一個既風雅也仁慈的父母官,對百姓好,對藝術也癡迷,好比鄭板橋這樣的七品縣令。有了這樣的身份,有了自己的處事方式,他們的畫,也就在世間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若以這樣的比喻來解釋文人畫,我想也該是行得通的。
文人畫是流行近千年的一個特定主題,它雖然是由元代畫家趙孟頫所提,但其實早在魏晉時代,就已經產生文人畫了,當代雖然有許多美術作品都以標榜文人畫為榮,但文人畫的標簽不是說貼就貼的。近代畫家陳衡恪認為:“文人畫要有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四個元素,才能達到文人畫的高度?!?/p>
文人畫的真諦,簡單地說,就應該是在紙頁上留下帶有情趣的畫面吧?!扒槿ぁ边@個詞匯說得直白點,就是“好玩好看”的意思,畫中要有市井日常,也有詩話雅韻,俗人見著高興,雅士看了喜歡,畫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均是畫家的理想寄托,所以物體的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形象可以模糊化,甚至可以用夸張的手法加以形容,但這并不能就此否定對物體形體的深刻領悟。優秀的文人畫家必然要有深厚的寫實功底。
以上述的條件,來對照畢傳國的藝術道路,頗為契合。他基本功相當扎實,早年,他專攻漫畫,所繪作品遍布各類報刊,人至中年,他對藝術又有了新的思考,漫畫當然有它的審美要求,但由于漫畫的散漫性,所以它和文人畫還是存在界限的,但這并不是說漫畫和文人畫就不能相融,比如畫壇前輩豐子愷就做了一些成功的嘗試。畢傳國跨界到文人畫的創作,不但是創作道路上的一次轉型升級,更是繪畫創作的一次重新起步。
他的創作風格,明顯受到了他的老師方成、劉二剛、郜科影響,這三位如雷貫耳的畫家,畫風不盡相同,但無一不是采用刪繁就簡的方式豐富繪畫的本體語言。畢傳國從他們那里得到不僅僅是畫畫的技巧,還有他們對繪畫的熱忱和執著。他們在中國畫上所作的探索,無疑給畢傳國樹立了良好的示范,這讓畢傳國在創作時,總會盡力地表現自己的情思,提煉出自己所認為的精簡手法,將水墨和顏色合理地調配在一起,快快樂樂地營造一個生動的世界。

《書卷多情似故人》畢傳國/作
不管是如今創作的文人畫,還是以前繪制的漫畫,都可以察覺到,畢傳國的作品中是帶有些許儒雅風味的。這種儒雅,讓人想到了煙雨蒙蒙的江南,讓人想到了宣紙上緩緩盛開的花朵,良好的文化基因,得以保留,低調內斂地表達,潛移默化地感染他人,使受眾能在畫面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畫面不僅是意象的鏡面,更是多棱的世界,一位位行事迥異的高士仕女隱現其中,線條是他們的骨架,色彩是他們的血肉,他們都是樂觀的,或在春日里撫琴,或在秋色中讀書,或在酒后小酣……浮躁的世風沒有動搖他們的心靈,他們佇立在生命的家園,自在逍遙地在紙上桃源生活著,在歲月的舞臺上高歌吟唱。
從他們的裝束來看,他們生活在古代,歷史總是一個令今人興趣陡增的話題,應運而生的就有了很多古裝題材的影視劇,雖然也能博得很高的收視率,但一些影視作品實際上卻沒有反映出古人的風貌。畢傳國的文人畫,當然不是仿古,他是想觸及深層次的精神內核,既不夸大,也不避短,客觀地表現人物的輕松心境,讓人物若隱若離地陪伴在我們的身邊。
讀過畢傳國作品甚多,閑時與他在網絡上也有聊天,然因各自事務繁忙,一直未曾有緣相見,然而看他的作品,我卻覺得極為親切,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一個值得信賴的好朋友,用神交已久形容亦不為過,真正的朋友不需要三天兩頭地吃肉喝酒、打牌摜蛋、聚會K歌的。只要保持著一份淡如清水的交情,有相同的興趣愛好,相互間對某種話題形成一定的共識,便會有驚喜和感動常在,友誼自然也就會天長地久。
畢傳國簡介:
畢傳國,1965年12月生,江蘇省泗陽縣人,新華社簽約畫家,現為《宿遷晚報》書畫??骶?。受教于方成、劉二剛、郜科等國畫名師,系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日新文人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漫畫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大眾文學藝術院副院長、南京顏真卿書畫院一級國畫師、江蘇省宿遷市漫畫家協會主席、江蘇省泗陽縣水墨漫畫院院長。發表美術作品萬余幅。出版圖書8冊。 獲國內美術比賽獎項100余次。 成功策劃13次全國書畫大展。成功舉辦 2014文心墨語·意趣橫生畢傳國新文人畫作品宿遷展,2015文心墨語·意趣橫生畢傳國新文人畫作品大連展,2015文心墨語·意趣橫生畢傳國新文人畫作品泰州展,2016陸常青畢傳國國畫作品宿遷展,2016“中日八城八人書畫篆刻展”東京展。擅長以書酒棋茶文化入畫,500余幅作品被海內外人士收藏。

《讀書不覺春已深》畢傳國/作
